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晶濱海縣科學技術局,江蘇鹽城 224500
企業知識產權風險管控對策研究
沈 晶
濱海縣科學技術局,江蘇鹽城 224500
知識產權在企業中的地位日益彰顯,為了讓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中規避風險,本文從企業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人事管理幾個方面分析了企業知識產權管控對策,以幫助企業在知識產權競爭中獲得優勢。
知識產權;風險管控;對策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從企業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涉及到知識產權,每個環節出錯都會影響企業的后續發展。最近蘋果和佰利公司引發的手機外觀設計侵權案件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了更多企業,如果要在知識產權競爭中獲得優勢,必須加強對知識產權風險的管控,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研發活動是企業推出新產品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基礎環節,在研發項目的立項、研發路線的確定、研究成果的保護等不同階段都涉及到知識產權風險[1]。
1)項目立項前的技術檢索。在企業制定技術開發項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針對立項項目進行專利信息檢索,檢索的內容應該包括國內外所有的現有相關技術,在充分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再確定企業的立項的項目。通過信息檢索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企業的重復勞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檢索企業可以有效避免其他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壁壘,規避今后的侵權風險,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
2)持續跟蹤與分析競爭對手的專利情報。雖然企業在項目立項前進行了檢索,但是從產品立項開始后,每天都有新的專利被授予專利權,不同時間所檢索的內容和信息可能會有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需要不斷跟蹤和分析競爭對手的專利信息,及時避免產品的重復開發或者造成專利侵權[2]。
3)及時申請知識產權成果。知識產權是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無論是專利權、商標權還是著作權,一旦獲得都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企業研發的成果沒有申請知識產權的保護,企業不僅會浪費人力物力,反而會有被競爭反咬一口的可能。因此,項目研發獲得新成果時,應及時將新的技術成果申請專利。在申請專利時,我們可以采取集中申請策略、分散申請策略、收費站策略或者潛艇戰策略。
企業在采購過程會遇到眾多方面的知識產權風險,比如采購產品的知識產權情況、采購信息的管理、采購合同等環節,這些環節中,如果知識產權的權屬不明確或者知識產權事項未做明確規定,一旦出現權屬糾紛,給企業帶來的將會是巨大的經濟損失。
2.1分析供貨方知識產權情況
在企業進行產品采購時,首先要調查供貨方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是否規范,特別是對所采購的產品的知識產權的權屬情況進行判別和認定。如果所屬的產品有知識產權,還需要核驗該知識產權是否在保護的有效期內,供貨方是否是權利的所屬人;如果其不是權利的真正擁有者,則需要企業提供真正權利人許可或者授權的證明文件;如果不能明確其知識產權歸屬的,還需要對該權利進行檢索分析,以免造成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2.2在采購合同中約束知識產權相關事項
企業在制定采購合同時,應該明確雙方知識產權的權利和義務。在起草采購合同時,無論供貨方是否有所購買產品或者技術的知識產權權屬證明,都要要求供貨方保證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者如果發生相應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供貨方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以此來避免或者降低企業侵權的風險。
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自主生產和協同生產兩種情形,每種情形我們所考慮的知識產權風險點都不一樣。
1)在自主生產流程中,很多企業認為在生產過程中不會有知識產權風險存在,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開發和研究出來的新產品、新工藝等需要進行及時保護,并且應該在企業生產記錄中做詳細的說明和記錄。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研究成果被他們竊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2)在協同生產流程中,企業需要防范訂做的產品是否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加工前要弄清該產品和零部件的知識產權權屬狀況,同時要在合同中對協同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知識產權權利和義務做出明確的界定。
企業在貿易過程中必需要注意產品銷售前和銷售后兩個重要環節中可能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
1)在產品銷售前,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應該對類似產品的知識狀況進行分析和調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狀況,才能
避免商品上市后有的知識產權風險。如果分析調查出有知識產權相關風險存在,應該及時提出風險管控措施,及時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如果分析調查出沒有知識產權相關風險存在,在此時應該做出詳細的知識產權保護方案,以免收到其他競爭對手的模仿和抄襲。
2)在產品在銷售后,企業還應該建立產品銷售市場監控機制。通過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和營銷團隊,監控同類產品的市場情況,通過產品信息發布會、展覽會、各類媒體廣告、網絡等多種途徑收集同類產品來源信息。一旦發現同類產品涉嫌侵犯公司的知識產權,應進行重點信息收集,掌握對方侵權證據,積極采取維權措施,確保侵權行為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制止和處理[3]。
人才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人員的入職和離職也是企業的常態,在知識產權管理過程中,涉及企業知識產權的人員應該是企業重點的管理對象。如果企業的涉密人員在離職時,泄露企業的商業機密,這對企業來說就會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在企業招聘員工時,首先應該注重員工的知識產權合同條款,約定員工在工作中的知識產權保密事項和泄密后所要承擔的一系列后果;其次在員工入職后要注重企業知識產權教育培訓,讓新進員工盡快了解相關知識產權流程,盡快適應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最后,在企業涉密員工離職時還要簽訂工作限定協議,對企業員工進行約束,防止核心機密被競爭對手所利用。
知識產權不僅是企業核心資產,還是競爭手段,現在企業的競爭戰場已從“真實的”商品世界轉入到“虛擬”或“潛在”的場所,即早在商品和服務提供之前,圍繞知識產權的競爭已經開展[4]。因此,在知識產權經濟激烈競爭的時代,知識產權的風險規避自然也必不可少,在企業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人事管理等方面,哪個企業風險管控措施做的越好,哪個企業就會更有機會在知識產權的競爭中獲得勝利。
[1]唐恒,朱宇,金玉成,等.企業知識產權風險管控[J].企業管理,2007(10):74-76.
[2]徐棣楓,沈輝.企業知識產權戰略[M].江蘇省知識產權工程師培訓系列教材(試用本),2009:24-25.
[3]朱宇,黃志臻,唐恒.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187
[4]黃國群,國外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管理經驗特點及啟示[J].情報雜志,2016(1):87-93.
D923.4
A
1674-6708(2016)170-0143-01
沈晶,知識產權中級職稱,濱海縣科技局,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