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供給側改革是目前中國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傳統型經濟在中國經濟整體占比超過60%,以石油、石化、鋼鐵、煤炭、有色及房地產等行業為主的傳統型行業如果能夠出現徹底好轉,則中國經濟轉型過程會更加順利。筆者過去一直強調,中國經濟的轉型依賴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盡管過去三年政策上一直強調中國經濟的轉型由新興產業主導,但考慮到新興產業在整個經濟總量的占比比較小,且難以逆轉中國經濟增速的逐步下滑的大趨勢,因此,傳統經濟的轉型也亟需提上議事日程。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強調“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表明供給側改革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二級市場以煤炭、有色、房地產為主的幾大行業板塊紛紛提前見底,并受到資金的追捧。
我們知道,市場的超額收益來自于超預期的機會。更何況,中國股市歷來是政策市,所以,在中國投資股票,既要看到業績增長是投資的長遠基礎,也要看到政策發力可能帶來預期轉變的可能,而供給側改革恰好以政策作為推手,隨著去產能和去庫存的加速,產能過剩的行業也會因為供給端的主動收縮導致產品價格上漲,最近煤炭、有色等行業商品價格的見底回升更表明供給側改革已經出現了效力。自去年年底以來動力煤期貨價格上漲了18%,而焦煤的價格則從去年年底至今漲幅超過25%。中國在2014年的煤炭產量達到37.8萬億,而2015年的產量出現小幅度的萎縮達到36.8萬億,在全球煤炭產量占比接近50%。所以,中國供給側改革邊際效應最大的應該是煤炭等傳統資源品行業。
毫無疑問,上述傳統行業的產品價格的回升會改善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業績。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基本屬于重資產行業,由于經營杠桿較大,而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是剛性的,因此,產品價格及毛利率的提升會對其凈利潤率提升有較大貢獻。
而傳統產業當中的上市公司因為經營彈性較大,所以業績彈性也會因為產品價格的上漲而不斷放大,這對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產品價格的上漲無疑是股價上漲的最佳。
去年幾大航運企業的重組以合并為主導,市場預期這種央企之間的合并機會會增加,傳統型行業的央企間重組兼并的機會有望在2016年得到驗證。
可以肯定的是,以去產能、去庫存、降杠桿和降成本的供給側改革將會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經營效益,最終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牛市提供堅實基礎。我們預計,2016年主板市場會出現重要低點,而傳統行業將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
就3月份行情而言,很可能出現一波的反彈行情,除了央行降準釋放的貨幣寬松預期之外,也包括監管層給予券商重新加杠桿的機會,券商們普遍在最近提升了兩融的折算率,另外中信和興業等券商的增持與回購也表明目前券商股價格已經得到了主流投資者認可。從一些個股走勢來看,也普遍出現了資金建倉的跡象。所以,我們有必要糾正2月底較為謹慎的觀點,3月兩會期間的反彈行情值得期待。
考慮到目前A股整體估值并沒有進入底部區域,尤其是市盈率中位數仍在40倍以上,因此今年估值結構分化會比較嚴重,一些所謂的成長股不排除進一步創新低!而少數有業績支撐的股票將迎來新的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