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祖
(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〇隊 廣東清遠511500)
地面高精度磁法在陽山縣某鉛鋅多金屬礦普查中的應用
■李德祖
(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四〇隊 廣東清遠511500)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對礦產資源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及許多老礦山資源枯竭問題的日益嚴重,使得積極探尋新礦體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大量實踐經驗表明,高精度磁法勘探在隱伏礦體預測中主要有3方面作用:劃分巖體、劃分構造單元及構造位置、直接(間接)找礦,磁法勘探對于探尋礦體具有重要作用。
矽卡巖型 磁異常 探礦
簡易磁測表明目標勘查區具有明顯的磁異常。為了在區內有效的指引找礦工作,使用捷克PMG-1型質子磁力儀結合GPS定位,開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測掃面工作。在探查區20.31km2的面積范圍,開展1:10000比例尺的地面高精度磁測掃面,測線以正東西方向布設網格為100×20的規則網,圈定磁異常,分析磁異常的成因,為本區找礦提供地球物理依據。
勘查區地處湘粵坳褶帶南部,粵北山字型構造前弧西翼與陽山—曲江華夏系褶皺構造帶截接復合部位,滾嶺頂弧形背斜弧頂、北西向的枚子坪逆斷層、蔣家洞逆斷層與北東向的龍水塘正斷層、榜腳逆斷層交叉夾持部位。區域地層主要由泥盆系的桂頭群(D1-2gt)、東崗嶺組(D2d)、泥盆系上統(D3),石炭系的孟公坳組(C1ym)、石磴子組(C1ds)、測水組(C1dc)和第四系組成。
本區出露的巖(礦)石主要是泥盆桂頭群到下石炭統石凳子組和第四系殘坡、沖積物,其巖性為:灰巖、白云巖、砂巖、角礫巖、鉛鋅礦化蝕變體及灰黃色殘坡積層浮土。此次磁性參數標本測定方法采用高斯第一位置測量,測得的結果見下表1。

表1 巖石磁參數測定表
從上述磁性標本測定的結果,可以看出本礦區地層所出露的巖性及鉛鋅礦化體均不具磁性,只有磁黃鐵礦具有弱磁性,且磁黃鐵礦常與鉛鋅硫化物伴生。弱磁性的差異為間接尋找鉛鋅礦打下地球物理基礎。
3.1 磁異常特征
如附圖1:△T平面等值線圖所示,本次磁測工作共獲得了磁異常2處,編號依次為GC1、GC2,其中GC1磁異常可以分為3個子異常,其編號為GC1-1、GC1-2、GC1-3。從整個磁異常圖上可以看出,磁異常都是200nT以下的低緩異常,各磁異常的平面分布及特征如下:
GC1-1磁異常:位于巖前逕村附近,磁異常呈條帶狀展布,北西走向,具有多峰值不連續的特點,長約3000米,寬約300米;該磁異常值較低,異常中心的極大值為140nT,梯度變化較緩,幅度較小,正負異常伴生。
GC1-2磁異常:位于朱山磅村附近,磁異常呈條帶狀展布,北東走向,具有多峰值不連續的特點,長約2200米,寬約270米;該磁異常值較低,異常中心的極大值為200nT,梯度變化較緩,幅度較小,以正異常為主。
GC1-3磁異常:位于高坡村附近,磁異常呈等軸狀展布,長約450米,寬約400米;該磁異常值較低,異常中心的極大值為100nT,梯度變化較緩,幅度較小,正負異常伴生。
GC2磁異常:異常中心位于已知的鉛鋅貧礦體西面約50米處,磁異常呈條帶狀展布,近似南北走向,長約600米,寬約240米;磁異常值較低,異常中心的極大值為200 nT,梯度變化較緩,幅度較小,以正異常為主。
在平面上綜合GC1-1、GC1-2、GC1-3子異常看GC1,該磁異常以負異常為中心,四周有大小不等的正異常環繞,有環形構造與放射狀特征。

圖1 △T平面等值線圖
3.2 磁異常的定性解釋
本區所獲得的2處磁異常,其平面分布與磁場特征不同,所處的地質背景不同,表明區內存在著不同性質的磁源體,定性推斷解釋如下:
GC1-1、GC1-2、GC1-3磁異常帶:以負異常為中心,正異常環繞,具有典型的放射狀,分布于石炭與泥盆的地層中,該地層出露的主要巖性為灰巖、白云巖、砂質頁巖、砂巖、礫巖。3個磁異常特性相同:磁異常梯度較小,分布范圍較小,異常值較小,而異常分布地段地層巖性主要為灰巖,一般不具磁性,該磁異常由地層所引起的可能性較小。根據本隊以前做過的重力資料,該磁異常帶處于布格重力負異常之中,初步推斷認為GC1-1、GC1-2、GC1-3帶可能與隱伏巖體有關,深部的巖漿熱液沿斷裂構造上升與碳酸鹽巖接觸產生熱液交代作用產生交代蝕變,從而使隱伏巖體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帶上產生弱磁性。
GC2磁異常:以正異常為主的南北向條帶狀磁異常,該磁異常位于已知的斷裂破碎帶充填型鉛鋅礦化體附近且與鉛鋅礦化體在空間展布上有相似特征(即走向、長度、寬度),該磁異常所處的地層為石炭系石磴子段和泥盆系東崗嶺組,其出露的主要巖性為灰巖、白云巖、砂質頁巖,這些巖性從我們野外的經驗判定一般不具磁性。斷裂破碎帶中鉛鋅礦化蝕變體的圍巖為白云巖,蝕變巖中及其與圍巖接觸處,有浸染狀或細脈狀方鉛礦、閃鋅礦,其次見少量的黝錫礦、黃鐵礦、毒砂、磁黃鐵礦、白鎢礦、黃銅礦等。圍巖蝕變以透閃石化、透輝石化、滑石化為主,次為葉臘石化、石棉化。深部含熱液沿斷裂構造上升、充填形斷裂構造使斷裂兩側圍巖中黃鐵礦受熱液作用產生熱力變質形成磁黃鐵礦,形成含磁性礦物的斷裂構造。在鉛鋅礦化蝕變體中只有磁黃鐵礦具有弱磁性,其他礦物不磁性,所以GC2磁異常是由鉛鋅礦化蝕變體中的雌黃鐵礦引起的,該磁異常的分布范圍大致反映鉛鋅礦化體的空間。
(1)本次通過地面高精度磁法對勘查區進行掃面測量工作確定了兩個磁異常區,認為該勘查區具有有利成礦前景,值得開展進一步工作。
(2)本次利用磁法評價對矽卡巖型鉛鋅礦體取得了較好成效,說明磁法是評價矽卡巖型鉛鋅礦體的有利手段。磁法勘探具有方便、高效等特點,適合開展地區廣。
[1]張偉慶、張作倫、張魯新、王永彬等.高精度磁法在某鉛鋅礦體勘查中的應用(金屬 礦山,2009年第4期);
[2]嬈建場.磁異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和異常的解釋推斷(2008年1月);
[3]張進國、夏訓銀、王洪生、張麗.綜合物探方法在廣東凡口鉛鋅礦外圍找礦中的應用(華北地質局五一九大隊,保定071051);
P631.2[文獻碼]B
1000-405X(2016)-5-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