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菲
【摘 要】基于用人單位視角,從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背景出發,分析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及遇到的問題,并從專業設置、校內師資和學生培養三方面提出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用人單位視角 廣西高校 翻譯碩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120-02
自2007年設置以來,我國翻譯碩士專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目前國內已有200多所高校設置了該專業。其中,廣西有5所高校設置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分別是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設置該專業學位的學校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司等建立了各種翻譯實習基地。筆者所在的單位也是區內幾所高校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學生實習基地之一。為此,本文試基于用人單位視角,從用人單位對翻譯碩士人才需求情況出發,分析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及遇到的問題,并從專業設置、校內師資和學生培養三方面提出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的對策。
一、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背景分析
(一)廣西對外開放的現狀及未來發展使得翻譯碩士人才的需求增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暨商務與投資峰會及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的持續成功舉辦,中越陸地邊界廣西段勘界立碑工作圓滿結束,使廣西在周邊的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周邊發展環境處于歷史最好時期。特別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深入實施,為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使廣西外事工作具備了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條件。廣西對外交往合作迅速發展、交流領域不斷拓展、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對接受過專門翻譯培訓的翻譯人員需求不斷增加。
(二)廣西外事辦公室翻譯室職能及翻譯人員現狀。廣西外事辦公室翻譯室負責到廣西訪問的外國黨賓、國賓的接待翻譯;負責自治區領導重要外事活動及出訪的翻譯;負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博覽會各種文件、資料、來往廣電的筆譯;協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舉行的有關國際性會議的同聲傳譯和口譯工作;負責區內外事文件、涉外文書和重要資料的筆譯、校譯工作;收集、研究和規范廣西涉外翻譯常用詞匯的新詞匯;指導全區外事翻譯工作。廣西外事辦公室翻譯室編制10人,目前滿編,包括4名英語翻譯,其中3名是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畢業生,1名是高級翻譯學院同聲傳譯方向碩士畢業生,越南語、柬埔寨語、老撾語、泰語、印尼語、韓語翻譯各1名。除了英語翻譯,非通用語種翻譯基本是本科畢業,在校期間沒有接觸過多少翻譯訓練。
(三)用人單位對翻譯碩士人才的使用情況分析。從筆者所在單位的翻譯人員工作情況以及廣西大型外事活動借調的人才使用情況來看,筆者發現接受過專門翻譯專業培訓的人員翻譯實踐性強,不用入職培訓即可獨自承擔口筆譯任務。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兩個問題:
1.口譯和筆譯專業分開教學,使翻譯素質不夠全面。目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分口譯與筆譯專業,口譯專業的學生不重視筆譯,筆譯質量不高;筆譯專業的學生不一定能做口譯。在聯合國系統、歐洲聯盟以及在其他一些國家,從事口、筆譯的人員是分開的。但是,從國內用人單位角度看,這種口筆譯分開的方式很難為用人單位培養出適合需要的人才。從筆者所在單位使用翻譯情況來說,我們需要的是既能做筆譯又能做口譯的人,而不可能一個崗位招聘兩個翻譯,一個專門從事筆譯,一個專門從事口譯。
2.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語種單一,以英語為主國內高校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語種單一,以英語為主,很難滿足筆者單位翻譯需求。隨著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與東盟的合作迎來了新的“鉆石十年”,國內特別是廣西對東盟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但目前國內基本沒有開設東南亞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高校,筆者所在單位的東南亞語翻譯在校期間基本沒有接受過翻譯實踐訓練,工作后也只能從工作中逐漸提高。
二、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面臨的優勢與問題
(一)優勢。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廣西區內各類大型外事活動為區內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任課教師和學生實踐提供大量機會。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自2004年以來,三大國家級政府主導型展會之一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暨商務與投資峰會每年在南寧舉辦。博覽會期間,筆者所在單位、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廣西分會等相關部門借調廣西區內主要高校的外語教師和學生從事會務接待、翻譯工作,這些活動很大程度上鍛煉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任課教師和學生,增加了他們的實踐機會。此外,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以及其他各類大型外事活動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任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外事接待和翻譯的實踐機會。二是廣西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高校任課教師和學生在擔任涉及東盟國家的翻譯中具有獨特優勢。廣西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高校任課教師和學生在大量外事活動的實踐中有機會熟悉東盟國家人員的發音,有機會接觸中國與東盟,特別是廣西與東盟交往情況的材料。
