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筱箐
我一直是堅定的無孩主義者,除了養著自己都嫌煩的懶散,主要也是不想給這個已經人滿為患的世界添亂。
這種丁克生活有很多好處,比如不用學習喂奶和換尿布,可以在任何時候一人獨吞一盒冰淇淋,以及不管是在曾主張一胎化政策的中國還是在奉行多子多福的摩門教圣地鹽湖城,都可以擺出一副混不吝的樣子對體制豎中指。但這種狀態也有很多壞處,比如浪費了產假福利,在同齡閨蜜聚餐時大部分時間只能沉默著埋頭苦吃,以及不能在高高的草垛旁邊給孩子們講一個以“為娘當年那也是……”開頭的故事。
還有就是可能選不上美國總統。
當然,選總統不是我今年生日時許下的心愿,但不會養孩子做飯的女人就不配選總統這件事,還是讓我耿耿于懷。
持家的本事并沒有被明文列入總統候選人的必備條件,但在美國看政事必須學會“read my lips”。這個成語源自老布什1988年選總統時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原話本是“說到做到:不加稅”(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結果,正如你所料,還是加稅了。
1992年比爾·克林頓選總統,死抓住這個把柄,證明共和黨出爾反爾不可信,就這樣挫敗了老布什的連任夢,成功入主白宮。此后“read my lips”就成了政治場上的警告牌,提醒聽眾要學會“弦外聽音”。
好啦,按照比爾給咱指的路,只要聽聽七月底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和閨女切爾西為把家里的女主人送進白宮發表的演講,你就知道在美國,當一個賢妻良母,對一個女人的總統夢有多重要了。
比爾的演講中也夸老婆多么胸懷天下勇往直前,從早期的兒童維權,談到后來在教育、健康、外交領域作出的成績,稱她是“我一生遇到過的最給力的變革者”。但整個演講的主旨早在那句開場白里明確無誤地定了調:“1971年春天我遇到一個女孩。”這幾乎可以是一部咖啡桌言情小說的開頭,從一個年近七旬、一生工于撩妹和權謀的卸任總統口中說出來,尤其給人一種錯位和違和的感覺。
盡管所有人聽到這句話都想替他接上一句:“在后來的很多年,我又遇到了很多女孩”,但比爾不愧是當今美國最善演說的政客之一,在40多分鐘的演講里,愣是硬撐著一句沒提那件舉世皆知的丑聞。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當晚的任務,不是口述一段政治婚姻實錄,而是要憑三寸不爛之舌,把他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老婆說得像個女人。
于是,講完了她在南方監獄調查黑人青少年被大批拘押的問題,他馬上話鋒一轉:“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話說我想讓她同意嫁給我……”講完了她為幫助殘障兒童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他馬上再殺個回馬槍:“同時,我還在試圖說服她嫁給我……”講完了他選上阿肯色州長后她如何輔佐他推進健保改革,他馬上提醒聽眾:“這并不是我當上州長第一年春天我們生活中唯一的大事件,我們也發現我們即將為人父母……”
在接下來的篇章中,我們聽到了希拉里這位公眾眼中連笑容都程式化的鐵腕政客,是如何破羊水、生孩子、養孩子,在送孩子上大學時像所有當媽的一樣依依不舍地賴在女兒的宿舍里,幫她歸置東西。據我的不完全統計,比爾的演講大概開了“破羊水”這件事公開出現在黨代會重頭演講中的先河。所有這些只是為了佐證這篇演講中的一個重要結論:“希拉里首先是一名母親”,“作為母親,她做得真心不錯。”
到了切爾西出場,克家父女的演講在這次黨代會被賦予的使命就更大白于天下了。切爾西說她兩歲的女兒夏洛特“愛卡通Elmo,愛藍莓,但更愛跟外祖母視頻”。而她的母親“即使是正要登臺講話,都會放下手中的事在視頻上跟外孫女打個飛吻或給她念個小歌謠”。切爾西說她對母親最早的記憶是母親給她讀《月亮晚安》的故事,在她成長過程中,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陪伴她,“每一場足球賽,每一場壘球賽,每次鋼琴表演、舞蹈表演,周日一起去教堂、去圖書館,無數個周六一起看天上的云朵變幻萬千。”
聽到這兒,我相信不只是像我這樣的無孩族,連那些自詡好父母的聽眾都慚愧了,一般朝九晚五工薪父母都無法做到的事,一個志存高遠、日理萬機的政界鐵娘子居然做到了,不給她投票說不過去啊。
其實比爾和切爾西的演講刻畫出的,倒不見得真是他們眼中的希拉里,而是根據選民對她的評價和期許作出的回應。既然選民一直嫌她從不穿裙子,從沒顯得溫柔體貼,看上去不像真人而更像一部野心勃勃、重權輕情的政治機器,那比爾和切爾西就必須對癥下藥,給希拉里添上一些女人味,來幫她贏得更多的選票。
耐人尋味的是,為什么女人非要像個女人才能獲得選民的傾心。
其實,深受基督教影響的美國人,對家庭的重視并不輸于講究“家和萬事興”的中國人,政客為了顯示自己的家庭觀念,在臺前秀全家福已經成了競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即使你沒有親眼目睹過候選人勝選后攜一家老小閃亮登場的陣勢,大概也看過《紙牌屋》里弗蘭克和可麗兒為了各自的政治野心努力維持一段實用的婚姻,和國會里的大齡剩女潔西為了選總統匆匆把自己嫁掉的情節。
但選民對女候選人居家過日子的要求,顯然與男候選人有天壤之別。這種區別可以在克家父女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家妻兒演講的對比中一目了然。在七月中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川普的名模老婆馬蘭尼和甜妹女兒伊凡卡,扮演著和克家父女一樣的角色,但她們幫“川大炮”實現總統夢的方法,卻是不遺余力地突出他的意志力和決斷力,把他刻畫為一位心里裝滿了平等博愛理念的領袖。至于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兩人最多只談及了他向孩子們灌輸的價值觀,而全沒有他與他們共享天倫的只言片語。
川普家的女人演講中提到的唯一一個可以與“破羊水”歸為一類的細節,是伊凡卡對兒時在父親辦公室玩耍的回憶,“我記得我在父親辦公桌旁的地上,用樂高積木蓋小房子,而他則是用鋼筋和玻璃蓋大房子。”她玩她的游戲,他干他的正事,沒有互動和交集。
聽到這兒,你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川普從來沒有幫老婆分擔過照顧孩子的家務。其實,這一點川普自己在之前接受廣播名嘴Howard Stern采訪時早就“供認不諱”: “我不會去照顧他們的起居。我只為他們掙錢,照顧孩子是她(老婆)的事。我從來不會想要跟孩子們到中央公園走走什么的。”
任何一個男人像川普這樣公開宣稱不涉家務,甚至像比爾那樣沾花惹草在公眾眼中都顯得稀松平常,試想一下如果希拉里宣稱自己從來不給孩子換尿布或者被發現有了小三,得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別的不說,她的總統夢十有八九會就此終結。
21世紀的美國早已不是五十年前的自己。如今40%有孩子的家庭里,女人掙錢比男人多,全職爸爸人數超過了190萬,15到44歲的育齡女性中近半沒有生養,男女在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不再是涇渭分明。但今天的選民對候選人性別角色的期待,與五十年前幾乎沒有分別:他只要負責掙錢養家兼濟天下,而她必須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這要是相親挑媳婦,別人也說不出什么,但既然這是在選總統,我就不得不問一句了:養孩子做飯的本事,跟領導這個國家的能力到底有什么關系?
摘編自騰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