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生
(福建省巖溪國有林場,福建 長泰 363902)
?
西南樺種源/家系苗期生長比較試驗
張寶生
(福建省巖溪國有林場,福建 長泰 363902)
對西南樺25個種源380個家系5個月生的苗木進行了苗期生長比較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種源間苗期生長差異極顯著,其中云南元陽、廣西凌云、云南鳳慶和廣西靖西4個種源極顯著地優于其它20個種源,為最優組;云南雙江、云南瑞麗、云南勐臘、廣西田林和云南瀾滄5個種源為次優組;云南西疇、廣西大青山、云南騰沖、云南景洪、廣西天峨和廣西凌云6個種源的平均苗高生長最低,顯著地低于其他種源為最劣組;其余10個種源為中等組。家系間苗木生長表現達極顯著差異水平,以1/5入選率篩選獲得76個優良家系苗木,其苗木平均高均大于30 cm,而苗木平均高低于15 cm的48個家系定為劣等家系,占全部家系的12.6%。通過對76個優良家系及48個劣等家系在種源中分布情況看出,除少數種源中沒有同時存在優良和劣等家系外,其它大多數種源中都同時含有優良和劣等家系,說明在苗期開展西南樺家系比較選擇試驗比開展種源選擇尤為重要。
西南樺;種源;家系;苗期試驗
西南樺(BetulaalnoidesBuch.-Ham.ex D. Don)屬樺木科樺木屬,別名蒙自樺木、西樺、樺桃木、樺樹、野櫻桃等,其木材被稱為“紅櫻桃”或“櫻桃木”,是北半球樺木科(betulaceae)樺木屬(BetulaL.)中分布最南的一個種。該樹種天然分布于我國和鄰近的越南、老撾、緬甸、印度、尼泊爾等國的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屬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 m,胸徑可達1.0 m以上,其特點是生長快,適應性強,材性好,用途廣,是很有發展前景的珍貴用材樹種,也是生態公益林建設的優良樹種。廣西和云南主要天然林分布區已廣泛發展人工造林,福建于1997年開始引種,目前林木生長良好,發展潛力很大,但西南樺本身是個山地樹種,種源、家系間生長差異很大,存在林分生長不均和分化嚴重等問題[1~5]。林木種子受環境控制及遺傳基因的影響成熟度有差異,發育也不一致。種源因受不同地區氣候、立地和小地形等影響,產生的種子不但其形態和種質都有一定差異,而且苗木還會出現大小分化等。家系主要受小環境和基因影響也會出現個體間的差異,有些甚至差異極顯著[6~10]。因此,為提高西南樺的造林質量和產量開展種源、家系的苗期選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本文的試驗目的就是為西南樺種源、家系的苗期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用種子來自云南和廣西的25個種源共380個家系,基本概況見表1。
3.1苗木培育
試驗苗木用種子培育,分兩步進行[11,12]:第一階段芽苗培育,從播種到苗高3~5 cm分床移植入營養袋期間,大約60 d。將經篩過的黃心土、火燒土和河沙按體積5∶1∶2混合作為育苗基質,裝在育苗盤或塑料筐(筐長寬高規格約50 cm×30 cm×12 cm)內高度約占筐的3/4,然后用0.5%~1.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3 h后即可撒播種子,每盤分別播2個家系的種子各約5 g,中間用塑料牌隔離并編號,播完種子后覆蓋一層薄薄的細土厚度以大多數種子不見為宜。然后用噴霧器噴水到基質濕透,最后用塑料薄膜覆蓋以減少水分蒸發和保溫,太陽光強烈時還用90%黑網遮蔭,每天早晚定時淋水。
第二階段容器苗培育,當芽苗長到3~5 cm高,有4~6片真葉時,選陰天或下午時間挑選生長良好、粗壯和木質化程度較高的芽苗移栽入營養袋,每家系移植40株;移植后的前20 d需用90%的遮蔭網蓋好,只有每天早晚淋水時打開,20 d后待苗木根系穩定及苗木恢復生長后才逐漸撤掉遮蔭網,之后按常規方法管理。每隔10 d施1次1%的復合肥,并定時噴藥消毒防病蟲,待苗高長20~30 cm時可出圃造林。
3.2苗木觀測
當容器苗培育到150 d左右即出圃。造林前約5 d,觀測苗高生長,每個家系隨機觀測30株,分3次重復,每重復10株。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在SPSS軟件中進行,統計出各個種源及家系的苗木平均高、苗高方差分析,用鄧肯(Duncan)檢驗法對種源間苗木平均高開展多重比較,并對各個家系的苗木平均苗高進行排序。

