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祺,朱 平,劉春海
(1.天津大學,天津 300072;2.天津北洋水運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
天津港軟土次固結變形特性研究
姜 祺1,朱 平1,劉春海2
(1.天津大學,天津 300072;2.天津北洋水運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對天津港原狀軟土進行一維固結試驗,研究該地區(qū)軟土次固結特性。探討荷載水平、加荷比、加載時間以及應力歷史對次固結系數Ca值的影響,得到該地區(qū)軟土Ca與Cc的關系。試驗結果表明:次固結系數Ca隨荷載的增大,先增大后減小;超固結狀態(tài)下土的Ca隨荷載的增大而增大;加荷比R改變會造成Ca~P曲線峰值的偏移,Ca隨R的變化而變化,加載時間也會對Ca造成影響。該工程軟土次固結系數Ca與壓縮指數Cc之比在0.023~0.034之間。
軟土;次固結;次固結系數;固結壓力;加荷比
土體在外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漸排出,土體不斷壓縮,有效應力與超孔隙水壓力相互轉化的過程,即為土的固結過程。當土中的超孔隙水壓力消散為零時,土體的沉降還在繼續(xù),這是土體受有效應力的作用,即土骨架產生蠕變運動所造成的,這種變形稱為次固結變形。
天津沿海地區(qū)普遍分布淺海相沉積軟土,它們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流變性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等工程特點。這些特性會對其宏觀力學性質產生不良影響,致使相關工程出現沉降量過大、變形不均勻及長期變形不滿足要求等問題。
近年來很多學者對于軟土次固結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殷宗澤[1]等人指出了常規(guī)計算軟土次固結方法的缺陷,并提出了適用于超固結土的次固結計算方法。高彥斌[2]等人分析了應力歷史對飽和軟粘土重塑土樣次固結系數Ca的影響。周秋娟[3~4]等人分析了加荷比、先期固結壓力對軟土次固結系數與固結壓力的關系的影響。張先偉[5]等人分析了軟土結構性對次固結系數的影響。雷華陽[6]等人提出了一種用應變速率-應變變化關系來劃分主次固結的方法。余湘娟[7]等人提出了一種用于計算軟土次固結的雙曲線流變模型。本人在綜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天津南疆地區(qū)東七路加固工程軟土的單向固結試驗結果分析,研究了該工程軟土的次固結特性,分析了加載應力比、應力水平、荷載持續(xù)時間以及應力歷史對次固結系數的影響,得到了該工程軟土次固結系數與壓縮指數的比值關系。對于研究該工程所在區(qū)域的軟土次固結特性,以及工程后期沉降的檢測控制有一定參考意義。
1.1 土的基本物理性質
試驗所用土樣選取自南疆東七路工程,該工程淤泥層厚度較大,其中海相沉積層穩(wěn)定分布在4.7~16.9 m深度范圍內,從相近深度的不同鉆孔土樣中篩選出3筒原狀土樣,分別用編號A、B、C表示,各試驗土樣的基本物理指標見表1。

表1 土樣基本物理性質指標
1.2 一維次固結試驗方案
試驗所用環(huán)刀規(guī)格為高 2 cm,橫截面積為30 cm2,每筒土樣根據不同情況切取2~4個試樣。試驗在GDG-4S型高壓固結儀上進行,加荷方式為多級加載,試樣雙面排水。本次試驗分為A、B、C三組,對應相同編號土樣。A組主要以加荷比為變量進行試驗,每級加載1天,用以分析不同加荷比對次固結的影響。B組則是通過設定不同的加荷時間來觀察其對次固結的影響。C組在試驗前先對土樣進行預壓處理,每級預壓應力持續(xù)時間 2 h,預壓最終應力分別設為100 kPa、200 kPa和400 kPa,待最終荷載穩(wěn)定后卸荷回彈24 h,再進行分級加載試驗,每級加載1天。

