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淺析綜合物探在中-低溫熱液型銅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
■張夢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大隊新疆昌吉831100)
為了提高物探解釋可靠性,充分發揮各方法的優勢,使得地質上最佳勘查效果,在沙爾德蘭銅礦區地質勘查中綜合運用了高精度磁法、激電中梯測量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CSAMT)等物探方法,取得了較好的勘查效果。經鉆探驗證,發現了厚度較大的銅多金屬礦體。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低阻帶是良好的物探找礦標志,激電中梯的極化率異常和高精度磁法梯度帶也是重要物探標志。因此,CSAMT異常、激電異常和高精度磁測異常的組合是該區尋找銅、鉛鋅礦體的重要物探標志。綜合物探方法的運用,在該區的礦產勘查中具有指導意義。
綜合物探 中-低溫熱液型 找礦標志 沙爾德蘭
目前,就地質勘查而言,物探勘查方法有多種,各個方法在礦產勘查中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存在多解性。將這些方法有效的組合在一起,減少其多解性,充分發揮各個方法的優勢,為鉆探工程驗證提供有利依據,一直是礦產勘查的最終目標。沙爾德蘭銅礦床的勘探為綜合物探應用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礦例。因而,綜合物探勘查技術在發現礦化線索和尋找深部隱伏礦發揮重要作用。
1.1 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位于準噶爾板塊之覺羅塔格晚古生代溝弧帶之雅滿蘇島弧帶西段。出露地層為下石炭統阿齊山組(C1a),主要巖性為凝灰巖、角礫凝灰巖。區內阿齊山組地層受北部侵入巖體影響,形成了一個向東南陡傾的向斜構造。侵入巖為三疊紀鉀長花崗巖體和淺成侵入巖流紋斑巖,花崗斑巖脈較發育。區內斷裂不發育。(圖1)銅多金屬礦化主要發育于火山碎屑巖與侵入巖體接觸帶部位。

圖1 沙爾德蘭銅礦區地質圖
1.2 物性特征
礦區內蝕變凝灰巖磁性較高,凝灰巖、花崗巖、流紋斑巖磁性很低;蝕變凝灰巖的密度、極化率均大于凝灰巖、酸性巖體,而電阻率小于凝灰巖、酸性巖體。蝕變凝灰巖與其它巖性相比,磁性、密度、電性差異明顯。
2.1 磁場特征
礦區東南部以凝灰巖為主的高磁場區,東北部以酸性火山巖為主的低磁場區,西部為第四系的低磁場區,中間部位有局部尖峰狀高磁異常則為地層與巖體接觸帶上的磁性蝕變凝灰巖。在高低磁過渡區中出現局部高磁異常與礦體相關。
2.2 極化場和電阻場特征
礦區極化場分布特征為西北部低極化、東南部高極化。激電異常集中在礦區東南部,與地表硫化物有關,圈定了硫化物相對富集的蝕變凝灰巖區,主要為黃鐵礦化凝灰巖。但在東部高極化區與西部低極化區的梯度帶區具有弱激電異常,為黃鐵礦化黃銅礦化凝灰巖蝕變帶。
礦區電阻場呈北高南低趨勢,從北到南依次為酸性巖體的高阻場、凝灰巖的中等阻場、第四系及蝕變凝灰巖帶的低阻場。在高阻梯度帶或高阻上具有弱激電異常。
2.3 典型剖面
激電異常η13-1位于南側高磁異常C13-3與北側高阻異常ρ13-2的中間位置,即高磁異常北梯度帶、高阻異常南梯度帶。地面高阻異常ρ13-2對應CSAMT斷面高阻異常,激電異常就在CSAMT高阻的南梯度帶上。因此,礦化蝕變帶在南北向上具有高磁、高極化、高阻的有序排列的分布特征。
ZK4208、ZK4206孔正好位于激電異常南側及高磁異常北梯度帶、高阻異常南梯度帶上,即酸性巖體外接觸帶的蝕變凝灰巖中,得到較好的見礦效果。
2.4 綜合解釋及鉆探驗證
磁異常劃分了低磁性酸性巖體與高磁性角礫凝灰巖,也圈定了局部高磁性蝕變凝灰巖;高阻異常圈定了高阻凝灰巖和酸性巖體;激電異常圈定了強蝕變凝灰巖區。礦化帶則位于高低磁梯度帶、高低阻梯度帶、高極化異常邊部,即蝕變凝灰巖與酸性巖體接觸部位。
由勘查成果分析解釋,深部礦化體位于地層與巖體外接觸帶的蝕變凝灰巖內。經鉆探驗證,沿酸性巖體的外接觸帶區,在高低磁、高低阻梯度帶上局部弱激電異常附近布置多個鉆孔,均見到銅、鉛、鋅多金屬礦體。
該礦床類型為中-低溫熱液(改造)型銅多金屬礦床,其物探特征很好反映了侵入巖區和凝灰巖地層均表現為低磁、高阻、低極化特征;蝕變凝灰巖表現為高磁、低阻、高極化特征。礦化帶位于酸性巖體接觸帶上,具有中高磁、中高阻、弱極化物探特征。
高精度磁測利用磁異常推斷磁性凝灰巖分布和延伸情況,初步確定地層與巖體接觸帶的位置;激電中梯測量能夠查明激電異常走向和分布規律;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探明了地下電性的空間分布特征及高阻巖性接觸帶。結合地質和其他有關物化探資料,充分了解礦區成礦因素和巖性接觸帶情況,綜合解釋,為鉆探驗證提供可靠的依據。
[1]管志寧.地磁場與磁力勘探 [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
[2]李金銘.激發極化方法技術指南 [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
[3]何繼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 [M].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0
[4]陸桂福,米宏澤,劉瑞德等。綜合物探在斑巖型銀鉬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 [J].物探與化探,2014,38(4):835-839.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5-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