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七
游學,最早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首先提出游學理論的是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和道家,他們既是游學理論的創立者,又是游學活動的最早實踐者。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進行治學,莊周更是自由自在做逍遙游,游學一方面作為他們通曉經術、拜訪名師,乃至學而優則仕的一種途徑,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游學不在于要去多么遙遠的地方,看多美的風景,而是在旅途中體驗與學習。

筆者有幸參加2016年內地游學聯盟大會暨游學推廣活動,能有機會和來自港澳、廣東、湖南、河南、北京等多地的嘉賓朋友一起,開始了我們的“游學之旅”。
游學在青島海岸線
7月27日上午,來自內地北京、江蘇、福建、湖北、廣東、河南等十個省市旅游和教育部門、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以及港澳游學組織機構和大中小學校長代表等150余人組成的考察團開始了“游學之旅”。
先是在濱海學院世界動物標本藝術館觀看了靜止版的“動物世界”,然后來到有 “青島西花園”美譽的唐島灣公園,這里有一個既可以感受傳統的文化,又能享受心靈的安逸的好去處,那就是——安瀾書院。在這里可以和三五知己一起聞香、品茶、聽琴、學畫、下棋等,學習交流、傳授中國傳統文化。
從安瀾書院離開,經過30分鐘的車程便來到了青島貝殼博物館。一進入博物館,考察團嘉賓就被首先映入眼簾的貝殼玻璃T臺深深吸引,一個個千奇百怪、色彩斑斕的貝殼嵌在T臺玻璃內的白砂上,在燈光的掩映下,顯得格外亮麗奪目。
在青島,老建筑是繞不過去的,最值得推薦的當屬神秘的迎賓館。僅僅說“迎賓館”,或許有人會覺得,一個賓館有什么神秘的。因為它不僅是個賓館,還是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始建于1905年,是德國威廉時代典型的建筑式樣、建筑材料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德式建筑,現在二十世紀初建造的這種風格的房屋在歐洲大陸甚至德國也不多見了。
迎賓館外部設計極具古堡之美,內部裝飾富麗堂皇,可以說是青島所有德式建筑的巔峰之作,極具德國的工匠精神。外部建筑氣勢雄偉,內部是宮廷式木質結構,外觀為古堡式,高度為30米的外墻以黃色為基調,局部以花崗巖作裝飾,石料加工粗樸。米紅色筒瓦、藍色魚鱗瓦、綠色牛舌瓦鋪設樓頂,使大樓更加精美別致。新中國成立后,一直擔負著接待中外國家領導人的任務,1957年,毛澤東主席曾下榻迎賓館。
孔子故里曲阜 同祭至圣先師

圣地起雅樂,同胞祭先師。7月28日,參加活動的各位嘉賓代表佩戴黃色綬帶,匯聚山東曲阜孔廟,舉行盛大的祭孔大典,以表達對“先賢”的仰慕和追思。
身著漢服的舞者,峨冠博帶,隨著司禮官一聲“啟扉”,孔廟大成殿前的大鼓緩緩奏響,祭孔大典正式開始。在身著漢服的司禮官引領下,祭祀代表正衣冠、拾肅容,拾級而上,依次祭拜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向孔子敬獻花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榮譽會長、全國人大代表楊耀忠恭讀祭文,隨后,祭祀現場所有嘉賓向孔子像行鞠躬禮。
祭孔大典,是一種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的廟堂祭祀樂舞。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有“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之謂,自古以來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藝術價值。目前,孔子文化在世界各地具有了廣泛的影響力,特別是在華人社團中具有強大感召力,以孔子文化為紐帶,進一步傳播中華文化,凝聚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
在祭孔大典儀式結束后,代表們還參觀考察了孔府以及儒源儒家文化體驗基地,并實地參與體驗了古琴、棋弈、書法、國畫、茶藝“孔子六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晚上,嘉賓并乘車來到兗州興隆文化園,觀賞《菩提東行》大型音樂劇。“菩提、舍利、佛喻、是你……”《菩提東行》故事圍繞著護送佛祖舍利東去,劇中不同的場景轉換和音樂風格和舞蹈形式的變化,劇中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讓觀賞者在聆聽佛文化故事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不同風格的音樂、舞蹈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生活習俗的感官上的多層沖擊。
登泰山而小天下
說到“五岳獨尊”的泰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泰安,這座泰山腳下的幸福古城,因泰山得名,取“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意“國泰民安”,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殷切期盼。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歷代帝王在泰山上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游學于此。走進泰山,就像走進了歷史。
7月29日上午,2016內地游學聯盟考察團嘉賓考察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五岳獨尊——泰山。福建省旅游局的黃澤明說:“泰山是我們所有人都仰慕的一個地方,對于港澳的學生來說更是有很深的情節。來到泰山,攀登極頂,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壯闊豪情,也能感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磅礴大氣。讓港澳的學生體驗泰安修學游,可以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讓泰安、泰山點亮他們的‘心燈。”
泰安作為重要的儒學文化的重要傳播地,以及入學研究的核心地域,在儒學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方面有先天的優勢。
船游泉水之城 品味泉水之宴
濟南素有“天下泉城”的美譽,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象征中華文明重要起源的史前文明——龍山文化發祥地和發現地。在這里可以感受到老舍筆下冬天的“溫晴”,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更有那“大明湖畔夏雨荷”的纏綿悱惻讓人心腸百轉。濟南位于黃河之南、大明湖畔,自然風光秀麗,有72名泉,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趵突泉為72泉之首,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亦久負盛名。如果從陸地看泉城已經不夠新鮮,那就讓我們從水上一覽濟南的風華。
7月29日下午,2016內地游學聯盟考察團嘉賓來到泉城濟南,在黑虎泉碼頭乘坐畫舫,游覽由國內唯一河水全部由泉水匯流而成的護城河、及由眾多泉水匯流而成的大明湖。

整個行程有一個多小時,船上涼風習習,溫婉的導游小姐給大家慢慢地講述老濟南的故事,各位嘉賓也都聽的津津有味,不時頷首贊許。為了讓各位嘉賓更多了解濟南的泉水文化,晚上特地讓大家品嘗了獨具特色的泉水宴,感受地道的泉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