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彬,吳陽開,范文勝
(廣東容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 511517)
周期性中藥保健對豬“藍耳病”的控制
黃永彬,吳陽開,范文勝
(廣東容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511517)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俗稱“豬藍耳病”,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養豬生產的病毒性傳染病之一,而2006年起開始流行的藍耳變異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藍耳病,給養豬業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增加了藍耳病防控的不確定性。
藍耳病在豬場的長期存在,有其自身的流行特點:①PRRSV及其分離株的基因易于改變。②豬感染PRRSV后,能在敏感細胞內復制幾個月而不表現出臨床癥狀,即慢性的持續感染。③弱毒藍耳苗的不規范使用,引發新的流行。這在生產中表現為:陰性場免疫藍耳弱毒苗后,生產反而變得不穩定;藍耳陽性場,免疫弱毒藍耳苗后,有利于疫情的控制,但3~4個月后,又會發生零星的病例,綿延不絕,影響生產成績。
生產實踐中,對藍耳的防控,除免疫(滅活苗、弱毒苗、自家苗)外,有人嘗試過使用大劑量的抗生素、抗病毒的干擾素、中藥,但效果差強人意,癥狀雖有一時的減輕,但不久疫情又卷土重來。
有鑒于此,筆者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綜合設計出一套組合式的防控方案,用于藍耳病的防控。此方案有三個關鍵點:①控制易感豬群與陽性豬群的接觸。②全場定期的抗病毒中藥保健。③加強對公豬的檢測,切斷通過精液途徑的傳播。運用這套防治方案,筆者在一些養殖場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分享如下:
某場,生產母豬950頭左右,分2條生產線,其中一棟懷孕舍出現母豬發燒(40~41℃)、減料的情況,當時采取了一些對癥治療的措施,2天后陸續出現流產,主要集中在懷孕后期,比例達5%,同期死胎、弱仔的比例有所增加,達2.5頭/窩。送檢母豬血樣與流產胎兒樣本,PRRSV檢出的比例:母豬40.2%,胎兒100%,判斷為藍耳病感染。經詢問,該場以前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因此也很重視藍耳疫苗的免疫,為保險起見,會經常輪換不同廠家的藍耳弱毒苗。根據臨床表現、檢測結果分析,筆者判斷該場處于藍耳活躍期,必須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方案,才能控制藍耳的暴發,從而提高生產成績。
2.1暫停藍耳苗的免疫
鑒于豬群目前處于不穩定狀態,疫苗免疫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會加劇豬群的不穩定。
2.2控制易感豬群的混群
該場后備舍還存欄后備母豬110頭左右,采取加強馴化的措施,挑選PRRSV檢測陽性,但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斷奶母豬,每次10頭,與后備母豬混養馴化,直至發情配種。
2.3加強淘汰
強化對公豬的檢測,發現陽性馬上淘汰。對臨床癥狀明顯的母豬也堅決淘汰處理。
2.4定期全群中藥保健
由于直接使用中草藥工作量大,投喂也不方便。筆者采用抗病毒中藥提取物,輔以抗應激、提高機體對營養物質吸收的電解質平衡劑2 000 g,精制多維1 000 g,拌入飼料1 000 kg,1月中連喂10 d。視情況第2個月藥物的用量略減。方案中,中藥提取物可以起到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調節機體的防御系統,逐步清除病毒的作用。
2.5強化哺乳仔豬、保育仔豬的管理
豬場以前采取的是21 d斷奶的生產模式,考慮到仔豬暴露在藍耳陽性的環境中,為盡量延續母源抗體的保護,采取推遲1 w斷奶,即28 d斷奶,以提高仔豬的抵抗力。同時,對保育仔豬加大保健的力度,每個月都依方案保健14 d,采取保健1w后,間隔1 w,再保健1 w。
按方案完成3次保健后(即3個月后),隨機采母豬血樣50份,PCR檢測PRRSV,陽性率為6%。按方案完成5次保健后(即5個月后),再隨機抽取母豬血樣50份,檢測結果PRRSV陰性,這表明,雖然PRRSV仍有可能存活于體細胞中,但已沒有了病毒血癥的現象。
3.2母豬繁殖成績的改善,見表

表 5次保健后,一線產房前后對比
從檢測結果、生產成績的改善來看,方案的實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該方案最薄弱的環節是哺乳后期及保育階段仔豬,因為仔豬沒有免疫疫苗,抗體水平又參差不齊,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死豬、殘豬增多。通過加強對這一階段仔豬的護理,避免了損失。同時,飼養員還反映,幾次保健后,仔豬雖然沒免疫疫苗,但感覺比以前還好養。
該方案的特點是:相對封群與保健排毒相結合,排除疫苗的干擾,縮短了生產恢復正常的時間。另外,豬場轉為陰性場后,要不要免疫藍耳苗又是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的建議是:如果周邊疾病壓力不大,在持續保健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藍耳苗。
S858.28文獻標識碼:B
1004-5090(2016)08-0042-02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