圖1 土的一維固結壓縮曲線
圖1為一般土樣的一維固結曲線,反映了土樣受外界荷載的作用,產生壓縮固結的過程。主次固結分界點tp和土體的先期固結壓力pc可以采用Casagrande作圖法在e-lgt曲線和e-lgp曲線上來確定。
次固結系數Ca根據下式計算:

式中:t1為主固結完成的時刻,即孔隙水壓力為零的時刻;t2為t1后的某一時刻;分別為時刻試樣的孔隙比。


圖2 A組試樣e-lgt關系曲線
將試驗結果整理,得到試樣孔隙比與加荷時間的關系曲線,其中A組部分如圖2所示。對圖中曲線分析可以得出:1)各曲線形狀近似,都為反 S型,前半部分曲率變化較大,為主固結階段,后半部分均為直線段,為次固結階段,且除開始荷載較小的部分,其他各級荷載下的次固結階段直線的斜率基本相同,為一組相互平行的直線。2)當固結壓力較低時,曲線的曲率較大,即主次固結分界比較明顯;隨著固結壓力不斷增加,曲線曲率逐漸減小,主次固結趨于不明顯,曲線近似為一條直線。
2.1 Ca與固結壓力的關系
次固結系數Ca的計算公式表明,土體的次固結系數僅與固結時間t和孔隙比e有關,與固結壓力p無關,部分學者[9~11]的研究結果也得到類似結論,而另有許多學者[8,12~15]認為次固結系數Ca與固結壓力p是存在一定關系的,本次試驗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圖3為A、C兩組土樣試驗所得到的次固結系數Ca與固結壓力p的關系。


圖3 次固結系數與固結壓力的關系曲線
由于試樣A4主要是通過加荷比的變化來實現影響Ca~p曲線的,所以暫不考慮試樣A4。由圖3(a)中的A1、A2、A3三組曲線可見隨固結壓力p的增加,次固結系數Ca先增加至一峰值,然后減少到一相對穩(wěn)定的值。根據Casagrande作圖法計算出土樣的先期固結壓力pc約為80~90 kPa,這與A1、A3的曲線的峰值所在位置相近,但A2的曲線峰值所在位置大于100 kPa,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加荷比R>1的原因,使曲線峰值向后偏移;也有可能是由于試驗前期記錄點較少,使曲線峰值位置不能正確顯示的緣故。
由圖3(b)中的三組經不同荷載預壓土樣的Ca與P的曲線,我們可以得到如下規(guī)律:
1)當土體經過預壓處于超固結狀態(tài)時,其Ca~P曲線與常規(guī)狀態(tài)下的不同,曲線不存在峰值,次固結系數Ca隨固結壓力P的增加而增加,趨于一恒定值。
2)當固結壓力小于預壓荷載時,Ca值增長緩慢,當固結壓力達到并超過預壓荷載時,Ca值有明顯增加。
3)次固結系數Ca穩(wěn)定后的值與預壓荷載的大小成正比關系,預壓荷載越大,Ca穩(wěn)定后的數值越大。
2.2 Ca與加荷比R的關系
對于次固結系數Ca與加荷比R的關系,其中A組的次固結系數Ca與加荷比R的關系如圖4所示。圖4(a)中試樣A1的加荷比R=1,次固結系數Ca主要受固結壓力P的影響,曲線為先增后減,且峰值在先期固結壓力Pc附近。