表1 西南樺參試種源基本概況
5.1種源苗期生長比較
對參試的25個種源380個家系5個月生的西南樺苗高觀測結果進行統計及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種源間苗木平均高達極顯著差異水平,說明參試的西南樺種源從苗期生長開始就表現出明顯的個體間的差異,這與桉樹、楊樹和松樹等其他樹種種源/家系的苗期生長試驗是一致的[13~16],因此,開展西南樺種源苗期篩選試驗是十分必要的(表2)。

表2 西南樺種源/家系間苗高方差分析
參試25個種源的苗高生長比較及鄧肯檢驗結果顯示:云南元陽、廣西凌云、云南鳳慶 和廣西靖西4個種源極顯著地優于后面的其它20個種源為最優組;云南雙江、云南瑞麗、云南勐臘、廣西田林和云南瀾滄5個種源與后面13個種源差異顯著為次優組;而云南西疇、廣西凌云、廣西天峨、云南景洪、云南騰沖和廣西大青山6個種源的平均苗高生長最低,極顯著地低于其他18個種源為最劣組;其余的如云南瀾滄、廣西百色及廣西田陽等10個種源為中等組(表3)。

表3 西南樺種源間苗期表現及鄧肯檢驗結果
表3中排在前9位的種源其苗木平均高都高于種源的平均苗高(23.6 cm),其中以云南元陽種源苗高生長最高達31.9 cm,比種源平均苗高高35.1%、比最低的廣西德保種源(17.8 cm)高79.43%;其次是廣西凌云種源和云南鳳慶種源苗高均超過28.0 cm,比種源平均苗高和最差種源分別高20.8%、60.31%和18.7%、57.56%;再其次是廣西靖西、云南雙江、云南瑞麗和云南勐臘4個種源也都比種源平均苗高高10.3~16.6%,比最差種源高46%左右;苗高生長最低的是廣西凌云種源僅為17.8 cm,比種源平均苗高低24.7%;次低是云南景洪種源和廣西天峨種源比種源平均苗高低16%左右;其余種源與種源平均苗高接近。
5.2家系苗期生長比較
對380個家系的苗木平均高進行排序(由于家系數量多只列出76個優良家系和30個劣等家系),結果表明:苗高40 cm以上的有11個家系分別是J-13、B-04、H-16、J-16、M-06、N-11、K-02、R-13、L-18、H-22和O-08,占全部家系的2.9%;苗高30~40 cm的有70個家系,占全部家系的18.4%,苗高15~30 cm的有251個家系,占全部家系的66.1%;苗高15cm以下的有48個,占12.6%,也就是說苗高在15 cm以上的有332個家系,占全部測試家系總數的87.4%。
由于本文是針對西南樺苗期生長開展的比較試驗且參試家系較多,因此,按1/5的入選率篩選優良家系則有76個家系入選,其苗木平均高均高于30 cm,同時,由于排在最后48位家系的苗木平均高低于15 cm,未能達到苗木出圃造林規格的要求,所以定為劣等家系(表4)。

表4 5個月生76個優良家系和48個劣等家系的苗木生長比較
5.3優良家系和劣等家系在種源中的分布情況
對380個家系的苗木平均高排序后發現,除少數種源外大多數同一種源中都既有優良家系也有劣等家系,為此,對入選的76個優良家系和48個劣等家系在種源中的分布情況做了統計,結果看出:除了廣西大青山和廣西德保2個種源中沒有優良家系外,其它種源都有優良家系,最多的是云南元陽、廣西凌云、云南勐臘、云南雙江種源和廣西靖西5個種源(優良家系占該種源家系的35%以上),其他種源也有7%~26%個(表5)。

