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莎
引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獎勵旅游、大型會議、展覽和節事節慶等為表現形式的會展活動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得到了較快發展,給傳統旅游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商機,成為現代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旅游應運而生,被譽為“旅游業皇冠上的明珠”。作為展會的舉辦地,在大量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其旅游業在展會期間受到的影響如何、會展業是否與旅游業協調發展等問題引起了筆者的關注,本文以成都西博會為例,探索西博會舉辦期間對四川地區旅游業的影響。
一、研究區域背景
四川省省會城市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被稱為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廣州的“第四城”,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作為西南重鎮之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以及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等都是其成為西博會選址的優勢。“西博會”是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的簡稱,它是由中國西部地區共辦、共享、共贏的國家級國際性盛會。自2000年始創以來,每年一屆在四川成都舉辦,規模之大、參展數量之多,吸引了省內外大量的投資商、參展商及參會者。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數據分析法和實地調研法進行研究。數據來源于四川省旅游政務網和統計年鑒,選定2011-2015年西博會舉辦期間成都入境旅游者人數、成都星級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成都著名旅行社旅游接待人數、市內及周邊旅游景點接待人數、旅游總收入這五項可能影響較為顯著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三、研究結果
顯而易見,西博會對成都地區及周邊的旅游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會展本身具有行業性和規模性,參展商以及參會人員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其消費檔次、文化素質普遍比普通旅游者高。相關資料表示,一個會展旅游的游客在一個城市的消費是普通游客的3倍,逗留時間是普通游客的2倍,會展旅游業的平均利潤率為20%-25%。在大型會展舉辦的過程中,他們對當地旅游業中的飲食住宿(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景區、購物等都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勢必會帶動這些發展,引來旅游業中相對的“旺季”。此外,會展的舉辦基本上不受氣候和季節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一般的觀光旅游的季節性的缺點,使得城市的旅游業能夠比較均衡的發展。同時,西博會的舉辦使成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也讓成都多了一張“名片”,通過大型展會的舉辦,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成為潛在的旅游者。他們利用展會的間歇和機會,選擇到當地以及周邊旅游景點參觀游覽,既愉悅了身心又增加了對城市發展情況的了解。此外,西博會的良好口碑為成都旅游業的發展源源不斷的注入大量的國內旅游者客源,這些游客中包括一些西博會的參展商和參會人員以及一些回頭客。
四、存在的問題
從數據及實地走訪調查的結果來看,西博會舉辦期間對于成都及周邊的旅游業是一個“小高峰”、“小旺季”,在接待人員的專業素質、軟環境等方面還有不足,旅游業和會展業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協調、融合發展,景區的吸引力、創新力還不夠。
五、建議
(一)讓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從會展的具體活動內容來看,旅游業所涉及的六要素都和會展的舉辦形影相隨。在會展的舉辦過程中,旅游業為會展的舉辦提供相應服務,協助會展樹立品牌,通過專業化的服務讓參展商、參會人員甚至當地居民都感到便利而且滿意,從而吸引更多得參與者和獲得更多得、更持久的支持。會展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是全球會展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優化會展業與旅游業之間的關系,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發展會展旅游是中國會展業、旅游業協調發展的庇佑之路。旅游業通過從事會展業實施多元化戰略,而會展業把旅游業提供的各種服務和資源作為開展會議展覽互動是的輔助要素,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二)促進會展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會展旅游業作為城市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依賴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城市環境的改善。為了輔助會展業的發展,城市里在不斷加快建造展館和擴建酒店。這些配套設施在展會期間肯定能夠派上用場并且大大盈利,但是展會結束后場館能否再利用,酒店是否有那么多的客源保障盈利,需要政府全面的統籌規劃使會展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否則只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盲目投資。而酒店業自身也要考慮酒店特色的建設以及營銷策略,不能只顧符合會展期間客人的喜好,就忽略了會展結束后客人的需求。
(三)培養會展旅游專業人才
會展業和旅游業同屬于服務性行業,服務質量的高低關系到整個會展的質量高低。無論是從會展的籌備、招商、布展、舉辦還是研究等等環節,都需要對會展和旅游非常熟悉的專業人才。而從我國目前會展業人才市場看,專業的會展人才相對于旅游業人才還不算成熟,要想讓會展業這個新興的朝陽活力產業更加璀璨奪目,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培養、參與和推廣。建議今后考慮在高等院校的旅游專業教育中加強對會展方面的專業教育,培養專業的高素質的會展旅游人才,理論與實踐結合,使會展旅游得到可持續發展,使我國早日成為世界會展及會展旅游業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