(二)問題。目前國內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高校普遍面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師資嚴重缺乏,特別是有翻譯實踐經驗并能從事翻譯教學的合格教師非常缺乏。二是學生實踐量不夠,學習內容以書本為主,與現實脫鉤。三是實踐型教師職稱評定困難,側重學術研究的職稱評審體系無法激起教師參與翻譯實踐的積極性。
三、廣西高校翻譯碩士專業發展的對策
(一)專業設置方面。具體如下:
1.口譯與筆譯專業相結合。建議在口譯和筆譯專業之間建立橋梁,在各有側重的基礎上,口譯專業學生開設筆譯課程,筆譯專業學生開設口譯課程。不管側重于哪一方面,每一個同志都必須從事筆譯,因為,筆譯是基礎。有平時筆譯經驗的積累,才能練出口譯所需要的快速反應和熟練的語言轉換能力。反過來,經常從事口譯工作、經常接觸活的語言、跟上形勢的發展,才能不斷豐富語言,提高筆譯水平。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譯員應力爭使自己成為“全才”,成為交傳、同傳、筆譯都行的“三棲翻譯”。
2.開設東南亞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專業人才培養的另一需求是翻譯語種要不斷增多。建議結合廣西地區優勢,增加東南亞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廣西作為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通道的省區,在中國與東盟的交流與合作中具有區位、人文、政策等獨特優勢,正在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和“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在我國,特別是廣西與東盟國家的交往中,高層次、高水平的東南亞語翻譯人才是重要保障和寶貴資源。目前,國內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高校,基本以英語為主,東南亞語翻譯碩士專業屬于空白。基于目前中國,特別是廣西與東盟國家交往對高端翻譯人才的緊迫需要和廣西豐富的東南亞語人才資源和優勢,增設東南亞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更能突顯廣西高校地區特色和優勢。
(二)校內師資方面。具體如下:
1.培養一批有實踐經歷的師資隊伍。重視培養一批有實踐經歷的師資隊伍。鼓勵教師參與翻譯實踐活動,并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在教師從事翻譯實踐與其上課時間發生沖突時,能采取靈活手段,允許教師調課或請其他教師代課。這樣可以調動教師從事翻譯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既提高了教師的翻譯實踐水平,又能為學生帶來真實場景練習材料。
2.采用靈活的職稱評定制度。考慮采用靈活的職稱評定制度。允許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任課教師參加翻譯系列職稱評定,并享受與教師系列職稱基本相同待遇。翻譯系列職稱評審側重實踐量,這樣可以解決翻譯實踐型教師職稱問題。
(三)學生培養方面。具體如下:
1.堅持雙導師制度。堅持雙導師制度,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聯合培養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學生。第一,在校外導師選擇上,堅持選擇廣西區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口筆譯從業人員,并不斷更新、擴大校外導師隊伍。第二,開設校外導師培訓課程,幫助有翻譯實踐經驗但沒有教學經驗的校外導師更好地完成指導學生的工作。第三,充分發揮校外導師優勢,用好校外導師資源,鼓勵校外導師在其方便的時間結合其專業特長開設相關課程、講座、參與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
2.不斷尋求學生實習基地,拓寬學生實踐途徑。MTI教育是一個開放式體系,與翻譯市場、翻譯客戶有著緊密聯系,而且在翻譯服務的有償鏈接中有一席之地。建議廣西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的高校不斷尋求學生實習基地,拓寬學生實習途徑,與廣西區內對翻譯需求較多的單位,如廣西外事辦公室及廣西14市外僑辦、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西分會、中馬欽州產業園、企事業單位等共建學生實習基地,承接廣西外事活動翻譯項目,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3.探索開展實景口譯教學模式。探索開展實景口譯教學模式。廣西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任課教師承接廣西區內一些重要外事活動翻譯任務時,采取“一名有經驗的老師+一名優秀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學生”的模式完成有關活動的翻譯工作。通過實景教學,學生既可以觀摩教師現場口譯處理方法,也可以得到相應鍛煉,激發繼續學習的積極性,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和需要加強的地方。
總之,MTI教育的基本目標在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化翻譯人才。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交往頻繁,并在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因此,廣西開設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專業的高校,應結合所在區域特點和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專業的實踐特點,設計具有地區特色的課程和培養模式,培養一批適應本地區需要的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柴明熲.對專業翻譯教學建設的思考:現狀、問題和對策[J].東方翻譯,2010(1)
[2]黃國文.MTI畢業論文寫作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劉和平.中國口譯教育十年:反思與展望[J].中國翻譯,2016(3)
[4]任文.交替傳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沈 菲(1977— ),女,廣西外事辦公室翻譯室副主任,副譯審,MTI碩士生導師,碩士,研究方向:英漢口筆譯實踐及教學。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