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影響力是智庫發揮作用的途徑之一,也是衡量智庫水平的重要指標。南京大學有關機構所做的智庫媒體影響力研究里提到了65個智庫,我有幸曾經在其中的兩個智庫工作了20年。回首過去20年的智庫媒體影響力的變化,深深感到,智庫傳播手段確實與20年前不一樣了:最早人們通過紙介、會議研討、電視、廣播傳播政策研究成果,現在則通過互聯網。在互聯網時代,影響智庫影響力提升的因素很多,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一是把握傳播者的傳播手段。互聯網迅速發展要求智庫密切關注和跟蹤信息技術的發展。二是分析接受者的具體情況。我國已有9.8億人使用移動互聯網,這個群體內部差異非常大。群體的年齡結構不一樣,對某項政策反應也不一樣。智庫影響力取決于信息接受者、影響者的接受渠道、年齡、社會分層、社會地位等。三是細分智庫的類型和特點。有的智庫在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媒體影響力非常大,如在政府決策,但這不是媒體影響力可以測量出來的。因此,將來除了測量媒體影響力外,還需要有一個綜合影響力評價,這樣會更能反映智庫的特點和水平,導向性也會更加明確。
智庫在互聯網時代提升自己影響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是智庫要積極認識和學習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發展非常快,這就要求智庫不斷學習,通過互聯網開發出來的各種各樣技術提升自己運用媒體傳播的能力。眼下,大數據在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必須努力打造智庫的互聯平臺,通過大數據的使用來提升智庫的傳播水平。二是每個智庫要對自己有精準定位。要認識自己是什么類型的智庫,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么?要切記一點:千萬別為了提升影響力幫了需求方的倒忙。特別是當智庫成為國家競爭力一部分的時候,一定要認清自己定位,有重點、有策略地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三是努力凸顯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我們國家的智庫非常多,有時大家做的內容是重復的。有些科研課題的做法與過去發展經濟的方式一樣,鋪攤子、上規模,產能過剩非常厲害。怎么能夠在智庫林立的環境里占據優勢?必須體現自己的優勢,做精做強,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在互聯網時代,政府、企業和社會要幫助智庫提升媒體影響力。一是政府在支持提升智庫媒體影響時要做好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舉一個例子,2016年筆者到南方調研農村公共文化的設施建設,車開到一個鄉鎮,這個鄉鎮的Wifi是全覆蓋的,村子里很多農民就做電商。有了Wifi這樣的環境農民就有條件做電商。同樣,智庫要有傳播力就必須有相應的基礎服務。“十三五”時期,基礎性的網絡設施、網絡服務是不是應當作為政府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來實現全覆蓋?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有了這樣的基礎設施,就不怕傳播不到。媒體再有傳播能力,沒有Wifi覆蓋,沒有基礎設施,就難以實現信息傳播和影響力的擴大。因此,政府在互聯網時代要提供基礎服務,擴大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和內容。二是媒體在互聯網時代更要向智能化、個性化、移動化、平臺化發展。現在頁面瀏覽也很多,但是人們更多地是通過APP來接收一些信息。三是社會要習慣于互聯網時代的媒體傳播方式。面對這么復雜的環境,這么多的信息沖擊,社會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培養全體社會成員對各種信息的鑒別力,培養全社會面對各種信息甚至差別很大的信息的判斷和定力,以平常心來看待新時期的信息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