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敏
(新疆烏魯木齊市種苗場,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管護現狀及對策
張艷敏
(新疆烏魯木齊市種苗場,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闡述了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資源現狀和管護成效,分析了國家級公益林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提高管護人員的工資補助;增加灌木林地的補償標準;積極探索林副產業。為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的發展提供參考。
國家級公益林;管護;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市位于亞歐大陸腹地,地處天山北坡,準噶爾盆地南緣。地理坐標位于東經86°37′33″~88°58′24″,北緯42°45′32″~44°08′00″,海拔680~920 m。現轄七區一縣,三面環山,屬于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4 ℃,年均降雨量248 mm,年均蒸發量1600~1900 mm。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2001年開始實施試點工作,當年烏魯木齊市沒有被納入試點范圍,烏魯木齊市在完成了該市林業分類經營區劃界定工作之后,于2004年向自治區林業局提出申請,由國家林業局最終審定,批準了烏魯木齊市的21163.53 hm2公益林規劃納入國家重點公益林的計劃中,2005年烏魯木齊市第一批8666.67 hm2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到位,至此,烏魯木齊市重點公益林建設項目開始全面啟動。截至2010年,開展了國家級公益林分級區劃界定工作,該市67713.33 hm2國家級公益林全部納入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補償范圍。
3.1國家級公益林分布及等級劃分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主要分在天山區、水磨溝區、達坂城區、烏魯木齊縣和米東區。2010年對該市67715.27 hm2國家級公益林進行等級劃分。其中:劃分為一級的國家級公益林1245.333 hm2,占國家級公益林的1.84%;劃分為二級的國家級公益林66469.87 hm2,占國家級公益林的98.16%(表1)。
3.2國家級公益林地類劃分
國家級公益林有林地1245.33hm2,占國家級公益林 1.84%;疏林地235.93hm2,占國家級公益林0.35%;灌木林地66233.93hm2,占國家級公益林97.81%(表2)。

表1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分布及分級區劃統計

表2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地類劃分統計
3.3國家級公益林林種結構分析
國家級公益林林種結構分析,國家級公益林中,共有4個林種。其中:水土保持林21937.20 hm2,占國家級公益林32.40%;防風固沙林45219.67 hm2,占國家級公益林66.78%;水源涵養林322.80 hm2,占國家級公益林0.487%;護岸林235.53 hm2,占國家級公益林0.35%(表3)。

表3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林種結構統計 hm2
4.1基礎設施建設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區共建設一般管護站9座,中心管護站6座,瞭望塔2座,宣傳牌48塊,標志牌19塊,界樁4559個,管護車輛5輛,摩托車33輛。
4.2管護人員基本情況
烏魯木齊市共有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員(包括監管員)85名,人均管護面積662 hm2,77名管護員已全部簽訂合同,其中72名管護員繳納“五金”,人年均勞務費23711元。監管員9名,其中監管員8名全部繳納“五金”,人年均勞務費26900元。
4.3公益林營造
自2006年以來,在該市范圍內積極開展國家級公益林營造林工程,共完成11406 hm2。其中: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7606 hm2,完成封育面積4000 hm2。
5.1控制生態環境退化,防止土地荒漠化
國家級公益林區大部分在庫爾班通古沙漠區,有效地保護公益林區的森林資源,可以有效增加下墊面的粗糙度,從而降低近地層風速,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的強度。通過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和營造工作,可有效地減輕風沙對烏魯木齊市農牧業生產和人民居住環境的危害程度,保障農牧業生產增產豐收,促進該市生態環境趨向良性循環。
5.2進一步提高植被覆蓋率,改善環境質量
通過多年的管護,該市國家級公益林尤其是沙漠前沿國家級公益林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防風固沙能力明顯增強,野生動物數量也明顯增多,提高物種多樣性,實現持續發展。同時能減少甚至杜絕亂墾、濫伐,荒漠現象,使其得以休養生息,得到恢復和發展,發揮其防風固沙、改善小氣候、減輕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程度等生態作用。
5.3促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
聘用管護人員,解決了當地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促進了當地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以實施國家級公益林保護項目和新農村推進扶貧工程為契機,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6.1基礎設施薄弱,管護工資不高
烏魯木齊市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仍需加強管護所站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一線管護人員的生活條件。在各行各業工資收入都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如何使管護人員的工資補助跟得上現階段社會發展的變化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6.2管護難度大,管護資金不足
大部分國家級公益林林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管護工作生活環境特別惡劣,不能滿足管護需求,給管護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且國家級公益林大部分為灌木林地,目前每年管護費為4元/畝,管護資金補償標準較低,建議增加灌木林地的補償標準。
6.3林地利用效率不高,后續產業發展不完善
合理開發林下資源,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已成為林業發展新要求。目前國家級公益林的管護工作單一,應積極探索林業后續產業,重點發展沙產業、林下養殖、特色旅游等產業發展,做到“以林養林”,力爭生態建設給群眾帶來實惠。
[1]烏魯木齊市統計局.2015烏魯木齊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2]梁柳紅,劉啟躍.生態公益林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林業,2012(13):34.
[3]張珍榮.博樂市公益林資源及其管護現狀[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195~196.
[4]王小蘭.生態公益林管護現狀及改善策略探討[J].綠色科技,2016(1).
[5]潘濤,張旭賢,范毅.在喀斯特地區有效推進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現的探討[J].綠色科技,2016(1).
[6]李衛忠.公益林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3.
[7]范志平,余新曉,沈慧.中國水源保護生態系統功能評價與營建技術體系[J].世界林業研究,2000(1).
[8]李金昌.生態價值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2016-05-23
張艷敏(1984—)女,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
F326.2
A
1674-9944(2016)13-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