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馮艷
(云南省景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市政公用事業管理所,云南 景東 676299)
?
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技術
梁馮艷
(云南省景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市政公用事業管理所,云南 景東 676299)
指出了園林綠化在城市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對居民生活環境的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提升施工和養護技術作為其關鍵環節和實際要求,備受社會群體的廣泛關注。從現代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出發,對施工和養護技術提出了相關的優化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養護管理
目前,“園林城市”已成為城市化進程發展的重要標志,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相關工作對我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園林工程建設規模來看,綠化工程作為一項較為復雜的建設項目,其中施工過程和后期養護直接影響著園林景觀效果,對園林綠化成效起到關鍵作用。為實現園林生態價值的發展目標,落實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和養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1做好施工準備工作
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做好施工準備,為后續建設奠定基礎。由于園林綠化施工對象是以植物為主,不同種類植物的生長習性具有差異化,在開展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前,結合區域因素(土壤、地形、光照),以根系變化、頂芽顯性、株型大小等實際情況為判斷依據,以保障實體成活率和環境優化效益合理挑選適合當地園林綠化工程的品種植物[2]。例如在杭州某園林綠化工程中,相關領導人員為驗證園林植物生長性能的優良性,經過對比分析以選擇樹形較大的植物進行成活率實驗,在實際運輸中為其提供營養液以保障水分供給,經由通過驗證試驗存活后的植物進行栽培,對劣質化、病蟲害等系列苗木進行優化處理,避免影響綠化施工實際效益。
2.2注重花卉灌木種植
對于園林綠化施工而言,前期準備工作是其后續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注重花卉、地被、喬灌木等相關施工,可作為園林綠化施工的中間環節。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由于不同區域的土壤性質存在差異,可將土壤翻耕深約30 cm,以保障土壤與肥料實現均合效果,杜絕土壤和肥料等資源的浪費。對于地被和花卉的施工技術,必須確保施工場地平齊、整潔,避免出現土塊堵塞、泄水阻礙等現象,并且需要保證“無縫鋪種”,在完成基本工序后利用相關工具對耕作場地采取拍實、拍平等方式,以避免日后出現土粒松動、水分流失。從喬灌木種植方面來看,“種植帶土球苗木、培育露根苗、喬木和灌木混合”是其主要方面,通過分層填土、直立入土等方式完成施工種植工序,注意殊植栽種對園林綠化施工產生的影響(圖1)。

圖1 園林綠化種植工序分析
2.3提升苗木移植技術
苗木移植技術在園林綠化施工中占據重要位置,通過移植技術保障對綠化施工進行優化處理,以提升綠化植物種植的成活率。在綠化施工中,保障苗木移植技術,可從施種方式入手,保留樹木根系和主根完整性,以重要枝干新式處理為突破,以保障苗木施工的嚴謹性。結合土壤水分的實際情況,以夏季施工程序為例,水分流失預防工作是其重要環節,以7~10倍苗木胸徑大小為衡量土球的關鍵依據,注重移植挖掘、裝車運輸、入植新穴、澆灌定跟等工序的實際操作。例如在深圳園林綠化建設中,當地部門較為注重苗木移植技術的土壤排水施工程序,將“土洞挖掘”納入園林綠化施工中,通過檢查植物的根系腐爛情況,利用“國光根動力二號”對其進行連續灌溉(至少兩次)[1],使移植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3.1施工養護統籌兼顧
