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交
龐光亮帶領他的團隊,選擇在康復領域深耕,把北京先進的康復理念和專業技術,帶回到三四線城市,造福家鄉群眾。
黃紫煙(化名)是個三歲的女童,出生在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核桃園鎮黃山頭村,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是,紫煙要在康復矯正支具的支撐下才能行走。
紫煙是個早產兒,有缺氧窒息史,出生兩天后皮膚上出現黃疸,三個月之后查出患有小兒腦癱。
她六個月的時候,開始接受康復治療。當時的紫煙,認知、理解能力差,四肢肌肉明顯僵硬,肌張力很高,康復到兩歲時,才開始能坐一小會兒。
如今黃紫煙三歲,已經可以和人交談。雖然和普通孩子仍有差別,但比起剛到醫院,康復治療正幫助紫煙一步步恢復健康。
龐光亮是巨野縣民生康復醫院的董事長,他告訴記者,我國現有腦癱患者約175萬人,像黃紫煙這樣0至6歲的兒童,全國約有31萬,且每年以4.6萬的速度遞增。
與此相對應的卻是,三線城市康復醫院數量匱乏,人們對小兒腦癱的認識嚴重不足。大多數小兒腦癱患者由于耽誤治療,導致終身殘疾,甚至早夭。
全民創業如火如荼,資本熱潮席卷全國。龐光亮帶領他的團隊,選擇在康復領域深耕,把北京先進的康復理念和專業技術,帶回到三四線城市,造福家鄉群眾。
血脈相通 造福家鄉
2015年12月28日,在山東菏澤市巨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巨野民生康復醫院開業。記者在現場見到了董事長龐光亮和院長邢琪英等。龐光亮和邢琪英的愛人李效磊是同門,師從于中國骨傷人才研究會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宋一同教授。
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經導師指點,一拍即合,當即決定把在北京積累的專業知識,帶到三線城市,開創自己的事業。邢琪英和她的愛人李效磊回到巨野,邢琪英擔任院長,龐光亮留在北京源源不斷地向醫院傳送最前沿的技術和人才。
邢琪英是三人中康復經驗最為豐富的一個。她出生于1987年,年齡不大,卻已經入行近10年。創業之前,她曾在北京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進修,掌握了扎實的腦癱康復技能。
2010年,邢琪英從北京回到菏澤單縣,擔任一家民營醫院的康復科主任。當時,該科室只有三名偏癱患者,沒有一個兒童腦癱病人。這并不是因為全市都沒有腦癱兒童,而是觀念落后,家長們認為腦癱是不治之癥,直接選擇放棄。邢琪英的媽媽甚至都曾問她,“你們的康復真的不是騙人的嗎?”
邢琪英說,事實上,只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通過手術和康復訓練的系列治療,很多患者可明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終實現回歸社會的目的。
對于腦癱兒來講,能在1歲前得到及時的干預和治療是非常關鍵的。這是因為孩子腦組織在0到6個月時,還處于迅速發育階段,而腦損傷也處于初期,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所以這一時期腦的可塑性、代償能力高,恢復能力強。
腦癱康復過程中,功能康復是極為重要的,可以提高過去相對無效或新形成神經通路的效率,即運用越多,效率越高。由于每個孩子的病情都不一樣,要在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針對孩子的具體病情制定一套康復訓練方案,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2010年到2015年的5年間,在邢琪英的努力下,她所在的這家民營醫院的康復科,從一個腦癱兒童病例都沒有,發展到了200多個患者。
邢琪英成為山東省菏澤市兒童腦癱康復行業的翹楚。醫院新開設康復科,都要找她當顧問:科室如何劃分?標準怎么設立?員工怎樣培訓?邢琪英的專業能力在實踐中迅速提升。
心系患兒 “醫教”結合
2015年3月,龐光亮和李效磊、邢琪英等開始著手創辦巨野民生康復醫院,從批準設置到醫院開業,民生康復醫院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
兒童康復是邢琪英專長,也是該院的核心部門,主要針對小兒腦癱、自閉癥、智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唐氏綜合征、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殘疾。
巨野縣坐落于山東省菏澤市,以化工產業為主,環境問題較為嚴重。據巨野縣殘聯統計,該縣新生兒腦癱兒童比例達7%,并且逐年增加。
龐光亮告訴記者,民生康復醫院建立之前,腦癱兒童需要到省會城市就醫,住院費和生活費加起來,一天最少要200元,一個月就是6000元。而在巨野縣,家庭平均收入每月只有2000余元。出現一個腦癱兒童,對于這個家庭來說就是無底洞。面對高昂的康復費用,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最多也只能堅持治療一到兩年的時間。
民生康復醫院成立之后,康復費用能夠下降到每月1000元到1500元之間。“一是因為縣級收費標準有限制,二來差旅費和生活費也能給患者家庭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龐光亮解釋說。
和大多數腦癱醫院不同的是,民生康復醫院采用“醫教”結合的形式。國內大多數針對腦癱兒童設立的機構,醫院只負責“醫治”,特殊教育學校只負責“教學”,首創“醫教”結合的模式,源自于院長邢琪英想患者之所想的赤誠之心。
秦曉丹(化名)是邢院長的一名病人,本來應該上一年級的她,由于腦癱,被許多學校拒收。邢琪英帶著孩子奔走了4所學校,依然沒有完成孩子上學的心愿。
“許多腦癱孩子非常聰明,智力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普通學校不愿意收。其他孩子蹦蹦跳跳出去玩,腦癱孩子很難融入集體。”邢琪英說。
這件事給了邢琪英很大觸動,為了讓孩子有學上,她只身前往教育局,說服教育局負責人批準醫院“醫教”結合模式。
最終,邢琪英的愛心和行動感動了巨野縣教育局,巨野民生醫院成為首家由菏澤市衛計委批準設置的集醫療、康復、教學為一體的二級康復醫院。
秦曉丹入學的那一刻,看到孩子像普通學校里的學生一樣,手捧山東省幼兒教育統一專用蒙氏教材,曉丹的媽媽忍不住淚流滿面。
“除了醫教結合,我們還打算和就業對接。”很多人對兒童腦癱康復的效果持懷疑態度,如何證明呢?“就是就業。”董事長龐光亮略顯激動地表示,“經過我們的康復,腦癱患者能有自己的收入,能自立了,這就是效果。”
“腦癱康復是良心活兒,只有科學化、規范化才能調動起全社會的力量,給予這一特殊群體更多理解和關愛。”龐光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