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碩 楊順龍 馬忠明 馬啟龍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八隊青海西寧810012)
肯德可克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
■沈廷碩 楊順龍 馬忠明 馬啟龍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八隊青海西寧810012)
青海省肯德可克多金屬礦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礦帶,礦床產出的大地構造背景為柴達木南緣弧后裂陷構造帶中的火山盆地。結合礦床地質成礦條件,通過現場調查,對礦區典型的巖漿巖、圍巖及礦石進行了化學全分析、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及鉛同位素分析,總結了礦床地球化學特征,查明物質來源,探討礦床成巖、成礦機制。
地質特征 礦床成因 成礦規律
青海肯德可克多金屬礦位于東昆侖西段的祁漫塔格山脈與柴達木盆地的接壤地帶,柴達木盆地的西南緣——塔柴板塊的祁漫塔格弧后裂陷構造帶中部的加里東期火山盆地,屬東昆侖成礦帶,是一個以鐵、金礦為主并伴生鈷、鉍、銀、鉛、鋅、銅等多金屬綜合型礦床。
研究區位于古亞洲構造域與特提斯構造域結合部位的東昆侖成礦帶的西段。東昆侖主要經歷了元古宙古陸裂解和大洋玄武巖高原形成、加里東期前原特提斯洋盆閉合、俯沖碰撞、邊緣增生、晚華力西?印支期縫合造山、印支晚期?燕山期巖石圈拆沉和幔源巖漿底侵作用、中新生代東昆侖東西構造分化等階段。加里東期到海西?印支期,是祁漫塔格地區地質構造演化最重要時期,印支期轉入陸內演化階段,伴隨巴顏喀拉洋(古特提斯洋)封閉及強烈的殼?幔相互作用、巖石圈拆沉和地幔巖漿底侵作用,構造體制從擠壓向伸展轉化,大量幔源物質、能量參與構造巖漿活動和成礦,使印支期成為祁漫塔格地區最重要的熱液礦床形成期。

圖1 肯德可克礦區地質簡圖
礦體賦存在灘間山群淺變質火山沉積建造中,以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為主,少量呈脈狀礦體。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類似,走向近東西,以磁鐵礦體為主,伴生銅多金屬礦體。主要礦石礦物為磁鐵礦、黃鐵礦、黃銅礦、磁黃鐵礦,其次有少量方鉛礦、閃鋅礦、輝鉍礦、方鈷礦和輝鉬礦,脈石礦物為方解石、石英、綠泥石、白云母等。礦石結構以他形粒狀、自形粒狀、交代等結構為主,礦石構造有脈狀、團塊狀、條帶(條紋)狀構造等。礦床圍巖蝕變種類多樣,以矽卡巖化、碳酸鹽化和硅化最強烈。與鐵、鋅和鉬礦化密切的為矽卡巖化和碳酸鹽化,與金礦化密切的為硅化和絹云母化。
本次研究樣品采自肯德可克地區,巖性以侵入巖為主,火山巖次之,還有少量淺成巖脈。火山巖形成于為海西期,侵入巖主要為印支?燕山期。巖性上火山巖為泥盆系的角礫熔巖,侵入巖主要以花崗閃長巖、閃長巖、花崗巖為主,呈巖株侵入于灘間山群碳酸鹽巖夾硅質巖、泥盆系火山巖和石炭系結晶灰巖中。印支?燕山期巖漿作用制約著肯德可克礦床后期疊加改造成礦作用。
肯德可克礦區位于柴達木盆地的西南緣的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其總體特征為多期成礦疊加改造而成。本區從早古生代開始基底地殼拉張,形成祁漫塔格裂陷槽,在拉張環境中,沿同生斷裂發生了熱水噴流沉積作用。這種環境利于熱水對流循環,來源地殼或上地幔的流體沿同生斷裂上升,并不斷萃取如灘間山群等富礦質圍巖中的有用組分形成成礦流體,遇到沿張性斷裂不斷下滲的低溫海水引發化學反應,礦質主體以沉積方式富集,形成本區大量具原生沉積組構的微細粒膠狀黃鐵礦和磁黃鐵礦以及具隱晶質結構且富含鐵錳氫氧化物的硅質巖。反應后殘余少量礦質的流體繼續被加熱并與周圍巖石發生反應,或與匯入的陸源碎屑發生反應,不斷萃取富集礦質,循環作用。但因肯德可克多金屬礦床的裂陷環境活動時限較短、熱動力能量較小,筆者認為僅形成規模較小的礦體,該期成礦作用是礦質的預富集,為后期巖漿熱液疊加改造奠定了基礎。
肯德可克礦床具漫長而復雜的演化史,從基底地殼拉張,演變為裂隙槽和伸展盆地,發生噴流活動,形成早期礦化和硅質巖,到晚古生代復雜的構造?巖漿活動深化及擴大了成礦體系,及至印支?燕山期巖石圈拆沉和幔源巖漿底侵作用又疊加了多次熱液活動,因而具多因復成特點。
[1]潘 彤.青海祁漫塔格地區鐵多金屬成礦特征及找礦潛力 [J].礦產與地質,2008, 22(3):232?235.
[2]李宏錄,劉養杰,衛 崗.青海肯德可克鐵、金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08,27(4):378?383.
[3]李 歡,奚小雙.青海虎頭崖-肯德可克礦區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噴流成礦作用 [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2,22(3):772?783.
P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