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容:產業升級釋放潛在需求
華泰證券
1、互聯網醫美促產業鏈升級。
2、潛在需求足以支撐行業未來五年成長。
中國GDP增速降至7%以下,但整體消費增速仍超過10%,其中的新興消費領域(諸如旅游、整形美容服務等)在以更高的速度崛起。中國的整形美容服務市場經過民營企業的不懈耕耘,已經初步完成啟蒙階段,中國醫美市場在過去五年表現出高速崛起的狀態,醫美案例數與醫美注冊醫師隊伍的擴張速度均處在世界前列,市場復合增速達到24.8%。
互聯網醫美促進產業鏈升級,催化存量需求釋放。信息不對稱的痛點限制了醫療美容行業需求的釋放。解決行業痛點的核心是建立精準營銷模式,降低營銷成本,進而傳導至C端逐步改善信息不對稱。醫美服務行業低滲透率、重決策的行業屬性決定了醫美服務營銷需要通過專業化、垂直化的平臺進行。目前互聯網醫美平臺有望推進醫美服務產業鏈升級促進中國醫美行業需求快速釋放。
潛在需求足以支撐行業未來五年高速成長。中國醫美行業目前的發展水平(滲透率)與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及不相稱,市場存量需求正在快速崛起。根據我們測算,中國醫美行業2015年至2020年復合增速在12.3%至39.1%之間,2020年行業規模較2014年增幅在100.4%至625.1%之間。取平均值反映行業成長性,即CAGR(15-20)=23.7%,未來五年行業增長空間為257.9%,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目標滲透率為4.3‰
重點推薦:蘇寧環球、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朗姿股份、合金投資、好當家。
互聯網停車:解決行業多重問題
中信建投
1、解決行業多重問題。
2、產業剛剛起航,競爭者偏少。
我國停車行業痛點較多,供給需求嚴重失衡。具體來看,停車需求端:1)一位難求,停車平均時長近20分鐘:從找停車位所花費的時間來看,平均長達18分鐘;2)停車體驗差:普遍存在三大突出問題出入慢、場內找車位難、繳費排隊。
從供給端看:1)空置率高:雖然停車位供需缺口大,但停車位空置率高問題并存。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空置率為44.6%,地下停車場空置率問題尤為嚴重;2)成本高、管理低效,停車場智能化水平低:主要為人工管理,管理水平基本在10-30車位/人,而臺灣、日本的管理水平在50-100人/位和200-3D0人/位,人工管理成本高;隨著勞動力成本上浮,管理成本高企;人工管理模式也使得“跑冒滴露”現象頻發。綜合來看,互聯網停車可以有效杜絕上述現象,通過“互聯網+停車”實現稀缺停車資源的有效配置。由于該領域處于試驗階段,目前進駐的公司較少。主要有四類玩家:創業型公司、智能停車設備商、市政交管部門、BAT。目前主要以創業公司和智能停車設備商為主,BAT只是輕度參與。行業競爭對手相對較少,未來優質線下停車場資源的把握、資本支持和劇透的資源、流量導入是各大公司脫穎而出的關鍵。
重點推薦:專注于出入口控制及智能安防行業的龍頭捷順科技、定增募資進軍“云停車”的安居寶以及聚焦智慧交通的千方科技。
傳媒:K12在線教育將成下個風口
海通證券
1、大市場孕育大機會。
2、K12在線教育異軍突起,潛力無限。
我國K12學生群體龐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2013年我國K12階段學生總人數維持在1.6-1.8億人,到2020年將達到2.12億元。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的升級,K12教育市場需求旺盛,背后萬億商業價值有待深挖。K12教育行業內部子行業眾多,傳統業務整合空間大,新型模式“互聯網+K12教育”方興未艾,整個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
K12教育市場線下占據半壁江山,線上則呈現異軍突起的態勢。雖然K12在線教育早已進入大眾視野,但廣泛普及長路漫漫。目前國內K12教育培訓多以線下培訓機構的形式存在,四種模式玩轉線下教育市場,市場趨于飽和競爭激烈;在線教育產品滲透率低,存在若干難點,這主要是因為我國K12教育長期被體制壟斷,制度上的天然“畸形”導致K12教育互聯網進程剛剛開始。在政府、資本、市場等助力,K12在線教育市場或將迎來下一個風口:1)政府層面,國家以信息化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未來繼續加大對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力度;2)資本層面,傳統教育機構躍躍欲試轉戰線上、互聯網巨頭大手筆布局力量不容小視、創新者查漏補缺受資本格外青睞。3)市場層面,在線教育化解傳統教育痛點,“互聯網+”浪潮下迎大發展機遇。
當前建議關注:拓維信息、立思辰、銀潤投資、全通教育。
光熱發電:政策落地在即,產業迎發展良機
申萬宏源
1、光熱利好政策頻出。
2、央企進入光熱市場,行業景氣度將提升。
光熱利好政策頻出,示范項目帶動國內市場進入快車道。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設立,和《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的下發,推動我國光熱發電行業的實質性發展,未來有望通過示范電價政策扶持一批商業化示范項目建設,并逐步進入大規模光熱開發階段,光熱產業有望復制2011-2013年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國外成熟市場,光熱補貼政策有望先于市場啟動出臺。我國政府對于光熱發電行業的的基本思路是通過一定規模的商業化示范項目的建設,帶動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并在合理評估示范項目的基礎上,適時出臺統一的上網電價政策。目前中控的德令哈項目上網電價1.20元/千瓦時,對于整個產業的上網電價制定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一項目一議”的定價方式效率較低,不利于資本進入光熱市場。
央企紛紛進入光熱市場,行業景氣度提升。截至2014年底,我國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僅有18MW,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明朗。隨著2015年的政策發力,五大電力集團競相進入光熱發電領域,央企在擬建光熱發電市場的份額占比超過55%。其中,中廣核德令哈50MW槽式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已經完成EPC招標,2016年將進入建設期。
我們綜合考慮市場美譽度(未來議價能力強)、供應鏈整理能力(未來做集成服務而非設備制造)、成本控制能力三項標準,推薦首航節能、天壕環境、杭鍋股份、三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