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桂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同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安康 725000)
?
安康市發展山林經濟的優勢分析及發展建議
王丹桂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同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安康 725000)
分析了安康市發展山林經濟的政策、資源、產業優勢和存在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拳頭產品尚未完全形成、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提出了加大扶持力度、培強龍頭企業、創建知名品牌、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等措施,以期促進安康開發山林資源,發展山林經濟,推動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
安康市;山林經濟;優勢分析;發展建議
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屬于國家級貧困地區,在國家和省功能區規劃中,安康又被劃定為限制開發區,工業發展必然受到嚴格限制。同時,“山”和“林”是該市最為豐富的優勢資源,因此,大力開發山林資源,發展山林經濟,是推動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必然選擇。為此,針對該市發展山林經濟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發展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十二五”以來,安康各級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搶抓國家對安康“國家主體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和國家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戰略定位的政策機遇,堅持“生態立市、循環發展”理念,按照“擴規模、壯龍頭、提水平、增效益”的工作思路,以陜南山地森林化建設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為契機,以現代林業園區為載體,積極探索安康林業生態產業化、林業產業生態化發展新模式,促進生態林業向產業林業轉型,推進該市山林經濟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經濟林總面積680萬畝,其中茶葉62萬畝、核桃120萬畝、木本油料205萬畝、特色林果193萬畝,林產品總產量達29.6萬t,林業總產值達82億元,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1.9%,農民人均林業產值298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9.8%。
2.1政策優勢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按照循環發展的理念和路徑,努力建設生態陜南、秀美陜南、富裕陜南、安全陜南,推動陜南經濟快速發展。“四個陜南”建設,無疑將為陜南發展提供更新的思路。安康市委、市政府結合安康實際,提出《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充分開發利用豐富的山林資源,以市場為導向,運用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和工業生產組織方式,推動山林經濟由種養型向加工和市場銷售型轉變。新一屆黨委、政府又提出《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戰略,努力建設“三美、一強、一富、一好”新安康。制定下發了《山林經濟發展規劃》、《富硒茶產業發展規劃》、《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旅游產業規劃》、《魔芋發展規劃》等山林經濟產業規劃,先后出臺了《加快富硒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魔芋產業的實施意見》和《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些強有力的政策對推進安康山林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資源優勢
安康地處秦巴山區,長江最大支流漢江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全市國土總面積2.35萬km2,其中林業用地2878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1.6%,有林地面積2114.1萬畝,森林覆蓋率已超過60%,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林資源十分豐富,是全省重點林區之,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多山多林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山林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該地區為我國北亞熱帶動植物典型代表區,植被類型多樣、群落結構復雜、生物各類繁多、垂直帶譜明顯,有種子植物3000余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利用前景的野生植物1000余種,其中3喬木100余種、灌木300余種、草木600余種,省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3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0余種,省級30余種,有羚牛、朱鸚、大熊貓、云豹、大鯢等珍稀動物,安康也是陜西省及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茶葉、蠶繭、油桐、生漆、魔芋主產區,境內土壤富含硒元素,又被譽為“中國硒谷”。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安康山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3產業優勢
2.3.1率先發展富硒茶飲
近年來,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發展茶產業,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后出臺了《安康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富硒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市直部門幫扶茶葉產業示范園區實施方案》及《安康市茶葉產業發展考核獎扶辦法》等配套政策。截至2014年底,全市茶園面積達到62萬畝,產茶1.75萬t,產值27億元(表1),面積、產量、產值分別比“十一五”增長50.2%、98.9%、193.9%,惠及11萬農戶55萬人,現有茶葉加工廠380家,營銷企業302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34家,年加工能力3萬t。富硒茶產業駛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表1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茶產業發展情況
2.3.2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安康山林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林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利用林下空氣濕度大、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晝夜溫差小的小氣候環境,在郁閉林下積極發展食用菌生產;利用林下充足空間,放養或圈養土雞、山雞、山羊、野豬、梅花鹿等家禽和野生動物,生產無公害禽類綠色食品;在幼林撫育期,林下間作套種中藥材、魔芋、蕨菜、山竹筍、山野菜等,形成立體產業發展模式。2014年,全市發展林下種植79.95萬畝。其中:厚樸25萬畝、杜仲11.1萬畝、其他中藥材15.69萬畝、林下魔芋18.76萬畝、林下蔬菜9.4萬畝;發展林下養殖1231.69萬頭(只),其中林下養牛、羊187.19萬頭、養雞993.35萬只、林問養蜂15.58萬箱,實現林下經濟產值13.6億元,林下種養循環林業發展新模式已成為我市山區民增收到致富的新亮點。
2.3.3加快發展核桃產業
安康市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果實品質優良。我市結合省政府2010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利用退耕還林、天保造林等林業工程項目,掀起了加快發展核桃基地建設的高潮,每年以15萬畝速度推進核桃基地建設。截至2014年底,全市核桃基地達到120萬畝,建成萬畝核桃基地鎮25個,2000畝以上核桃產業示范園45個,培育核桃生產、加工龍頭企業4家,帶動和促進了核桃產業快速發展。
