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楠 周軍
(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新疆哈密市魚脊嶺鎢鉬礦區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
■劉亞楠 周軍
(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通過分析魚脊嶺鉬礦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分析元素組合、分布、分帶等特征,研究異常與成礦元素的關系,與相鄰的東戈壁鉬礦對比,總結成礦規律,提出找礦重點部位和方向。
魚脊嶺鉬礦區 地球化學特征
魚脊嶺鎢鉬礦區位于哈密市南100公里,雅滿蘇鎮西北35公里,東戈壁鉬礦西北11公里,地面起伏和緩,第四系發育,交通方便。新疆地質調查院于2012-2014年在本區開展1:25萬土壤測量工作,并圈定了鎢鉬異常區,2015年新疆地質院在本區開展礦產遠景調查工作,并發現了魚脊嶺鉬礦。該礦床的發現對在東天山地區尋找同類型的礦床具有指導意義。
異常區出露地層長城系星星峽巖群和下南華統照壁山組:前者為一套淺變質巖系,巖石片理、殘坡積發育,易風化,常形成低山丘陵地貌。后者為一套碎屑巖建造,巖石經過了極淺的變質,巖性為變砂巖或未變質的砂巖、粉砂巖、巖石片理發育。區內發育苦水蛇綠混雜巖,該混雜巖中的蛇綠巖巖塊呈透鏡狀殘片就位于下南華統照壁山組內,與圍巖均為斷層接觸。物質組成有蛇綠巖殘片、上覆巖系、基質及外來巖塊組成。外圍出露有面積較大的二長花崗巖體,區內見有鉀長花崗巖巖墻,阿其克庫都克斷裂位于一處南部,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較為發育。
根據新疆哈密市幅、雅滿蘇鎮幅1:25萬化探土壤測量成果,圈出鎢鉬異常區,異常面積為44平方千米,異常形態呈不規則狀。異常特征參見表1。

表1 魚脊嶺鉬錫綜合異常特征表
異常以W、Mo為主,具有明顯的三級濃度分帶,Mo一場面積相對較小,W異常面積較大,且濃度中心相對于Mo向北偏移。伴生元素有Sn、Bi、As、Sb、B、BeCu、F、Nb、Rb、La、Th。伴生元素中Bi和As異常強度相對較高,Bi有三級濃度分帶,As有兩級濃度分帶。單元素異常中W、Sn、Mo、Bi、Cu套合較好,指示了礦化部位,其他元素分布于主成礦元素的南側,其中又以F、Nb、Rb、La、Th相互套合,可以推測其下有隱伏酸性巖體。綜合異常總體走向為北東方向,走向上與之相應的異常有W、Sn、As、F、Rb。與東戈壁地球化學特征對比[2],該異常與東戈壁地質背景一致,異常特征類似,異常均為Mo、W、Bi為主的元素異常,魚脊嶺具有良好斑巖型鉬礦的成礦條件。
地調院2015年對該異常區進行了礦產遠景調查,經過探槽揭露和鉆孔驗證,發現了魚脊嶺鉬礦,礦特征與異常特征相吻合,很好的指導了區內找礦工作,所以該異常為礦致異常,是礦區找礦的重點區域。
根據新疆地調院2015年礦調成果,鉬礦發育的部位均為石英脈與變質砂巖、變質粉砂巖的接觸部位,石英脈密集分布的部位即為礦體區域。這也與東戈壁鉬礦特征一致。
礦化跟賦礦巖石的裂隙發育程度有關,成礦前期、成礦期的巖石裂隙發育程度、規模直接決定著各種脈體的充填規模、密度,也決定著礦體的厚度和品位。裂隙構造是該礦區的一個主要控礦因素。
根據東戈壁鉬礦資料[],礦體的空間位置、形態、產狀與隱伏斑狀花崗巖體關系密切,斑狀花崗巖體是控礦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魚脊嶺的找礦重點是尋找隱伏花崗斑巖體,斑巖體與圍巖的接觸部位,即為找礦的突破部位。該區工作程度不高,需加強進一步的地質工作和地質認識。
魚脊嶺鉬礦區具有較好的地質成礦條件,目前也尋找到一定規模的工業鉬礦體,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運用地球化學測量及地質手段尋找隱伏礦體是快速、有效的找礦方法,以Mo、W、Bi為主的組合元素異常是指示鉬礦的賦存部位,是礦致異常,是找礦的重點部位。尋找隱伏花崗斑巖體,圈定花崗斑巖體與圍巖的接觸部位的空間位置,是擴大找礦規模的重點突破方向。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區域地球化學勘查報告 [R].烏魯木齊:新疆地質調查院,2015
[2]劉桂芝,郭建新.2011.東戈壁鉬礦區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標志 [J].現代礦業,507(7):58-60
[3]楊曉梅,王忠梅,丁嘉鑫,韓春明.2013.新疆東天山東戈壁鉬礦礦床地質和地球化學特征 [J].地質科學,48(3):787-805
P632[文獻碼]B
1000-405X(201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