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茜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類型傾向變化趨勢研究
顏文茜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奧斯卡獎作為電影界一項至高榮譽,其獲獎作品幾乎代表了各個時間段以來的電影潮流走向。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作為其中一項,也集中反映出了近年來國際上對于動畫作品的審美傾向。本文即旨在通過內容分析法及獨立樣本t檢驗等量化研究方法對近50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進行分析,梳理近50年來奧斯卡獲獎動畫的發展歷史,探尋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類型的趨勢及規律,為電影傳媒領域提供更有價值的理論研究。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動畫電影;內容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
1.1樣本的選取
本文所選取的研究樣本為1966年至2015年這50年來獲獎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共計50部。基于研究需要,本次研究將把這50部最佳動畫短片平均劃分為兩個獨立樣本。并以C1~C50這50個序號對其進行編排。前25部早期(即1966年-1990年)的最佳動畫短片為樣本一,依次從C1編號至C25,后25部近年來(即1991年-2015年)的最佳動畫短片為樣本二,依次從C26編號至C50。
1.2指標的選取及說明
根據一部動畫短片的主要構成要素并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可判斷性,本文主要以短片產地、故事色彩、聲音效果、立場取向、劇本類型這5個指標為自變量。見表1。其中,故事色彩與立場取向這兩個變量為二元變量,有為0,無為1。本文主要以有無完整故事情節,即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這4個故事要素作為故事色彩的判斷依據,以是否涉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作為有無立場取向的判斷依據。短片產地主要根據近來來獲獎短片產地的大致分布情況將其分為美國、歐洲、日本等6類,涉及多國合作進行創作的短片將被歸類為多國合作一類。聲音效果主要基于動畫短片的幾種聲音表現形式將其分為純人聲對/旁白、純特效音等4類,劇本類型主要根據近年來獲獎短片的基本類型將其分成情感型、幽默型、哲理型、探索型4類。綜上,本文變量如表1所示。
1.3研究假設
結合上文的討論,本文主要以近50年來獲獎的最佳奧斯卡動畫短片作為樣本,以短片產地、故事色彩、聲音效果、立場取向、劇本類型5個指標作為變量,運用內容分析法與獨立樣本t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本文首先作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H1: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與早期短片的短片產地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H2: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與早期短片的故事性強弱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H3: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與早期短片的聲音效果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H4: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與早期短片的立場取向有顯著性差異;
假設H5:近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與早期短片的劇本類型有顯著性差異。
1.4分析過程
本文首先對樣本進行內容分析,得到了相應的數據,如表2所示。
在得到上述數據的基礎上,本文將以C作為分組變量,分別以0、1兩個變量定義樣本一、二,并將數據輸入spss軟件中,以獨立樣本t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結果下:X1到X5這5個變量的概率p值(sig)分別為(短片產地)0.075、(故事色彩)0.031、(聲音效果)0.886、(立場取向)0.381、(劇本類型)0.886,以給定的顯著性水平值0.05為標準,可判斷出樣本一與樣本二除了X3這一變量以外,其余4個變量都沒有顯著性差異。因而,除假設H2以外,假設H1、H3、H4、H5均被證偽。
在此基礎之上,本文將以樣本與故事性兩個指標作為變量輸出一個交叉列聯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近年來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奧斯卡短片數量明顯多于早期的奧斯卡短片數量。