圖4 A組次固結系數與加荷比的關系曲線
圖4(c)與圖4(a)對比可知:在保持R=1不變的情況下,曲線的峰值位置沒有改變,仍在先期固結壓力pc附近,改變加荷比使R<1,Ca值隨R的減小而減小,且穩(wěn)定的Ca值要小于圖4(a)中R=1的情況。
圖4(b)、圖4(d)與圖4(a)對比可見:1)在R>1的情況下,曲線的峰值隨R的增加而向后偏移,且其數值要大于R=1的情況;2)在圖4(b)中曲線到達峰值后繼續(xù)保持R>1,次固結系數Ca隨R的減小而減小,但穩(wěn)定后的Ca要略大于圖4(a)中R=1的情況;3)在圖4(d)中曲線達到峰值后,Ca隨R的增大、減小而相應的增大或減小,但曲線的總趨勢仍趨向于減小。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1)加荷比R會影響次固結系數Ca,主要體現在每級荷載間R的改變造成Ca的改變,曲線的整體趨勢沒有變化;2)加荷比R的變化會使曲線峰值造成偏移;3)在Ca到達峰值后,Ca隨R的增大、減小而相應的增大或減小。
2.3 Ca與加載時間的關系
為了研究加載時間與次固結系數Ca的關系,將B組試樣分為兩組如下:1)B1組在保持加荷比R=1的情況下,改變每級荷載的加載時間,土樣先在200 kPa荷載下加載5 d,然后在400 kPa荷載下加載10 h,再在800 kPa下加載1 h,確保主固結完成,最后在1 600 kPa下加載1 d。2)B2組在改變加載時間的同時也改變加荷比R,土樣在200 kPa荷載下加載1 d,然后在500 kPa下加載10 h,在800 kPa下加載1 h后,再在1 200 kPa下加載5 d,最后在1 600 kPa下加載1 d。

表3 試樣B1在不同加載時間下的Ca值

表4 試樣B2在不同加載時間下的Ca值
整理試驗結果,Ca值如表3、表4所示。從表3中可以看到盡管各級荷載加載時間互有不同,但Ca的值都比較接近一個定值;在表4中可見在加荷比R與加載時間同時改變的情況下,Ca的變化比較復雜,在1 200 kPa前,Ca的變化與A4組試樣變化規(guī)律近似,但在1 200 kPa加載5 d后,再加載1 600 kPa則得到了一個比較小的Ca值。
2.4 Ca與壓縮指數Cc的關系
如圖5(a)所示,未進行預壓的A組試樣的次固結系數Ca與壓縮指數Cc的線性關系并不明顯,Ca/Cc的值在0.011~0.027之間;如圖5(b)所示,進行預壓的C組試樣的Ca與Cc呈現比較明顯的線性關系,Ca/Cc的值在0.023~0.034之間。這符合Mesri和Godlewski[16]提出的對于同一種土,其次固結系數Ca與壓縮指數Cc之比在0.025~0.10之間和Castro[17]提出的Ca與Cc之比在0.03~0.05之間的理論。

