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嘉
(福建省連城縣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福建 龍巖 366200)
?
林木資產受損(侵)調查鑒定與價值評估技術探討
童慶嘉
(福建省連城縣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福建 龍巖 366200)
對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進行了調查評估鑒定,分析了調查與評估鑒定技術方面的幾個關鍵性問題,提出了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評價指標和評估鑒定方法,研究表明: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以及在現行的林業體制和森林經營水平條件下,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調查與評估鑒定應采取分類評價法。
林木資產;評估鑒定;評價指標分類評價法
依法對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調查評估鑒定,不僅涉及受損(侵)后經濟補償和恢復森林資源再生產問題,而且也為執法量刑和經濟處罰提供技術與法律依據。由于調查評估鑒定目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科學準確地對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的調查評估鑒定,這是在森林資源資產調查評估鑒定中值得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問題。為了探討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調查評估鑒定的技術特性,調查評估了連城莒溪隔口村森林資源資產產權糾紛中林木資產受損價值和連城爐塘林業經營所“種子園”林木資產受侵價值。通過對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評估調查,分析了調查與評估鑒定技術方面的幾個關鍵性問題,提出了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評價指標和評估鑒定方法,表明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以及在現行的林業體制和森林經營水平條件下,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調查與評估鑒定應采取分類評價法。
2.1材料
材料1:連城莒溪隔口村所屬山場2012年被侵占,受損林木為2005年人工造林,該山場已平整土地,建成了養殖場。評估目的為確定調查評估對象范圍內所有林木資產損失的現值,作為該村請求賠償的依據。
材料2:連城爐塘林業經營所杉木“種子園”更新采伐,為2014年伐區,由某承包工程隊包砍包銷,采取1 m3給檢尺員150~200元作為報酬為手段,共侵吞杉木202m3,屬皆伐伐區山場,林地已清理干凈。評估鑒定目的是確定調查評估對象范圍內所有被侵占林木資產的現值,作為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
2.2調查鑒定評估方法
2.2.1林木資產受損(侵)資源調查鑒定方法
林木受損(侵)價值是以受損(侵)林木資源為對象,受損(侵)的林木,往往是已經被毀,或已被采伐出賣,經常是無帳可查,山場只留下伐根,要認定不在山場的林木資源,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要認真分析林木受損(侵)類型和程度,依不同地類或林種、培育目標分有參照林分和無參照林分二種調查鑒定類型查清受損(侵)林木資源。
(1)林木受損(侵)有參照林分的林木資源調查鑒定。根據最近一次森林資源調查資料或建檔材料和立地條件、樹種、年齡、起源、坡位等情況,找出同一或鄰近小班相近的林分進行林木資源調查。利用1∶10000地形圖現場勾繪、網格法或計算機求算面積,也可采用皮尺丈量、羅盤儀、GPS等儀器實測受損(侵)林地面積,并計算受損(侵)林木蓄積。
(2)林木受損(侵)無參照林分的林木資源調查鑒定。主要通過查伐根來計算林木受損(侵)的數量。人工林株行距較整齊、分布較均勻可采用加密樣園調查或標準地調查伐根,查根徑立木材積表,利用1∶10000地形圖現場勾繪、網格法或計算機求算面積,也可采用皮尺丈量、羅盤儀、GPS等儀器實測受損(侵)林地面積,并計算受損(侵)林木蓄積;天然林只能在受損(侵)伐區內量取全部被采伐的伐根,查根徑立木材積表,求得林木蓄積。根徑異常的林分,應進行修正,使之符合實際。
2.2.2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評估方法
由于所評估的對象,往往是評估之前已經發生的事情,有的甚至已經發生了好幾年,評估的基準日只能為推算基準日,與實際評估時間不能相吻合。因此,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評價指標也只能為推算指標。受損(侵)林木資產評估的方法和評估價值與森林資源流轉的林木資產評估方法和價值有很大不同。目前受損(侵)林木資產評估尚無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是根據評估目的和林木資產受損(侵)情況,分別不同林種不同樹種不同齡組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評估,即分類評價法評估,具體如下。
(1)用材林幼齡林及未成林造林地林木資源資產采用重置成本法。
(2)用材林中齡林、近熟林林木資源資產采用收獲現值法。
(3)用材林成、過熟林林木資源資產采用木材市場價倒算法。
(4)竹林資源資產采用分段計算,穩產前采用凈現值法,穩產后采用年金資本化法。
(5)經濟林資源資產采用分段計算,穩產前采用凈現值法,穩產后采用年金資本化法。
其它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是在上述5種方法評價的基礎上根據評估目的、培育目標、社會生態效益指數采用系數比較法評估。
下面以材料1、2為例對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進行調查評估鑒定結果分析。
3.1案例1:用材林中齡林林木資產受損調查評估鑒定
3.1.1林木資產受損調查鑒定
該山林列入評估范圍的林地實地丈量面積7.7畝,其中養殖場占用馬尾松林面積7.1畝,道路占用杉木林面積0.6畝。2015年參照周邊未損林木進行調查鑒定,馬尾松平均胸徑9.5cm,平均樹高5.5m;杉木平均胸徑14cm,平均樹高9.0m。被損馬尾松林分蓄積33m3,被損杉木蓄積6m3,受損林木蓄積總計39.0m3。為用材林中齡林。
