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一強
中國的社會辦醫這個是勢在必行的,一定要走的,但是社會辦醫了以后,投資民營醫院是一個什么行業?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第一,投資醫療行業是一個種樹的行業,而不是種草的。因此我們必須看長遠,投資的周期要長,發展要穩健。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有不同的聲音,會有不同的企業發展戰略,會受到整體民營醫院的影響。為什么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相比,老百姓都愿意去公立醫院?主要是目前形勢欠佳。民營醫院里面也有好的醫院,我們要支持好的民營醫院,有優秀的力量一定要上來,把好的不好的區別開來,這樣優秀的力量會繼續上升,不好的力量隨著時間流逝就被淘汰了。
我做了很長時間的醫院管理,包括民營醫院的管理,我覺得他們中有些很優秀,但是也有害群之馬,所以“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我們如何把壞的分離出來,這是大家目前碰到的難題。
2007年到2008年,中國大陸掀起了醫改大討論,直到2009年正式的方案出臺,醫改啟幕。當時我想,如果以金字塔劃分中國的醫療服務機構,可以由上到下分為5層,而處于塔基部分的縣級醫院是最關鍵的一層。縣級醫院向下可以帶動鄉村衛生網底,向上可以連通更高級別的醫院。
通過五年的布局和調研,我們終于在2015年形成了“四橫三縱”的布局。“四橫”指的是縣級醫院100/500強,地級城市醫院100/500強,省會市屬醫院100強,頂級醫院100強;“三縱”是指非公立醫院100/500強,中醫醫院100/500強和省域排名(每省)30/50強,形成完整評價閉環。
我們構建的“第三方分層評價體系”,與當前中國醫改所強調的分級診療不謀而合。“四橫三縱”的分層方式恰恰符合分級診療對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定位,為不同層級的醫院提供了行業標桿。
分級診療一直在強調“大病不出縣”,我為這句話接續了后半句,即“重癥省內看”,如果這兩句話都做到了,中國的分級診療也就基本實現了。
中國的醫院數據規范和公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醫院會越來越愿意為我們貢獻真實的客觀數據,排行榜也會越來越準確。
目前,有關中國醫院的排行榜,分為北大版、醫科院版、復旦版和艾力彼版,而其中復旦版和艾力彼版均是從2010年開始發榜,屬于醫院排行榜中的“元老”。
在我看來,多一些人用不同方法進行醫院排名是好事。一方面,我們應該互相尊重各自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醫院、行業和患者也有了更多可以參考的依據。最終希望我們能共同營造一個第三方醫院評價的氛圍,共同推動中國醫療服務的進步。
(本刊記者劉燕交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