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辰
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特殊的一段時光,幾十億人次會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遷徙”,家人團聚的傳統屬性也創造出了諸如“春運”這樣獨具中國特色的詞匯。近些年,人們的遷徙行為和交通擁堵情況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社會的出行變化趨勢。
實體經濟不景氣,更多人早回家過年
相比往年春節前返鄉情況,2016年從春運(2016年1月24日起)的第一周開始,北京擁堵狀況就比前三周明顯下降,且是持續緩解的狀態。而2015年春運開始后第一周的擁堵下降趨勢微弱,從小年2015年2月11日后才開始明顯緩解。
今年更多的人選擇提前離京,高德地圖大數據團隊認為,這從側面說明了2015年我國實體經濟不景氣,更多的人選擇早回家過年。
1月24日~2月7日,全國高速主要以春運返鄉客流為主,擁堵路段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去往二三線城市的高速上,其中由上海、蘇州去往合肥、南京、揚州方向,廣州、深圳去往贛州、清遠、韶關方向的高速擁堵嚴重。北京、重慶、昆明周邊高速擁堵也非常明顯。遷徙熱點反映地區經濟熱度
春運期間(2016年1月24日-2016年2月7日),全國熱門火車站主要分布在一線發達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杭州東站、鄭州站、南京站熱度入圍全國前十,說明三地的經濟發展較好,外來務工人員較多。
火車站的熱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城市的遷徙熱門程度。北京、上海和廣州作為我國三大經濟中心,擁有大量的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由于北京、上海和廣州的高鐵都比較發達,而且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的交通樞紐,隨著高鐵越來越快速和便利,大家更愿意選擇高鐵返鄉。
數據來源:高德地圖《2016年春節出行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