3.1.2林木資產受損價值評估
用材林中齡林受損林木資產評估采用收獲現值法,其計算公式為:
(1)
(1)式中,En:林木受損價值; S:齡組面積7.7畝,其中杉木林0.6畝,馬尾松林7.1畝。m:齡組單位面積蓄積量,杉木10m3/畝,馬尾松4.65m3/畝; mu:森林經營類型標準林分成熟齡對應曲線的單位面積蓄積量,按福建省林業廳制訂的《森林經營類型表》中的生長指標似合林分蓄積量生長曲線,杉木、馬尾松采用一般中徑材經營類型。
M杉=20.31432×(1-e-0.1263545t)5.293045;
M馬=20.29737×(1-e-0.108322t)4.361291;
其中,M:現實林齡時標準林分蓄積生長曲線對應的單位面積蓄積量,M杉=5.6 m3/畝,M馬=5.4 m3/畝;Ai:樹種組成比系數;i:樹種代碼,即1代表杉木,2代表馬尾松,3代表闊葉樹;u:該森林經營類型的主伐年齡,u杉=26,u馬=31;n:年齡11年;p:投資收益率,按6%;R:年地租,本次不計;v:每年的單位面積管護費,1元/(畝·年);Fi1、Fi2:各樹種原木、綜合材材種的木材生產銷售合理利潤,已受損;fi1、fi2:各種樹種原木、綜合材出材率,杉木75%,其中原木45%,綜合杉30%;馬尾松80%,其中原木50%,綜合材30%;Wi1、Wi2:各樹種原木、綜合材單位產品平均銷價;杉原木:1100元/m3,杉綜合:800元/m3;松原木:950元/m3,松綜合:650元/m3;Ci1、Ci2:各樹種原木、綜合材材種經營成本,直接生產工資150元/m3,其它稅費已受侵。
經評估,林木資產損失價值為21493元,其中馬尾松損失價值為17158元,杉木損失價值為4335元。雖然林地已被毀,但是有周邊對比林分,其林木資源數量,可按現實林分計算,盡管林地被毀時間和評估時間相隔甚遠,但是評估值是由現實林分計算,即為現時價值。
3.2案例2用材林成熟林林木資產受侵調查評估鑒定
3.2.1林木資產受侵調查鑒定
該山林林木受損(侵)屬無參照林分的林木資源鑒定調查。2015年實地調查,采用1∶10000地形圖現場勾繪,并用計算機求算面積。人工杉木種子園株行距整齊,采用3.26 m樣園加密布點,量取樣園內伐根地徑。由于杉木種子園是通過嫁接成林,其地徑比一般杉木林地徑偏大,與現有采用的地徑材積表不符。為此,采用原有伐區調查設計材料量取的胸徑和樹高,按原設計平均胸徑與實地量測的平均地徑的比值,作為修正系數,以此推算各樣園的平均胸徑,查原設計樹高曲線圖,得出各樣園平均樹高,再根據平均胸徑、樹高查《福建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積表》,求算出該伐區的蓄積量,并依照原設計出材率計算其出材量,推算出被侵占的木材為212 m3,與森林公安立案偵察取證的數據202 m3,誤差5%,在調查技術規定允許的誤差范圍內。人工杉木種子園更新采伐按用材林成熟林認定。
3.2.2林木資產受侵價值評估

(2)
(2)式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M:材木蓄積量M=202m3;Ai:樹種組成比系數同案例1;Fi1、Fi2:各樹種原木、綜合材材種的木材生產銷售合理利潤,已受損;fi1、fi2:各種樹種原木、綜合材出材率,杉木74.4%,其中原木60.3%,綜合材14.1%;Wi1、Wi2:各樹種原木、綜合材平均銷價;杉原木:1100元/m3,杉綜合800元/m3;Ci1、Ci2:各樹種原木、綜合材材種經營成本,直接生產工資150元/m3,其它稅費已受侵。
經評估,林木資產受侵價值為人民幣126472元。林木資源受侵占的數量,即為成熟林分采伐時的數量,而不是現時林木資源數量,因此評估基準日并不是該林木受侵時的時間,這個基準日只能是計算過去受侵林木資產的時間,而不是受侵占林木資源所具有的時間,但其技術經濟指標是推算基準日該時點的公允值,它是計價指標的基準日。
(1)案例中的資源核查工作繁重,難度大,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不同林分狀況,選擇適宜的調查方法,最好利用可參照林分進行調查,以提高調查精度。
(2)受損(侵)評估值應為林木的全部價值,這與山林轉讓所評估的純價值有所不同,它應包括受損(侵)稅
費和利潤,以及其他可提供社會勞動的價值。不同林種不同樹種不同齡組應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評估。上述兩個案例采取分類評價法,其評估結果當事雙方都能接受,并作為經濟補償、執法部門執法量刑和經濟處罰的依據,說明分類評價法是公允的。因此, 在現行的林業體制和森林經營水平條件下,林木資產受損(侵)價值調查鑒定與評估應采取分類評價法。
(3)案例1林木受損是動態的,其評估基準日為即時日;案例2林木受侵是靜態的,其評估基準日為推算基準日,是林木受侵該時點的公允值。在實際操作中要準確把握評估基準日,確保評價指標的準確性。
(4)由于該項目調查評估是受特種行業的委托,評估目的是作為執法的依據,而不是森林資源流轉資產評估中所述的評估情形,它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行為作出判決。
(5)案例舉列的是評估工作中遇到的兩個典型案例,其他林種的森林資源資產受損評估也可采取分類評價法進行評估,筆者不再列舉。
(6)系數比較法評估是林木資產受損(侵)更具特殊性的價值評估方法,比較系數受評估目的、培育目標、社會生態效益指數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有待更深層次的研究。
[1]林業部財務司.森林資源資產管理有關規定選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2]陳平留.森林資產評估[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3]陳平留,劉健.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運作技巧[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4]陳平留,劉健,陳昌雄,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LYIT2407.201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6]福建興盛司法鑒定所,福建省龍巖市林業調查規劃所.林業物證鑒定[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016-06-01
童慶嘉(197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S757
A
1674-9944(2016)13-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