表5 76個優良家系和48個劣等家系在種源中分布情況
同樣,在48個劣等家系中,除云南勐臘、云南鳳慶、云南雙江、云南瀾滄和廣西凌云5個種源中沒有劣等家系外,其它種源中也都有劣等家系存在,最多的是廣西德保種源有60%為劣等家系,其次廣西天峨和云南元陽種源分別有38%和33%的劣等家系,其他的種源也有5%~27%的劣等家系。
從西南樺25個種源380個家系5個月生的苗期生長比較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1)西南樺種源間苗期生長差異極顯著,以云南元陽種源、廣西凌云、云南鳳慶和廣西靖西4個種源極顯著地優于其它20個種源,為最優組;云南雙江、云南瑞麗和云南勐臘3個種源為次優組;云南西疇、廣西大青山、云南騰沖、云南景洪、廣西天峨和廣西凌云6個種源的平均苗高生長最低,顯著地低于其他種源為最劣組;其余種源如廣西田林、云南瀾滄、廣西百色、及云南墨江等11個種源為中等組。
(2)西南樺家系間苗木高生長差異極顯著,經過對參試的380個家系苗高比較,按1/5入選率篩選優良家系有76個見表4。排在最后48位的家系的苗木平均高低于15 cm,未能達到苗木出圃造林規格的要求,所以定為劣等家系。
(3)經過對76個優良家系和48個劣等家系在種源中的分布統計結果可知,除個別種源中出現沒有較好或較差家系外,其它大多數種源中都存在有優良家系和劣等家系,說明開展種源選擇重要,家系選擇更重要。
[1]西南林學院,云南林業廳.云南樹木圖志(中冊)[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388~389.
[2]云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53~157.
[3]王達明.西南樺的分布與生態環境[C]//編委會.熱區造林樹種研究論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99~105.
[4]曾杰,鄭海水,翁啟杰.我國西南樺的地理分布與適生條件[J].林業科學研究,1999,12(5):479~484.
[5]鄭海水,曾杰.西南樺的特性及其在福建的發展潛力[J].福建林業科技,2004,31(1):85~89.
[6]王慶華,陳玉培,鄭海水,等.不同西南樺種源的苗期變異性研究[J].云南林業科技,1999(1):41~48.
[7]周鳳林,史富強.西南樺優良家系的早期選擇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0(5):627~631.
[8]畢波,陳強,周躍華,等.西南樺優良家系苗期選擇的研究[J].廣西林業科學,2005,34(2):58~62.
[9]王慶華,陳玉培,鄭海水,等.不同西南樺種源的苗期變異性研究[J].云南林業科技,1999(1):41~48.
[10]陳國彪.福建漳州西南樺種源家系試驗初報[J].福建林業科技,2005,32(3):78~81.
[11]翁啟杰,曾杰,鄭海水.西南樺育苗技術研究[J].林業實用技術,2004(5):20~22.
[12]蘇俊武,王達明,李蓮芳,等.西南樺育苗造林技術及豐產管理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2,16(6):24~26.
[13]孫曉梅,張守攻.日本落葉松紙漿材優良家系多樣性聯合選擇[J].林業科學,2005,41(4):48~53.
[14]黃少偉,鐘偉華,黃華喜,等.尾葉桉種源/家系遺傳變異與早期選擇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1999,12(4):428~432.
[15]姚定鐵,王開良,張建忠,等.樟樹種源/家系早期性狀變異及選擇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2,24(3):330~335.
[16]郭文福,黎明,曾杰.西南樺種源(家系)聯合試驗苗木生長觀察[J].廣西林業科學,2005,34(2):63~68.
Comparison of Seedling Growth in Provenances/Families of Betula alnoides
Zhang Baosheng
(StateForestFarmofYanxi,Changtai,Fujian363902,China)
A total of 380 families representing 25 provenances of five-month-old grownseedlingsofBetula alnoideswere compared tocarry outseedling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hown among provenances, with the superior(YunnanYuanyang,GuangxiLingyun, Yunnan Fengqingand Guangxi Jingxi),less superior (YunnanShuangjiang,Yunnan Ruili, Yunnan Mengla,Guangxi Tianlinand Yunnan Lancang),inferior groupof which the lowest averageseedling height(Yunnan Xichou,Guangxi Daqingshan, Yunnan Tengchong, Yunnan JinghongGuangxi Tianeand GuangxiLingyun)and theleftprovenancesasintermediate group.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shown among families, and 76 families (20.0%) were selected out as superior group (mean height more than 30cm) while 48 families (12.6%) were inferior with mean height less than 15cm. Most of the provenances contained both superior and inferior families, indicating the necessity of progeny test in addition to provenance trials.
Betula alnoides;provenance/family; seedling test
2016-06-14
張寶生(1967—),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種苗及森林培育工作。
S792.15
A
1674-9944(2016)15-00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