圖5 次固結系數與壓縮指數的關系曲線
天津港南疆東部港區(qū)東七路工程。其海相淤泥層位于4.7~16.9 m,層厚12.2 m。7號孔斷面9.7~9.9 m處土的基本物理性質如下:天然含水率為58.3 %;比重為2.65;密度為1.64 g/cm3;孔隙比e0為1.55;液限為41.3 %;塑限為17.8 %;液性指數為1.72。采用Casagrande作圖法計算出土樣的先期固結壓力pc約為80~90 kPa,對應試驗,土樣的次固結系數Ca為0.008 3。根據計算7號孔所在區(qū)域深度為4.7~16.9 m的軟土層260 d時的次固結沉降量為141.9 mm;根據分層沉降監(jiān)測所得,該區(qū)域此軟土層260 d的沉降量統(tǒng)計值為1 309~1 646 mm,可見其中由于次固結影響所產生的沉降量占8.6 %~10.8 %,比例并不大。
1)固結壓力、加荷比、加載時間和應力歷史都會對次固結系數Ca造成影響。
2)次固結系數Ca隨固結壓力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至一恒定的值,其峰值位于先期固結壓力附近。經過預壓處于超固結狀態(tài)的土,其 Ca~p曲線不存在峰值,Ca隨p的增加而增加。
3)加荷比R的改變會使Ca~p曲線的峰值偏移,且峰值后的Ca隨R的增大、減小而相應的增大或減小。在R≠1的情況下,前一級高壓荷載歷時比較長會使下一級荷載的Ca值變小。
4)本工程軟土在未預壓處理下,Ca/Cc的值在0.011~0.027之間;在預壓處理下,Ca與Cc呈良好的線性關系,Ca/Cc的值在0.023~0.034之間。
[1]殷宗澤, 張海波, 朱俊高, 等. 軟土的次固結[J]. 巖土工程學報, 2003, 25(5): 521-526.
[2]高彥斌, 朱合華, 葉觀寶, 等. 飽和軟粘土一維次壓縮系數Ca值的試驗研究[J]. 巖土工程學報, 2004, 26(5): 459-463.
[3]周秋娟, 陳曉平. 軟土次固結特性試驗研究[J]. 巖土力學, 2006, 27(3): 404-408.
[4]周秋娟, 陳曉平. 軟土蠕變特性試驗研究[J]. 巖土工程學報, 2006, 28(5): 626-630.
[5]張先偉, 王常明. 軟土結構性對次固結系數的影響[J].巖土力學, 2012, 33(2): 476-482.
[6]雷華陽, 王學超, 丁小冬, 等. 軟土主次固結劃分及影響因素探討[J]. 地質工程學報, 2014, 22(3): 489-497.
[7]余湘娟, 殷宗澤, 高磊. 軟土的一維次固結雙曲線流變模型研究[J]. 巖土力學, 2015, 36(2): 320-324.
[8]余湘娟, 殷宗澤, 董衛(wèi)軍. 荷載對軟土次固結影響的試驗研究[J]. 巖土工程學報, 2007, 29(6): 913-916.
[9]張惠明, 徐玉勝, 曾巧玲. 深圳軟土變性特征與工后沉降[J]. 巖土工程學報, 2002, 24(4): 509-514.
[10]師旭超, 汪稔, 張在喜. 廣西海相淤泥的次固結特性研究[J]. 巖土力學, 2003, 24(5): 863-865.
[11]張軍輝, 繆林昌, 黃曉明. 連云港軟黏土次固結變形研究[J]. 水利學報, 2005, 36(1): 116-119.
[12]陳曉平. 海陸交互相沉積軟土固結效應[J]. 巖土工程學報, 2011, 33(4): 520-528.
[13]馮志剛, 朱俊高. 軟土次固結變形特性試驗研究[J]. 水利學報, 2009, 40(5): 583-588.
[14]張芳枝, 陳曉平, 黃國怡. 珠江三角洲飽和軟黏土的固結特性試驗研究[J]. 巖土力學, 2003, 24(S2): 192-194.
[15]雷華陽, 肖樹芳. 天津軟土的次固結變形特性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 2002, 10(4): 385-389.
[16]Mesri G, Godlewski P M. Time and stress-compressi-bility inter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1977, 103(5): 417-430.
[17]Mesri G, Castro A. The Ca/Cc concept and K0during secondary compression[J]. J Geotech Engrg, ASCE, 1987,113(3): 230-247.
Research on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lay in Tianjin Port
Jiang Qi1, Zhu Ping1, Liu Chunhai2
(1.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Tianjin Beiyang Water Transport & Hydraulic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ianjin 300072, China)
A series of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lay in Tianjin Port. Author researched the influence of consolidation pressure, load ratios,loading time, stress history on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Ca and got the ratio of Ca and compression index Cc.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s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nsolidation pressure. For over-consolidation soft clay, Ca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s as the consolidation pressure increasing. The changing of load ratios causes the peak position deviation of Ca ~P curve. Loading time also influences Ca. For soft clay of this project, the ratio of Ca and compression index Cc is 0.023 to 0.034.
soft clay;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Ca; consolidation pressure;load ratios
TU472.1
A
1004-9592(2016)03-0082-05
10.16403/j.cnki.ggjs20160321
2015-12-06
姜祺(1990-),男,碩士,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