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寶姍++徐穎婕
進入十月,一些準媽媽卻沒有遭遇想象中的秋燥危機,相反,她們發現自己水腫了。這會是喝水引起的嗎?是不是表示自己需要控制喝水呢?每日三餐有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水腫,與喝水有關嗎?
一般而言,準媽媽每天都要保證攝入適當的水分,這可以有效地減少便秘和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因此,建議準媽媽每天應攝取至少2000毫升的水分,且最好是純凈的白開水,而非含糖飲料、果汁、咖啡或者茶。如果準媽媽不喜歡白開水,也可以在水中泡上一片檸檬、薄荷葉等等。
可是,如果在進入孕中后期后,準媽媽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出現了疑似水腫的現象。那么,這會和喝水有關嗎?
從生理角度講,為了適應胎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在激素及神經內分泌的影響下,準媽媽體內各個系統會發生一系列適應性的變化,這些可能會導致水腫的出現。比如子宮增大,壓迫靜脈,引起靜脈血液循環不暢(常見于下半身),從而導致水分不能及時地排出體外等等;從病理角度講,許多產科并發疾病,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如嚴重貧血、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合并慢性腎炎等都可能會引起水腫。因此,科學飲水并不是導致水腫的直接原因。不過,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的確可能會導致問題的發生。
如何判斷水腫情況?
妊娠期水腫大多從踝部開始顯現,逐漸向上發展,按照范圍和程度可分為四級,以“+”表示:水腫局限于膝蓋以下為“+”;延及大腿為“++”;延及外陰及腹壁為“+++”;全身水腫或伴有腹水時為“++++”。此外,它最初的表現也可能僅僅是體重的異常增加,一般來說,若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每周超過0.5千克,或每月增加2.7千克,則提示可能有隱性水腫。生理性水腫與病理性水腫的區別,可以通過下表初步判斷。

水腫了,要限制喝水嗎?
對于水腫的準媽媽來說,她們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現在還可以喝水嗎?其實答案很簡單,即使水腫也不用刻意減少喝水的量,相反,必要的水分可以幫助體內鈉的排出。而且只要通過適當休息和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水腫情況大多可以得到改善。
選擇利尿食物:
首先,治療孕期水腫一般不主張使用利尿劑,因為利尿劑可能會給準媽媽和胎寶寶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在飲食方面,建議少攝取高糖或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多攝取有利尿作用的食物,例如:冬瓜、菠蘿、葡萄、紅豆水、綠葉蔬菜、蘆筍、洋蔥、大蒜、南瓜等,可以幫助消腫。此外,還可以吃一些中醫認為有助于利尿的食物,如淡豆漿、冬瓜茶、玉米須煎水等,代替水來飲用。在食譜中,煮赤小豆鯉魚湯、扁豆薏苡仁粥等藥食同源的藥膳也有較好的利尿效果。
保持飲食清淡:
孕期的水腫問題,還可能與準媽媽一日三餐喜歡加鹽、加辣、加酸菜的重口味,而導致身體的鈉含量過高有關。因此,準媽媽應該低鹽飲食,包括限制醬油、腌制食物如咸肉、咸菜等,以及鹽分過多的話梅類的零食、重口味的薯片、辣條等膨化食品和堿制點心。但不必刻意過分忌諱食鹽,因為沒有咸味,會降低食欲,影響胎寶寶的營養供給。
吃足量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加強新陳代謝,還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比如西瓜就有利于水分排出。
多攝取蛋白質與維生素:
懷孕后,準媽媽需要補充優質蛋白,保證充足的蛋白供應,這不僅有助于胎寶寶的發育成長,而且還能提高準媽媽血漿白蛋白的含量,從而提高血管膠體滲透壓。特別是對于營養不良或是容易水腫的準媽媽們,每天一定要吃到優質且豐富的蛋白質,例如:雞肉、魚、蝦、蛋、奶等。此外,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例如:酵母、肝臟、全谷類的糙米、小麥胚芽、馬鈴薯等,也是增加新陳代謝、消除水腫的方法。
總之,當準媽媽遭遇水腫時,一定要保持好心態,不必過于緊張,要知道,大多數孕期水腫都會在產后自然消退,并非永久性的。如果懷疑自己水腫,先要做的就是在產檢時告訴產科醫生,如果是生理性水腫,在飲食上可以參考本文中敘述的方法,如果是病理性水腫,則需要聽從醫生的意見和安排,定期去醫院就診,必要時還要服用藥物以避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