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
(1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質大隊西藏拉薩850000;2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51)
西藏革吉縣嘎拉勒礦區物探方法選擇的探討
■何林1,2
(1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質大隊西藏拉薩850000;2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51)
嘎拉勒銅金礦床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與南羌塘板片縫合帶-斑公湖-怒江縫合帶西段。嘎拉勒銅金礦金資源量均已達到大型規模,是班怒帶南緣十分重要的矽卡巖型銅金礦床,對該區矽卡巖型礦床的正確勘查方法的選擇的探討對整個區域都十分必要。
西藏 地質 礦區 特征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王立全等(2010)“青藏高原及鄰區地質圖說明書(1:150萬)”的構造單元劃分方案,嘎拉勒銅金礦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岡底斯—喜馬拉雅造山系、拉達克—岡底斯—察隅弧盆系(C-E)中的Ⅲ級構造單元措勤—申扎巖漿弧帶(J-K)之西北邊緣。

區域構造單元劃分簡表
嘎拉勒礦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西段、南緣之岡底斯火山—巖漿弧中,礦區區出露地層隸屬措勤—申扎地層分區,所見地層單元有:下白堊系則弄群上部朗久組(K1),下白堊系捷嘎組(K1jg)及第四系松散堆積物。朗久組地層與上覆早白堊世捷嘎組地層在區域上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巖漿侵入活動強烈,形成多期、多類巖株、巖枝和巖脈,均屬七一橋漿混雜巖體,約占總面積的30%。侵入巖的巖石類型共有四類,從早到晚分別為閃長玢巖、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和花崗斑巖,其中石英閃長巖分布面積最大。
3.1 電性特征
礦區巖(礦)石的電參數測定統計得知,銅鐵礦石平均極化率最高,達13.89%,平均電阻率為922.8(Ω·M)呈高極化低阻特征,矽卡巖平均極化率為1.22%,平均電阻率為1887.1(Ω·M),呈中等極化高阻特征,石英閃長巖平均極化率為0.82%,平均電阻率為1772.8(Ω·M),呈低極化高阻特征,花崗閃長巖平均極化率為1.06%,平均電阻率為988.5(Ω·M),呈中等極化低阻特征。從而得出銅鐵礦石為高極化率特征與各巖性之間存在明顯的極化率差異,為本工區開展激電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其它地層、巖體各性之間的電性差異不明顯。低極化率是其共同特征。
3.2 磁性特征
礦區銅鐵礦石磁化率最高,平均達90343×10-64πSI,磁化率變化范圍為16847-190313×10-64πSI;剩余磁化強度和均高達502017×10-3A/m,剩余磁化強度變化范圍2187-1083996×10-3× A/m;屬強磁性。大理巖、灰巖平均磁化率分別為357和812× 10-64πSI,平均剩余磁化強度分別為85和197×10-3A/m,屬弱磁性。矽卡巖平均磁化率為907×10-64πSI,平均剩余磁化強度為269×10-3A/m,有一定磁性。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平均磁化率分別為812和1506×10-64πSI,平均剩余磁化強度分別為116和535×10-3A/m,一定的磁性。矽卡巖、大理巖、灰巖、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的Q值均小于1,銅鐵礦石的Q值大于1。
從而可以得出礦區的磁異常特點,銅鐵礦石是引起本測區磁異常的主要巖性;其次為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和矽卡巖。大理巖與灰巖呈弱磁性。銅鐵礦石磁性以剩磁為主,其它各類巖性磁性均以感磁為主。
綜上,銅鐵礦石、矽卡巖是引起工區激電和磁異常主要巖性,呈強磁、高極化、低阻物理特征;石英閃長巖和矽卡巖具中等磁性、低極化、高阻物理特征;其它各類巖性具弱磁性、低極化、高阻物理特征。所以異常基本是由矽卡巖及含礦矽卡巖引起的。
磁電參數測量表明,除磁鐵礦剩磁、感磁特高外,次為石英閃長巖、矽卡巖較高,斜長巖、蛇紋白云巖和花崗閃長巖最低。因為矽卡巖是礦區的賦礦層位,故磁異常找礦是最易識別的特征。同樣,電參數結果顯示,礦石和矽卡巖的極化率最高,次為花崗閃長巖,較低的是石英閃長巖,基本與磁異常特征相同。而電阻率參數是礦石最低,次為花崗長巖,矽卡巖和石英閃長巖的電阻率最高。因此,電阻率太低反而不一定是礦致異常。磁電異常綜合考慮,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高磁高極化低阻為礦致異常,中磁中極化高阻為矽卡巖異常。

礦區共圈定的25個磁異常和32個激電異常中,部分電、磁異常相重合。現只對礦區現已經發現的最大礦體KT8所在C-9-3進行異常解釋。C-9異常由四個局部磁異常構成串珠狀異常,編號分別為:C-9-1、C-9-2、C-9-3、C-9-4。同時在C-9異常區,布置了495線綜合剖面,由495線綜合剖面圖可知:C-9磁異常剖面上的三個局部異常對應的平面異常為C-9-4、C-9-3、C-9-2。由于礦區異常較多,現只針對礦區最厚大礦體部位的異常C-9-3進行異常解釋。

(1)C-9-3異常的平面特征:
異常為南北向橢圓狀異常,600nT圈閉范圍:40*50㎡,異常極值約為:900nT。據地表觀測與此對應的巖性為矽卡巖。
(2)C-9-3磁異常的剖面特征:
異常總體呈南緩北陡的雙峰異常,峰值為1600和1800 nT;與峰值對應的臨近測線有弱的雙峰顯示,據地表觀測與此對應的巖性為矽卡巖。
(3)C-9-3磁異常的定性及半定量解釋:
①C-9-3磁異常的定性解釋
異常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推斷該異常為東西向略向南頃向、有一定延深的、板狀的、兩個磁性體的綜合反應。
②C-9-3磁異常的半定量解釋
為進一步研究C-9-3磁異常,垂直C-9-3磁異常的極大值和極小值圖切剖面(方位角91°)。
異常呈基本對稱的單峰,兩側無負值,將其視為垂向磁化、無限延深的陡立的板狀磁性體。
通過對C-9-3異常的驗證鉆孔,在地表沒有發現礦(化)體,在鉆孔巖心中9米至405都有礦化,在鉆孔巖心中有30多米厚的銅金礦體有2層。另外,根據C-9-3異常布設了一個鉆孔在石英閃長巖上,在穿過石英閃長巖40多米后發現了厚約260米的礦(化)體。所以通過對該異常驗證,使得礦區找礦得到了大的突破。
礦區針對大多數磁異常異常進行了查證,通過查證異常來尋找礦體,另外也對激電異常也展開了驗證工作,但是在單獨的激電異常中沒有找到我們需要的目標礦種,根據鉆探的驗證激電異常為黃鐵礦引起的,磁異常與礦的相關性較強,初步通過對C9號異常全部評價從而找到了現今西藏最大的巖金礦床,在整個礦區還有很多磁異常沒有完全評價,有待進一步工作,有可能在西藏發現第一個超大型巖金礦。
總之,地質找礦工作是綜合性很高的科研工作。本區礦石的特點是磁鐵礦普遍較多,而硫化物分布極少,所以磁異常比極化率異常更重要;石英閃長巖中黃鐵礦和凝灰巖中炭質黃鐵礦含量高,一般不含磁鐵礦等鐵磁性礦物,據此可與矽卡巖、大理巖區別,可見物探異常的綜合解釋可容易為找礦作出貢獻。
P631[文獻碼]B
1000-405X(2016)-5-278-2
何林(1982~),男,地質礦產工程師,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地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