陳春雨 秦勝林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1122)
車用燃氣噴嘴高頻動芯工藝改善策略分析
陳春雨 秦勝林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1122)
動芯是燃氣噴嘴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在實際工作中處于高頻運動,如何提高動芯的耐磨、耐溫性能是提高燃氣噴嘴使用壽命的關鍵技術難點。本文主要針對幾種動芯工藝改善策略進行分析,提出動芯工藝合理經濟的改善思路。
特氟龍;類金剛石;動芯
車用燃氣噴嘴通過PWM信號控制的閥門的開關(如圖1所示),由動芯上下高頻運動來控制閥的開閉。當信號處于高電平時,電流使燃氣噴嘴內的線圈產生磁場來把動芯吸起,讓閥門開啟,好使燃氣能自噴嘴出氣接頭噴出。當電信號消失時(低電平),電磁力也隨之消失。此時,復位彈簧推動動芯,關閉噴嘴。動芯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往復高頻運動。由于動芯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和噴嘴外殼體產生干摩擦,如果動芯表面不作耐磨處理或結構調整,那么噴嘴的整個使用周期就會大打折扣。
目前國內外噴嘴動心表面處理一般采用特氟龍表面處理。
1.1特氟龍的性能優點
特氟龍涂層常用在金屬材質上,也可以應用在非金屬材質上。特氟龍涂層具有以下性能:
(1)不黏性:涂層表面張力低,具有非常強的不黏性。
(2)摩擦系數低:其摩擦系數大概在0.05~0.2。
(3)不濕性:涂層有非常強的疏水疏油性,容易清洗。
(4)高表面電阻:經過特殊工業處理后,可具有一定的導電性,也可作為抗靜電涂料。
(5)具有良好的耐火及耐高溫性能,特氟龍具有極高的自燃點、熔點,以及極低的導熱性,工作溫度高達到290℃。
(6)耐化學性:特氟龍不受化學環境的影響。
(7)具有較好的低溫穩定性。
(8)具有非常好的滑動性能。它跟大多數材質接觸時都有很低的摩擦系數。經過特氟龍處理過的表面能達到干潤滑的效果。因而常用在對摩擦系數要求高的零件上,降低摩擦系數,增加耐磨性,也可起到自潤滑作用。
1.2特氟龍表面處理的存在的問題
特氟龍涂層雖然有不少優點,但通過產品使用和測試后反應出以下缺點:
在使用壓縮天然氣介質時,使用特氟龍涂層處理的動芯能使用20萬km以上不出故障,但在使用LNG介質時,基本上在使用2萬km就出故障,故障件拆解后發現涂層已經磨損。通過分析發現,特氟龍涂層雖然有極低的摩擦系數,但涂層硬度低,涂層易磨損掉,磨到一定的程度涂層就會消失。
此外,特氟龍涂層在有防腐和耐磨要求時,要求越高,其涂層就要越厚,其涂層厚度越厚,涂層厚度公差就越大,表面處理厚零件的尺寸公差就大。因此特氟龍表面處理只有靠增加涂層的厚度來增加耐磨壽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從根本上解決動芯表面耐磨問題,我們采用了一種既具有特氟龍的優點又具有耐磨性好、涂層厚度控制好的新工藝——類金剛石表面處理。
2.1類金剛石涂層
類金剛石(DLC)涂層的主要成份是碳,是一種具有硬度高與摩擦系數低的非晶體硬質薄膜,由石墨(SP2)與金剛石(SP3)組成。因摩擦性能優,得到廣泛的工業應用。尤其在無潤滑劑的情況下,其摩擦系數也極低。類金剛石涂層不但摩擦系數小,而且不黏性好,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目前類金剛石涂成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達到基體表面的離子能量不同,膜的結構、摩擦性能也不同。
2.2動芯類金剛石表面處理的優點
類金剛石涂層具有摩擦系數極低、硬度高、耐磨性好、尺寸控制精度高等優點。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特氟龍涂層壽命短的問題。
為驗證特氟龍涂層和類金剛石涂層的優缺點,我們制作了兩種樣件各10件進行了涂層厚度、耐磨性測試對比。
3.1涂層厚度對比測試
按圖2外圓尺寸要求加工20件樣件,并按1~20號進行編號進行尺寸記錄,編號后將1~10號做特氟龍表面處理、11~20號做類金剛石表面處理,尺寸完后再按編號記錄外徑尺寸計算出每件的涂層厚度。特氟龍涂層厚度要求40μm~50μm,類金剛石厚度要求2μm~3μm。
實測計算后特氟龍涂層的厚度最大的有60μm,超差的10個有3個;類金剛石涂層的厚度最大3μm,最小2μm其涂層厚度較均勻。
特氟龍涂層除涂層厚度不好控制外,外觀顏色等也不均勻,沒有類金剛石表面光亮均勻。
3.2涂層耐磨測試對比
我們將做好涂層的兩種動芯各選取了4件滿足尺寸要求的裝配成兩組噴嘴總成進行噴嘴可靠性測試,測試前記錄了噴嘴的開啟時間和脈寬流量,并通過開啟時間和脈寬流量來判斷動芯是否出問題。
測試方法:將噴嘴通入0.4MPa的壓縮空氣,用信號發生器讓噴嘴按50Hz的頻率做往復運動。
測試結果:特氟龍涂層完成10天5000萬次往復運動后涂層就已經可以看到明顯的磨損,能夠看到金屬表面。
類金剛石涂層完成40天2億次往復運動后,涂層表面無明顯磨痕。
通過對通過對兩種表面處理的理論分析和樣件制作測試驗證,類金剛石表面處理優于特氟龍表面處理,能改有效地改善噴嘴動芯的表面耐磨性能。
[1]蔡長龍.類金剛石薄膜硬度的研究[J].表面技術,2002(3):9-11.
[2]機械設計手冊編委會.機械設計手冊,新版第二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TK4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