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明

1976年出生,江蘇江陰人。1996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附中。200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杭州畫院專職畫師。
我珍惜現在,只是希望節奏能慢一些,求快求變的欲望太強,一切被挖掘得太厲害。能量都是有限的,希望能過恬靜的生活。



《藝術沙龍》:怎樣理解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關于時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蔡 明:傳承就是遵循中國畫的最根本的藝術規律,創新就要有新的氣息、新的意境。我想把握規律就不是只把握表象圖式,還是要真正吃透畫理、情理,取之于道,自由如呼吸一般舒暢,表現出自己的所見所思,才有可能創造新的意境。從傳統來看,歷代都在突破,有各代各派的藝術倡導,但萬變不離其宗。
《藝術沙龍》:對于中西界限、畫種間的界限,你的態度是什么?
蔡 明:中西畫種有不同的規律、標準,作為畫家創作體驗也不同,終極追求也不同,在相互學習時不能盲目借鑒。在欣賞時只要畫好,不管中西,都能打動人,但內心深處東方人肯定更需要東方的獨到意境。但未必一定要在某個標準里面,主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東西,畫出好畫,就是好事。
《藝術沙龍》:你認為“70后”“80后”畫家的創作與前輩畫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蔡 明:最大的不同是“70后”“80后”的作品從題材到風格更多元化,受各種文化的影響以及時代物質環境的刺激,繪畫的目的也多向,標準也更寬泛了。
《藝術沙龍》:身在學院時,你怎樣看待學院外的美術潮流?走出學院后,你如何評價學院中的美術教育?
蔡 明:我身在學院時,對外面的潮流挺感興趣的。資訊突然很發達,一下子什么類型的作品都能被搜到,新鮮的東西總能刺激眼球。只是受在校時正統教育的影響,既符合學院標準又覺得好玩的不多,所以能真正喜歡的是少數。離開學院多年,回頭看看以前的積累,還是非常感謝。除了打下了扎實的技術基礎,一些對本專業語言的審美深度、意趣喜好也在那時埋下了種子。但離校后確實自由多了,畢竟學校都是規定作業。
《藝術沙龍》:你有自己的獨立畫室嗎?你理想的創作環境是怎樣的?
蔡 明:我的畫室在家里,因家里房子還算大,所以相對獨立。我理想的創作環境是一塊安靜又獨立的地方,但離家要近。
《藝術沙龍》:你經常外出寫生嗎?你認為寫生重要嗎?
蔡 明:由于工作的原因,寫生要請假,所以不多。寫生非常重要,還是要盡量出去。“形”來自于自然,不方便時未必一定要對物寫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更重要的是把握自然變化的原理,便能滋養出情真意切的感受。
《藝術沙龍》:繪畫之外,你是否有其他的愛好?癡迷到什么程度?
蔡 明:繪畫之余喜歡栽花養草,家里每個陽臺都種滿了植物。所以夫人很冤,沒地方曬被子。
《藝術沙龍》:對你來說,繪畫是種精神追求還是謀生手段?
蔡 明:最早有興趣時出于孩子的一種理想,現在也無法避開謀生需求,但根本動力還是精神追求,只為了謀生是沒法畫畫的。所以畫畫時不要考慮市場,不要考慮別人的態度,這樣畫起來才舒服。
《藝術沙龍》:你怎么理解繪畫成功與天才的關系?
蔡 明:看一些成功的大師,確有天才的感覺,但更多“成功者”不是。這兩個詞都是別人的說法,很虛,最好都不要去想。
《藝術沙龍》:如果可以選擇,你愿意生活在哪個時代?你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蔡 明:我珍惜現在,只是希望節奏能慢一些,求快求變的欲望太強,一切被挖掘得太厲害。能量都是有限的,希望能過恬靜的生活。

飛吧 75cm × 68cm 2013年

伙伴 76cm × 68cm 2013年

語 76cm × 68cm 2013年

笛聲 76cm × 68cm 2013年

女孩 82cm × 60cm 2014年

受傷的孔雀 180cm × 134cm 2014年

日光下 160cm × 175cm 2006年

擁 87cm × 69cm 2006年

細雨 182cm × 97cm 2015年

夏山無盡 198cm × 104cm 2015年

上海 100cm × 560cm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