在《城市綠化條例》中,對園林綠化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適時提升園林綠化建設力度,積極鼓勵城市綠化的建設發展。為此,提升園林綠化建設水平的首要舉措,可從園林綠化施工、養護兩個方面綜合考慮,這也是當前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重要體現。在園林綠化施工中,以保障工程質量為出發點,綜合考慮施工和養護工作。以樹木移栽為例,修剪其樹冠、樹根以保障養分供給均衡流通,選擇合適的土壤、肥料、水源等建設環境,也需擬定施肥設計方案和耕翻規劃手段,做好配套的施工準備和后續建設工作;在完成移栽后,采取澆水灌溉、淋濕草繩等方式進行保濕操作,針對根系營養供給不足、土壤肥料混合過度等呈現枯萎趨勢的植木要及時采取提供營養液、水分源、肥料物質等措施,以提升園林綠化的實際成效。
3.2管理樹木修剪工作
針對園林綠化施工特點,在結合樹木發展原有趨勢的基礎上,做好枝葉修剪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也是養護管理技術的重要體現。在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修剪工作的適宜時間以傍晚為主,以避免植物直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從而提升植物內部的激素運行效能;結合土壤酸堿性質實際情況,實行表土刺孔操作工序后,澆筑適量的水肥料和防護料,確保樹木根部土壤透氣、疏松,以增強植物的抗體性能,適用于因移栽受到損傷的樹木,在一定程度上可為樹木生長增強輔助作用。對于部分特殊性質的綠化植物,如:80 cm左右胸徑的細葉榕樹、31~32 cm左右胸徑的樟木,對于不同品種植物的生長環境,可利用毛竹四角樁支撐樹體,苗木養護周期一般為12個月左右,以保障園林綠化實際效用,充分體現養護管理技術的優勢。
3.3科學合理抗旱灌溉
在完成園林植物施工工序后,抗旱灌溉工作是保障園林綠化施工成效的重要舉措,對綠化植物的養護管理有著積極作用。結合園林綠化選擇土壤、水分源、肥料性質等相關情況,依據不同品種植物的生長周期、水分供給、植株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抗旱灌溉方案。由于大樹或其他特殊類型植物,樹體成活率一般較低,需要結合土質、氣候、樹型等因素來實施灌溉,可于早晚階段進行澆水灌溉(至少兩次),秉持“干則灌、灌則透”的原則,利用噴霧狀澆水設備對其完成抗旱灌溉工序。當完成抗旱灌溉后,依據植物生長的實際需求,及時添加土壤肥料并保持均衡施灑,做好土壤的排水順通工作,如果遇到暴風雨天氣則需要及時查看土壤受損境況,以保持園林綠化的實際成效。以某次園林綠化成功事例為例,該園林綠化工程共種植300棵香樟,移植情況分別為:第一次造成10株死亡、補種10株完成填補工序,項目負責人通過實地調查,探究香樟死亡成因并改進前期施工和后續養護技術,為提升香樟成活率做好基礎工作。在二次補種過程中,通過觀察土球大小、根系變化、樹穴深度、肥料施用等工序,對施工人員的后期操作進行了新的技術要求,增加“井字支撐”、“草繩包扎”等方式保持樹干水分度;以“三分種、七分養”為后續工序理念,針對偏向光照方向、水分流失過快等劣勢生長情況的植物進行及時抗旱灌溉工作,利用擴展型噴水設施進行大面積補水,從基礎灌溉工序做起以保障香樟植株的水分源供給,最后達到預期效果。
目前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園林綠化前期施工和后續養護工作。為保障園林綠化實際成效,相關部門可從施工準備工作、 花卉灌木種植、苗木移植技術等方面入手,做好綠化施工管理工序;倡導施工和養護并重的建設理念,做好修剪工序和抗旱灌溉工序,以保障植物生長的后期供給。在實際工作中,園林綠化施工是其基本保障,后期養護管理技術則是關鍵所在,需要兩者的有機結合并不斷創新提升養護技術,為園林綠化工程提供建設保障,以推動城市園林綠化進程的健康發展。
[1]師慶華.城市園林綠化的養護技術措施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3):152~153.
[2]封彥梅.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管理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21):101.
[3]周斌龍.園林綠化施工技術要點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3):186.
[4]高旭,趙帥.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3):120
2016-06-14
梁馮艷(1981—),女,工程師,主要盒從事園林綠化工作。
TU986.2
A
1674-9944(2016)13-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