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川

湖北松滋人。201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14年,攻讀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壁畫學會會員、中國建筑學會會員、廣東中國畫學會理事、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工筆新經典》主編。國家二級美術師。
過好小日子,做點大事情。

《藝術沙龍》:對于中西界限、畫種間的界限,你的態度是什么?
陳 川:可有可無。
《藝術沙龍》:你認為“70后”“80后”畫家的創作與前輩畫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陳 川:比起前輩,“70后”“80后”有個性,但也缺乏共性認同;有闖勁兒,但也缺少責任;有完整學歷,卻沒有人生經歷;作品有流行而無經典。總的說來,我們處在最好的時代,藝術能夠體現自身價值,也處在最差的時代,沒有大師。
《藝術沙龍》:說起大學,你會首先想到什么?可否聊聊大學中最讓你難忘的人或事?
陳 川:本想坦誠地按直覺回答這個問題,但發現回憶里都是支離破碎的片段,首先想到的什么已經把握不住了。也許大學留給我的就是抽象的、青春的情誼。在曾經學習和工作的四五所大學,我盡可能不留遺憾,做一個好學生,或做一個好老師,但是發現都失敗了。大學這個詞如果當時光解讀,便溫馨而美好,像語焉不詳的詩。但如果當教育體制看時,卻遍體鱗傷,好比被反復抄襲的論文。
《藝術沙龍》:你有自己的獨立畫室嗎?你理想的創作環境是怎樣的?
陳 川:有,已經很舒心了。最理想的畫室必須安靜、安全、方便、干凈,一墻好書,散布古物,有好的音響,附帶一處園林。
《藝術沙龍》:你經常外出寫生嗎?你認為寫生重要嗎?
陳 川:每年至少一回外出寫生。寫生重要,但也沒那么重要。

《藝術沙龍》:你經常讀哪些書?對繪畫有影響嗎?
陳 川:告誡自己不讀暢銷書,讀常銷書。但由于沒規劃,知識結構混亂,感覺所讀對繪畫影響不大。其實畫家更直接受益于讀畫。前一陣我讀顧愷之《洛神賦圖》,近來讀張渥《九歌圖》,愛不釋手。
《藝術沙龍》:繪畫之外,你是否有其他的愛好?癡迷到什么程度?
陳 川:不能免俗,也喜歡石頭、文玩、木雕、老家具之類有造型的小玩意兒。不算癡迷。
《藝術沙龍》:對你來說,繪畫是種精神追求還是謀生手段?
陳 川:精神追求。
《藝術沙龍》:你怎么理解繪畫成功與天才的關系?
陳 川:有關系,但關系不大。這個問題不太好,什么叫“繪畫成功”?有太多歧義。
《藝術沙龍》:如果可以選擇,你愿意生活在哪個時代?你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陳 川:未來。理想的狀態是享受藝術創作中的自適,過好小日子,做點大事情。

素時錦年之一、二 136cm × 34cm × 2 2015年

素時錦年之三、四 136cm × 34cm × 2 2015年

月影之一、二 113cm × 22cm × 2 2015年

月影之三、四 113cm × 22cm × 2 2015年

女兒紅之一 33cm × 99cm 2015年

女兒紅之二 33cm × 99cm 2015年

清音之一、二 34cm × 100cm × 2 2015年

清音之三、四 34cm × 100cm × 2 2015年

秋庭之一、二 33cm × 99cm × 2 2015年

秋野之一、二 33cm × 99cm × 2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