2.3.4積極發展生態旅游
突出秦巴山區生態人文資源優勢,圍繞“大南宮山、大瀛湖、安康中心城市”和“漢江風情休閑游、巴山生態度假游、秦嶺山地森林游、田園觀光鄉村游”四大板塊,推進生態旅游業發展。已建成國家AAAA級以上旅游景區4個,開發建設森林公園11個,森林旅游景區12處,景點87個,全市注冊登記的農家樂1182家,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180.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5億元,安康“一山、一水、一城”生態旅游興市戰略正在穩步推進,森林旅游收益逐年攀升,輻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極大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森林旅游成為推進該市林業生態產業建設的“新引擎”。
2.3.5穩步發展木本油料
安康是國家級生漆和油桐基地,發展木本油料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按照關于加快木本油料建設的有關要求,穩步推進生漆、油茶和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基地規模不斷擴火,產業效益逐年提升。陜西安康正森食品有限公司、安康市瀛天林開發公司、安康市兄弟工貿有限公司、旬陽縣明文油脂公司、紫陽縣硒生源業開發公司、旬陽縣江森源生態業有限公司等一批木本油料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4年,全市以油茶、油桐、生漆、油用牡丹等為主的木本油料面積達到205萬畝(不含核桃),產量3.35萬t,實現產值5.1億元。其中:油桐81.2萬畝、生漆92.5萬畝、油茶18.6萬畝、油用牡丹、黃連木等其他木本油料12.7萬畝見表2和表3。

表2 2014年木本油料生產情況統計

表3 2010~2014年核桃發展情況統計
3.1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安康市發展山林經濟,主要依托結合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建設、天保工程項目、長江防護林建設及丹漢江治理工程等項目扶持林業產業基地建設,而這些項目畝均投入量都很小,已經與高標準的現代林業產業園區基地建設投入不相適應,如果沒有其他項目和政策資金的捆綁扶持,建園質量和標準將難以保證。
3.2拳頭產品尚未完全形成
全市突出特色優勢,大力發展富硒茶、核桃、林下種養、特色林果、生態旅游等山林產業,由于幼齡園及老劣園面積偏大,單產偏低,產品總量不足,市場占有率低,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弱。截止目前,具有市場較強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尚未形成,還需經過5~10年的基地、龍頭培育,品牌建設和宣傳,先進科技的支撐,才能真正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拳頭產品,引領全市山林經濟大發展。
3.3龍頭企業培育滯后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現有涉林企業家,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2家,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6家,隨著現代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建設,龍頭企業數量增加較快,但是具有強大帶效應的大型龍頭企業仍然比較匱乏,今后一個時期,必須下大力氣加強培育壯大。
3.4服務體系不健全
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從新品種德育推廣、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目前,安康市雖已初步建立市、縣區、鎮辦林業技術服務體系,但嚴重缺乏深入生產第一線的科技服務人員,導致林產品產量低、品質差、經濟效益不高。
3.5自然災害頻發影響產業發展
林業產業不同于工業,本身就是投資大,見效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土地、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尤其是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易遇春旱和倒春寒,秋涼濕潤并多連陰雨。全市地域多為丘陵山地,土地貧瘠,生態脆弱,暴雨、冰雹、泥石流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山林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3.6品牌意識不強
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質量的保證書。隨著市場的發展,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增強,品牌的作用及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企業大都很重視產品的質量,希望從產品品質、價格、成本等各個方面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但目前多數企業品牌營銷意識不強,不注重打造品牌。現代企業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進入大市場,如果沒有品牌力量的有力支撐,就無法在市場中立足,很難突破發展瓶頸。
4.1加大扶持力度
建議有關部門調整項目投資標準和造林技術指標,出臺相關政策,建立林業產業發展基金,用于發展經濟林基地建設,促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4.2完善服務網絡
林業產業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力支撐。應按照現代林業發展要求,實施人才戰略,大力培育職業林農、龍頭企業、學科帶頭人、產業經紀人等經營主體,完善市、縣區、鎮辦林業科技服務體系網絡,著力培育林業產業專業村級技術輔導員,指導林農開展標準種植、科學管護、規范經營,提升產品品質,切實增加林農經濟效益。
4.3培強龍頭企業
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可以有效地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產品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使龍頭企業直接從事農產品加工,與城鄉、工農之間聯系密切,能夠有效地促進農產品和農村勞動力兩個資源的轉化。同時,龍頭企業還能夠帶動農村交通、通訊、建筑、流通、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吸納大量農民從事第三產業,大大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因此,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不但能夠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器。
4.4培育拳頭產品
緊緊圍繞富硒茶飲、核桃產業、林下種養和生態旅游等主導產業,著力培育紫陽富硒茶、平利女媧茶、平利絞股藍、安康富硒魔芋、富硒山珍、富硒畜禽等一系列拳頭產品;以“一山、一湖、一城”為中心,加快建設一批旅游景區、景點、觀光園區、休閑村鎮,促進生態旅游業轉型升級。
4.5創建知名品牌
充分發揮安康富硒資源,著力打造富硒品牌,通過5~10年的努力,創建一批國內外、省內外知名品牌,如安康富硒茶、富硒山珍、富硒果品、富硒畜禽產品、富硒魔芋等品牌。
4.6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積極鼓勵科技人員加強山林經濟技術研究、產品研發,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引進、試驗示范研究,創新發展模式,促進山林產業發展更具科學性。
[1]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R].西安:陜西省人民政府,2010.
[2]安康市人民政府.山林經濟發展規劃[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3]安康市人民政府.富硒茶產業發展規劃[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4]安康市人民政府.林下經濟發展規劃[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5]安康市人民政府.旅游產業規劃[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6]胡大龍.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016-06-30
王丹桂(1972—),女,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
S7
A
1674-9944(2016)15-0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