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官怡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貴安新區時指示:“新區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
承載著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和“建設五大新發展理念先行示范區”的重大使命,貴安新區圍繞構建高端化的城市業態、田園化的城市生態、特色化的城市文態、現代化的城市形態,朝著加快建成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幸福宜居、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山水田園生態城市的目標前行。
做好“山水”文章
貴安之貴在山水,山水風光神奇秀麗;貴安之特在田園,田園鄉愁濃郁醇厚。
“山水是上天對貴安的恩賜,文化是貴安人民的創造,要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施環境保護、提質升級、綠色發展‘三大工程,做美萬水千山、做活文化傳承、做靚旅游景區、做足城市特色,讓老百姓看得見清水、望得見綠蔭、記得住鄉愁、摸得到歷史文化脈搏、分享得到綠色經濟。”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馬長青說。
貴安新區從成立開始,就立志要高標準做好山水田園文章,讓山水凝聚人氣、文化聚集文氣、田園匯集財氣,使貴安新區成為多彩貴州最亮的風景眼、最美的“落地窗”。
綠色是城市的底色。貴安新區大力推進綠色貴安“三年會戰”行動計劃,啟動紅楓湖——高峰山、松柏山——天河潭、貴安大道、滬昆高鐵沿線等景觀體系建設。
據了解,按照“一山一品”“一山一景”“一山一特”的要求,貴安新區將綠化美化直管區535個山頭,把新區建設成為群山環繞、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常綠、四季有花的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2020年達到60%。
水是城市流動的韻律。貴安新區圍繞“水”打造生態經典,實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四大系統工程”,全域建設海綿城市。通過建設環湖生態公園、慢行步道、截污溝將紅楓湖打造成為與貴陽人民共享的“西湖”。貴安新區大力實施“十河百湖千塘”生態水系工程,全面暢通河湖水系,使城市水系串成璀璨的“珍珠項鏈”,讓14條河流、131個湖泊、515個水塘、219個地下泉眼都“活起來”。實現碧水穿城、綠水繞城、清水串城,讓城市在水的潤澤下展現生命的活力,形成讓后人津津樂道的“水故事”“水經典”。
城市公園是自然的生態空間、市民的活動空間、城市的特色空間。貴安新區通過典型引路,大力推進多層次復合化公園體系建設。如今正加快建設松柏山、北斗湖濕地公園等一批以水為主題的公園;高峰山、大松山等一批以山為主題的公園;月亮湖、七星湖、星月湖公園等城市公園和一批體育、歷史、民族、動漫、音樂等主題公園和專類公園,到2020年建設各類公園100個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生態,新區出狠招和硬招,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關閉了一批煤礦和采石場,同時加快立法步伐,加大資金的投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綠水青山是城市最大的財富,也是人民群眾最大的福利。“萬水千山·田園貴安”成為游客記住鄉愁的地方。
打造“環保”產業
貴安新區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早在成立初期,貴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就科學謀劃并初步構建了生態文明建設領導體系,形成以主要領導負總責、部門領導抓落實的強大合力,率先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特別是在招商引資方面,制定出臺并嚴格執行《貴安新區生態環境負面清單》制度,新區直管區所有招商引資等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產業空間布局約束、行業準入限制、環境容量管控、環境質量管控四方面生態環境準入要求。
據貴安新區環保局局長翁敬介紹,該負面清單按照環境敏感程度將產業空間布局劃分為禁止準入區、限制準入區和重點準入區。禁止類項目一律不得準入,投資主管部門不得予以審批、核準、備案,各金融機構不得發放貸款,國土、規劃、建設、環保、質監、消防、工商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水、電、氣等有關單位不得提供基礎保障。限制類項目必須同時滿足相應行業和相應區域的要求,報投資主管部門按權限審批、核準或備案后,方可準入。
“通過生態環境負面清單的施行,切實提升貴安新區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全面創建貴安新區生態文明示范區。為企業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提供市場導向,是新區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和諧共贏的重要舉措。”翁敬說。
據統計,2016年1至5月,新區招商引資簽約項目88個,協議資金880億,預計6月底到位資金78.5億。新引進重點項目包括高通服務器芯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五龍電動汽車、上海華院數據、多肽口服液、貝格大數據、新能源汽車車樁網一體化、裸眼3D等項目,涉及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醫藥大健康等高新技術產業,一切皆以“綠色、環保”為關鍵詞。
這些引入的產業,充分體現出了貴安新區注重培育和發展高端的、環境友好型的“健康產業”,打造“綠色經濟”。
“凡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一律不要。”正是新區堅守這樣的招商原則,使新區擁有了獨特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無論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是生態觀光農業、旅游業,生態優勢都為新區增添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貴安新區還注重與國際接軌。
2015年2月7日,貴安新區與BRE及清控人居集團共同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決定共同建設國內首家生態文明創新園——“中國貴安·生態文明創新園”。作為中英兩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綠色園區發展方面第一個合作項目。創新園將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建筑理念和最新科技成果提供國際最領先的展示、科研平臺。
依托一批引領性項目,重點打造大數據、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大健康等現代產業集群,貴安新區,正在實現“綠色崛起”。
構筑“綠色”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生態文明建設要體現文化傳承,貴安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文化支撐。
貴安新區精心編制實施各類規劃60余項,初步建立“多規融合”的規劃體系,并突出塑造“五位一體”的城市風貌、建筑風貌、道路風貌、生態風貌、文化風貌。充分挖掘提煉了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并加以現代表達,使貴安新區具有獨特的建筑風貌,成為一座有個性、有特色的城市。
同時,還精心保護古村落、古文化,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融,形成多元開放的現代城市文化。
經考古發現,貴安新區馬場牛坡洞古人類活動遺址對研究貴州洞穴文化具有開創性意義,馬場熊家坡大量古墓群豐富了貴州歷史人文,再加上歷史悠久的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和600多年的屯堡文化,薈萃成了新區厚重的歷史文化。
在文化建設中,貴安新區精心打造屯堡文化、洞穴歷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高峰山佛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強屯堡建筑和古鎮保護,按“一村一檔”建立傳統村落檔案,加強對民族刺繡、民俗文化活動、傳統節日、禮儀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按“一村一品”的定位打造主題民族文化旅游村落,培育民族文化新業態,推動本土文化繁榮發展。
文化需要繼承,更需要發展。貴安新區以國際民族民俗博覽城和省級文化中心為重點,打造文化新地標,加快文化旅游產業多元融合式發展,提升旅游產品的人文品質和精神內涵。特別是在大力弘揚時代精神上,讓“貴安理念”、“貴安精神”、“貴安速度”、“貴安奇跡”深入人心,形成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自覺和行動自覺。
生態興則文明興,好的城市文化,還應該海納百川、開放包容。貴安新區擁有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民博會等重大交流平臺,注重加強國際經貿文化交流。新區在引進外資中注重吸收搭載的先進管理文化、企業文化和創新精神,吸收先進的科技文化、創新文化、教育文化,增強文化開放性和包容性,樹立開放創新城市形象。
建設五大發展新理念先行示范區,就要切實將“綠色發展”融入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去。綠色文化發展帶來綠色增長、引領綠色效應、創造綠色奇跡。在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中,貴安新區孕育著具有貴安特色的綠色發展文化。
“國家提出貴安新區要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區,希望我們在國家層面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后發趕超與跨越發展提供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努力把貴安新區打造成全國極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區,希望我們能夠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模式。”馬長青對貴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