2.1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發展趨勢
結合上文研究結果可知,近年來奧斯卡最佳短片與早期奧斯卡最佳短片在短片產地、聲音效果、立場取向、劇本類型上都沒有顯著性差異,唯獨在有無故事性這一指標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并呈現逐漸提高的趨勢。
觀察樣本不難發現此類缺乏完整故事情節的動畫短片大多為以追求技藝的創新為主的實驗動畫,之于藝術領域而言,此類實驗動畫又常被稱為藝術動畫,是與常規動畫相對的范疇,主要“通過對動畫藝術技巧、形式、媒介、表現方式等的極限嘗試去體現創作者的獨特的個人風格和觀念意識,從而在形式上及內涵上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意識及先鋒意識”,此處,實驗的含義并不僅是嘗試和創新,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獨立思考、表現自我,拒絕流俗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傳達往往是通過作品本身先鋒的表達技藝而不是故事情節與發展脈絡。因而,這類動畫常常又是缺乏明顯的敘事脈絡與完整的故事情節的。

表2

表3 樣本* 故事性 交叉制表
事實上,這類實驗動畫在動畫史上的發展已經較為悠久,自電影誕生之日起,新興的電影技術在藝術領域就始終面對著各種不同的質疑,一些導演為了消除此類質疑,一直力圖將電影提升到更高尚的精神與情感表達的層面上來,以期超越電影的客觀記錄特性。于是在當時就出現了大量運用抽象的影像與音樂相匹配的實驗動畫,在這些動畫里,令人眼花繚亂的抽象幾何圖形的出現僅是為了能夠在動畫中更好地配合各種音樂節奏,營造出一種聲畫關系準確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動畫產業的發展與動畫技藝日新月異的改革,人們對于動畫的認識也有了許多的變化,對于動畫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的審美趨勢也開始越發趨于平民化,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已漸漸開始從一個陽春白雪的神壇走向民間,評獎的標準也漸漸不再桎梏于形式高于內容的怪圈,反而開始漸漸回歸到最核心的內容之中。也因此,近年來在奧斯卡頒獎的神壇上,缺乏完整故事情節而偏重于表達方式的創新的先鋒實驗動畫相比早期在數量上有了大幅下降,某種程度上這種現象恰恰也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逐漸靠攏的表現。
2.2研究結果對于中國動畫產業的啟發
不可否認,近年來中國動畫作為一支后起之秀的確在以迅猛之勢占領了票房市場,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貢獻了新的力量。但又的確可以看到,數量上的高產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質量的保證,目前看來,中國對于動畫產業的認知依舊相對停留在一個狹窄與保守的視角,表面上看是缺乏全齡化的動畫,深層地說還是缺乏闖出本土的真正硬實力。這一方面或許還是歸結于中國動畫較晚的起步時間以及尚不成熟的技術實力,但更重要的,或許還在于中國動畫始終缺乏對于劇本的精致雕琢以及對于講好一個故事的持之以恒的追求。在這方面,我國動畫產業還亟待多吸收歷年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敘事經驗與故事技巧,并緊緊結合本國的傳統文化特色,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以動畫的形式向外界輸送更多獨具魅力的中國文化以及傳達更豐富更多元的價值取向。
此外,從這項結果中也可以看到,在當下的電影環境之中,對于一個動畫來說,技藝上的創新雖然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動畫成品的高低,但說到底,能真正體現一部動畫的靈魂的始終還是一個充滿著奇思妙想的、完整而精彩的故事內核。可以看到當下人們對于一個好故事的渴望與訴求正在越發強烈,也許這恰恰也正在提醒著所有胸懷大志的動畫人:在越來越浮躁的電影市場之中,比起如何講一個故事更重要的始終還是如何創造一個故事。說到底,電影的本質就是在一個黑黑的屋子,通過故事的假象與觀眾們默默溝通的過程。因而,對于動畫人而言,比對動畫技藝革新持之以恒的追求更重要的或許還是學會如何踏踏實實地講好一個故事、搭建一個扎實穩固的劇本吧。
[1]吳毅強,胡澹.中國先鋒(實驗)動畫初探[J].美術大觀,2009(2):168-169.
[2]熊洋.從歷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看動畫審美的演變與發展[D].南昌:南昌大學,2013.
[3]姚振宇.奧斯卡獲獎動畫創作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4.
[4]楊曉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分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5]肖湘寧.歷史重返與語境回歸——先鋒動畫概念辨析[J].上海文化,2011(9):20.
[6]韓玉婷.奧斯卡動畫短片研究[J].電影評介,2015(17).
G2
A
1674-6708(2016)170-0007-02
顏文茜,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