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金刊》奶茶姐姐邀請“學姐幫”的大學學姐與“幸福信箱”心理咨詢師,解答同學們的各種“疑難雜癥”。同學們也可以撥打重慶市青少年服務臺12355(外地同學須撥打02312355),24小時均有咨詢師值守。
A你和女朋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成績,已經想好了要報考的學校,說明你們倆都是有思想、有主見、獨立自主的人。你女朋友擔心不在一個城市讀書,感情容易變淡會分手,她的擔心是有道理的。維持異地戀肯定會有很多艱難與不容易,你的焦慮,好像來自于你們未來的感情發展與你學業選擇地區之間的雙趨沖突,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你們的感情有堅如磐石,距離會產生美,相思會成為你們為對方努力的動力,還可以考驗你們的感情。你還會焦慮嗎?而如果你為感情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學業,你會開心嗎?這份不開心一點都不會影響你們的感情嗎?相信你經過深思熟慮,一定會作出最好的選擇。祝福你!
A大學為了好管理,對于人數多的專業,會選擇分班,但是沒什么,都是一個專業的,只是班級不一樣而已。每個專業會有專門的輔導員,負責大一到大四的學生。輔導員不講課,負責你們入團入黨,寢室檢查,日常生活,主要是你出什么事情,他會找你談話,和班主任差不多,就是不講課。
A按照專業分班,如果專業人數多的話,還要分某某專業幾幾班。大學有班主任,但是班主任不怎么出現,我們的班主任就在開學新生見面會的時候出現過一次,之后再也沒見過。一般管理學生的是輔導員,基本上是一個輔
A金融會計是文理混招的,師范專業也招理科生,不用擔心讀理科不能上這些專業。高一剛開始的文科考試一般比較簡單,幾乎都能上80,但是學習越到后面考試時越不好拿分。理科也是越學越難(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嘛)。但我個人作為理科生更喜歡理科考試的感覺,那種絕對的對錯判斷在我看來比較簡單粗暴,也比文綜拿分看起來更公平。
理科做題在高三訓練后會有很大提升的(前提是你基礎得跟上),平時想拿好成績的話也得認真做題總結。所以想一下你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是不是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這些科目的學習上呢?
最后,學姐告訴你我自己的經歷吧。我一直想讀理科,高一考試文科排名比理科排名考前,當時家里人也想讓我讀文科,可我還是憑著自己的熱愛走上了理科的道路。不要因為能力不足而畏懼不前,因為能力是可以被培養的。
A首先要糾正一點,理科生也是可以選擇這些專業的,你想學的金融、會計等對于文理科都是均收的。我們學院學理科的很多,我們班大部分都是學理的,而且學習理科的人,學習這些專業反而更加有利。因為要學統計,概率和線代,對理科生來說相對簡單,對文科生來說就有些困難了。大學學習的其他科目,都是偏背誦理解,對于文科生、理科而言都是一樣的。
此外,選擇理科,以后大學有更多的選擇,因為很多專業只要理科不要文科,但是只要文科的專業卻不多。
最后,看你的情況,我個人建議你選擇文科,你也可以多聽一聽大人的意見。如果你對理科不感興趣,就不要選;如果還有興趣,就好好學,一定可以學好。
A大學里面的獎學金不是單單只看成績,當然成績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模塊。大學一般評選獎學金都是要算“綜合量化分”,除了成績外,還有加分項。比如通過英語四六級加幾分,拿到計算機等級證書加幾分,參加比賽并獲得名次加幾分,大學社團擔任部長加幾分,班上擔任班委加幾分,學生會擔任干部加幾分,參加學校活動加幾分……最后的總和就是綜合量化分數,不同學校會有不同,但大多數情況都是這樣加出來的。這就是綜合(一、二、三等)獎學金的評選方法。
A本專科生教育階段,有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校內獎助學金等多種方式的獎學金體系。
●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本專科學生5萬名,每生每年8000元。
●國家勵志獎學金:每生每年5000元。
●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3000元。
●此外,每所學校都有相關校友設立的獎學、助學金,要求各有不同。金額少則幾千,多則上萬,主要獎勵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
A大學是跟高中完全不同的環境。就拿我來說吧,大一的時候其實課也不少,但是畢竟沒有管理那么嚴格,有的時候不想去上課了確實可以,逃課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后果,考試的時候一般都是習題冊上的原題或類似題,復習一個月也能拿個八九十分。
如果你大學參加了許多社團學生會,可能會耽誤你一些上課學習時間。當然了這要看你追求什么:有人追求獎學金,有人追求社會閱歷,有人追求拓寬人脈,追求的東西不同選擇也就不同。雖然大學蠻自由的,但是我勸你最好不要掛科,因為補考也會耽誤你的時間且影響心情。我們學校如果掛過科是會取消保研資格的,你可以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學習、生活、拓寬視野。
對于實驗,就要看你的專業了。像我們藥學,現在大三每天下午都是實驗課;還有的同學報了“大創”周末也去做,但是也不是特別累。如果喜歡科研,那也是一種樂趣。大學還是要多做一些讓自己不后悔的事,只要不是荒廢時光,就都可以的,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A大學是一個學習更靠自覺,更能自主安排的階段。老師上同樣的課可能會因為他的領悟和準備不同而大不相同;學生學習效果用相同的時間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大學的學習方式雖仍然帶有應試色彩,但可能只占有50%,最明顯的就是大學的考試有標準答案的題往往不會太多,分值較多的題目通常需要融入你的個人見解和體會。大學考試拿高分很難,要想不及格也會很難(除非你一點兒都不復習不準備)。
怎么說呢,偏文科類應用專業、實踐性工科專業在大學階段,學生需要傾注更多的時間在身體力行上。比如新聞學,你不走出學校,不去采訪寫稿;金融學,你不去市場上體驗,不去關注盤情走勢;文理科理論性專業你不去閱讀大量的文獻,不撰寫論文,不走訪社會考察……你永遠無法成為該專業的優秀學生。
大學生活是銜接學習生涯與職業生涯的關節,會有很多機會、誘惑。你以后想做什么,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大學階段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形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