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進程中,高等教育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須作為主力軍,必然成為主陣地。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毫不動搖。按照“真懂真信”“為什么人”“怎么用”的要求抓好落實,努力把高校建成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和宣傳的堅強陣地。一是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構建、壯大、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提升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育整體水平。二是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創新計劃,主動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取得的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幫助廣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三是深入抓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四進四信”工作,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我省代表團審議、視察調研我省重要講話,尤其是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等相關內容及時編入教材講義、融入課堂講授、納入支部學習、深入師生頭腦。同時,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資源優勢,組織廣大師生走進社區、工廠、農村等基層,深入廣大群眾之中,宣傳闡釋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闡釋我省全面振興發展的思路舉措,激發廣大龍江人民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的干勁和熱情。
二、堅持育人育才中心任務毫不動搖。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人才培養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為根本、以學術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構筑綜合發展體系。一是優化和調整學科布局。落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重點建設地位,完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統領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鼓勵引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兩次針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我省創新實施“五大規劃”、大力發展十大重點產業、著力建設“龍江絲路帶”,圍繞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安排,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廣泛開展討論、積極撰寫文章,為龍江振興發展總結寶貴經驗、澄清模糊認識、提供學理支撐。二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國家規劃哲學社會科學重點教材選用,打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體現龍江地域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利用我省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等豐富的人文資源,強化實踐教學,推進實踐育人;將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納入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列入教改工程項目,激勵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三是建立完善評價體系。探索建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推介制度、優秀咨詢成果贖買制度,增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榮譽感、責任感、獲得感。同時,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系和長效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三、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一是明確主體責任。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從政治上、組織上把關定向;研究制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專項規劃,從政策上、條件上提供保障。強化陣地意識、管理意識,嚴把教師關、教材關、課堂關、講座論壇關,嚴格落實課堂教學、講座論壇、對外交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管理權。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統籌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教師研修計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等各類人才支持計劃,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項目與各類科研項目、科研基地相銜接,造就名家、大師,培養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努力建成一支潛心育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