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晴宇
民營醫院在中國雖然發展很多年,但還是一個新興的項目。現在中國的民營醫院確實從規模、影響力、知名度、拳頭產品上和公立醫院還有區別,但是未來隨著民營醫院的經驗、資歷的提高,肯定會迎來一個春天。
關于真正的技術骨干怎么能到民營醫院工作,實際上國家衛計委已經有精神,北京市衛計委最先發布,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給大家放寬了路途。北京的大醫院都很忙,但是絕不均勻。比如,這個科里王院長是正主任,我只是主任醫師,王院長很有名,甚至八十多歲還做手術。最受壓力的是誰呢?是我。在我這個崗位的人實際上經驗、技術、水準都達到很高的程度,但是有這么一個大角在臺上,我永遠沒有一個很好的施展機會。這么多年來,公立醫院里面有很多這樣的專家,要實現多點執業,他們會有新的舞臺。
但有些公立醫院思想認識上不去,他認為這是自己的財產,如果給社會資本去服務他也是支持的,但是有幾條:第一,獎金不能全給你了。第二,你有社會兼職,提拔科主任或科室負責人你恐怕就是次選了。再狠點的話,退休金、養老金是不是也得考慮由社會資本負責一部分?這些問題將來肯定能解決。
我們國家社會資本辦的醫院大部分是營利性的,其實政府特別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美國政府辦的公立醫院是非營利性的,大約占15%左右,私人辦的營利性醫院也占15%左右,70%是社會資本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但在中國還存在一些政策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