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召紅+謝詠春

摘 要:2009年煤炭城市淮北市被國家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淮北市進入資源枯竭期。分析轉型已成為淮北市發展迫切需要的基礎上,提出必須抓住機遇,尋找新的綠色資源和接續產業促進城市有效轉型,闡明旅游業作為接續替代產業的可行性,是促進淮北城市轉型的理想選擇之一。有效論證了旅游業促進淮北轉型的重要經濟意義、環境意義、社會意義等,為淮北城市轉型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旅游業;淮北市煤炭;城市轉型;接續產業
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淮北市面臨煤炭資源衰竭和煤電產業萎縮的挑戰,急需找到新的接續產業來支撐城市發展,扭轉不利局勢,實現成功轉型。淮北地理條件優越,交通發達,運輸便利,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穩定良好的社會文化和治安環境,是淮北市發展旅游業非常有利的因素[1]。可見,淮北市發展旅游業的基礎條件具備,切實可行。
旅游業是一個綠色低碳行業,其涵蓋面廣,投入小,產業帶動性強,經濟成效顯著。德國魯爾和河南焦作轉型的實踐表明,資源枯竭型城市要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來改善地區環境、提高知名度。在整個經濟轉型過程中,旅游業不僅是主體,還起到中樞作用,帶動了社會其他產業的綜合發展,把它作為接續替代產業意義十分重大。
一、經濟意義
旅游業素有產業關聯性強,經濟乘數效應高,經濟帶動性強,勞動密集型強和低投入高回報等特征,發展旅游產業能夠為建設精致淮北助力,能夠改變淮北以往“煤炭獨大”的格局和產業結構單一性,有助實現淮北市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能夠拉動內需,改善投資環境,和創收創匯,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據2016年淮北市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濉溪縣17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9.7億元,華中天力鋁業、博盛新材料等項目主體竣工或試產,恒興汽配、艾瑞庫車業等項目加快推進,共謀劃“十三五”重點項目91個,總投資規模達到2200億元。
圖1反映了淮北市旅游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通過整理和統計淮北市2004—2013十年間旅游產業與國民經濟增速及旅游產業彈性系數,形象地體現出旅游產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這里引入的“旅游產業彈性系數(理論)”,是指旅游產業的相對變化量與國民經濟相對變化量之比,它反映出旅游產業的發展或萎縮過程。此系數是以相對數角度來反映淮北城市旅游業的總體發展情況或活力等,源于基本彈性系數函數理論[2]。以a來表示產業彈性系數,當a>1時,表示該產業增長速度大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說明產業處于增長階段;當a=1時,表示該產業處于同步增長階段;當a<1時,說明該產業呈現萎縮趨勢,缺乏發展活力[3]。
由圖1可見,淮北市在2004—2013十年發展進程中,旅游業收入基本處于增長態勢,增幅有所起伏,但基本處于平穩,其中2011年是淮北旅游發展的轉折階段,此后淮北市加大對旅游的宣傳和開發力度,旅游發展水平節節攀升,2011年旅游總收入達到31.5億元,增長87.2%,增幅達到最大;2012年旅游總收入41.15億元,創歷史最高,增幅達30.8%。總的來說,旅游產業彈性系數各年份都大于1,正說明了旅游業的實力與開發潛力,把旅游業作為淮北市轉型中的一個新經濟支柱產業合理而可行。
二、環境意義與作用
經濟轉型應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應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4]。長期以來,煤炭的開采挖掘給城市環境產生較大污染,使淮北生態環境惡化,宜居性下降,旅游產業的低碳環保性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修復與優化。近年來,淮北市加強對烈山礦塌陷區進行整治,將其規劃為國家礦山公園,帶動了旅游的大發展,綠化街區和美化城市,為塑造綠色生態型優秀旅游城市助力。
三、社會意義
利于帶動就業,增加就業崗位。資源枯竭和土地塌陷帶來的后果是大量礦工失業和農民失地,他們都面臨再就業問題,接續產業的選擇就要充分地兼顧勞動就業,要把擴大就業作為一個基本原則[4]。旅游業的勞動密集型和產業聯動性正符合這一要求,它能有效帶動建筑、交通業、食品、服務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業等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解決城市發展的問題。經市旅游局了解,2011年淮北市旅游直接就業人數1.7萬人,比上年增加5000人[5]。至2014年底,淮北市扶持發展“農家樂”經營戶300戶,就地就近解決與帶動就業1500人以上[6],足見旅游業強大的就業帶動性。
有利于加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游業的大力發展促使城市完善基礎公共設施,在交通、水利、供電、通訊與接待服務設施等方面加快建設步伐,擴大城市接待能力和開放度,為旅游業發展做好后盾,實現了發展的良性循環。
有利于解決社會矛盾。發展旅游的過程中,提高了政府服務社會的能力,解決了就業問題,有利于減少因就業引發的社會矛盾,也支持了旅游的開發工作;旅游業發展中專業人才(包括當地居民)的培養和引進,提升了就業人員素質,將使旅游業受益,更好的促進城市優化發展。
四、有利于增強城市吸引力和提升城市形象
旅游是城市和地區發展的一張名片,要利用這個窗口進行積極有效的宣傳,要挖掘自身資源優勢,進行科學合理的旅游規劃與開發,改善城市環境,打造“文明旅游,精致淮北”的城市形象,改變以往人們對淮北的“煤炭印象”,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展現淮北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淮北市人民政府.淮北市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文本·修編)[R],北京: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規劃設計院,2009.
[2]姚俐,江城順.關于“基本彈性系數函數”的數學闡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5):157-161.
[3]陳燕.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的旅游業發展研究—以安徽省馬鞍山市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2011:48.
[4]張平宇.阜新市經濟轉型的戰略問題及對策[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5,25(1):1-5,27.
[5]仲召紅,丁曉娜.煤炭城市轉型中旅游業發展研究——以淮北市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5):82-84.
[6]郜軍勇.“農家樂”搭上政策快車[N/OL].淮北日報,2013-01-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