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寶媽媽++陳秋妤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能夠促進寶寶的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學習、參與、訓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促進他們動作的發展及自我服務意識的形成。幼兒階段也是各種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習慣等對寶寶來說終身受益。
案例一:
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寶寶們都開始排隊洗手,準備吃飯。琳琳和明明卻還在盥洗室走來走去,不知道如何洗手,一直等到老師過來幫忙才洗手。吃飯時大多數的寶寶都快吃完飯了,琳琳面前的飯菜一點兒也沒動,因為她根本不會自己吃飯,而在等著老師來喂她。中午起床后,明明也是看著別的小朋友在穿鞋、穿衣服,而他只是看著自己的衣服,坐在床上,什么都不會做。
分析: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讓許多家長感到頭疼,有些家長覺得寶寶根本不聽他們的話,還會理直氣壯地說‘不會,有的家長覺得寶寶就是不動手,我們也沒有辦法。還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嫌穿衣服太累,怎么辦?
其實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是3歲寶寶學習的主要內容,它不但能夠減輕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還能增強孩子的責任和自信心,也能夠為孩子將來獨立生活,走向社會做鋪墊。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策略一 培養寶寶樹立自我服務意識
讓寶寶知道自己已經長大,要學會自我服務。寶寶2歲時,就可以慢慢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比如讓寶寶收拾自己的玩具。寶寶2歲半了,可以練習自己脫衣服、吃飯、喝水等。剛開始寶寶因為沒有經驗,可能會做不好,但是家長不能批評寶寶,慢慢教他們,而且發現做的好的地方,要及時鼓勵。
策略二 教給寶寶自理能力的技能,讓寶寶體驗快樂
由于寶寶的肌肉發展需要一個從不協調到協調的過程,開始學習的時候可能會做得不太好。這時家長應給予寶寶一些建議和好的方法,降低難度,讓寶寶逐步適應,只要寶寶肯動手做,家長就不要插手,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寶寶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自理技能。
如何教寶寶學會一些自理能力呢?
* 自己穿脫衣褲和鞋子
在入園前,讓寶寶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是培養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幼兒園午睡起床時,如果寶寶們不會穿衣,就要等待老師一個一個來幫忙。如果都讓老師來幫忙,那么寶寶在等待的過程中,就會感到無助和緊張,會強化入園焦慮的情緒。教寶寶穿褲子時要坐在椅子上進行,先讓孩子分清前后,兩只手拉住褲腰,先伸進一條腿,找到相應的褲筒,再伸進另一條腿,找到相應的褲筒。當腳丫從褲筒中出來時,站起來把褲子往上一提就穿好了。穿開身上衣時,先教孩子認識衣服的前后,將衣服的前襟朝外,雙手抓住領子的兩端,然后從頭上繞過披在肩上,再將胳膊伸入袖子中。系扣子時,可以從最下面的扣子開始系,免得弄錯位置。如果是套衫,就要先分清領口和袖子,最大的洞洞是領口,兩個小洞洞是袖口。當然還要分清衣服的前后,父母盡量把衣服的前后標識區分得明顯一點,讓寶寶容易辨認。然后將頭部套入最大的洞洞,出來以后,再兩只小手穿進小洞洞。
教寶寶穿鞋時,要注意讓寶寶把腳伸到鞋子里,腳趾向前頂,拉起后跟穿好鞋。在穿鞋之前,分清鞋子左右是寶寶最難做到的事。一開始,家長可以在兩只鞋上面貼上不同顏色的小貼紙,讓寶寶先區分,再穿鞋。
(溫馨提示:家長給寶寶選擇衣服、褲子和鞋子時,要盡量選擇方便穿脫的。有些家長給寶寶買的衣服過于時尚,這些時尚元素會干擾寶寶分辨衣服的前后和正反。因此家長切記在選擇美觀的服裝的同時,也要考慮方便寶寶穿脫。如果穿脫衣服總失敗,會令他們失去自信心,產生焦慮。另外,給寶寶選擇鞋子時,最好要選擇帶魔術貼的那種粘扣的,以方便孩子穿脫。)
* 盥洗好習慣
剛入園的寶寶年齡小,抵抗力較弱,比較容易被傳染疾病,所以學會盥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重要。
練習方法:寶寶喜歡玩水,家長可以正好利用這點,在游戲中教寶寶洗手或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寶寶記住洗手的程序。如:洗手洗手真開心,卷起小袖子,打開水龍頭,水流嘩啦啦,小手洗個澡,肥皂抹一抹,泡泡出來啦,小手沖一沖,泡泡不見啦,小手小手香噴噴。還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戲,例如,洗洗小手,就像滑滑梯一樣,小水珠滑下來。變變變,變出小泡泡。
如果天氣冷了,要告訴寶寶,洗手的時候要長袖變短袖哦,不然衣服弄濕了就會很難受了。
* 獨立吃飯
在家里,家長盡量不要喂寶寶吃飯,讓他自己吃,耐心鼓勵他好好吃飯,如果寶寶吃得好,就多多夸他,讓寶寶對自己有信心。如果吃得慢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讓他加快速度,例如“看誰嘴巴大”“誰是大老虎”。
還有一個小竅門哦!一開始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盛少點飯,然后寶寶一會兒就吃完了,你告訴他“你好厲害,再吃第二碗。”寶寶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吃兩碗飯了,非常有成就感,也會促進寶寶吃得又快又好。
* 學會如廁
當寶寶1歲半以后,父母可以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了,每天提醒寶寶,有了便意要告訴父母,要學會說“我要去廁所”,父母要及時把寶寶帶進衛生間,指導寶寶如何脫褲子。如果是男寶寶,可以由爸爸進行指導,女寶寶由媽媽進行指導。父母還需要觀察寶寶大便的規律,讓寶寶盡量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以免寶寶入園后因為大小便給自己和老師帶來麻煩。
* 學會喝水
喝水每個人都會,可是用杯子喝水也不是每個寶寶都會的。因為許多寶寶一直用奶瓶、吸管杯或鴨嘴杯喝水、喝奶,所以沒有父母的幫助,他就不會用杯子喝水,建議父母在家中準備一個不易摔碎的不銹鋼杯子,倒入一些白開水,鍛煉寶寶讓他自己喝,最初寶寶肯定控制不好力度,會撒在身上,不用著急,多練習幾次,就會好的。
* 睡眠習慣
寶寶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有精力參加學習和各項活動。所以一定要讓寶寶在入園之前就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每天午飯結束后,父母要告知寶寶,休息一會兒就要睡覺了,然后盡量不要做激烈的游戲,避免讓寶寶過于興奮影響睡眠,可以安靜地給寶寶看看書或者聽聽柔和的音樂。等休息半小時左右,媽媽就可以先自己躺到床上,請寶寶一起睡,安撫寶寶讓寶寶安靜放松地進入睡眠的狀態。也可以用輕柔的聲音,給寶寶講一些睡前小故事。時間長了以后,寶寶形成條件反射,中午自然就會犯困,也正好可以給他養成午睡的好習慣。如果寶寶一開始無法進入睡眠狀態,父母也不要著急,可以告訴寶寶,你把眼睛閉起來,不要動,然后靜靜地休息,睡不著也沒關系。如果寶寶以前一直是午睡較晚的,我們可以早晨早一點叫醒寶寶,然后把午睡時間慢慢往前調整,盡量和幼兒園的午睡時間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