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巧玲
(湖南城建職工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
高職院校建筑節能的綠色建筑課程改革初探
尹巧玲
(湖南城建職工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指出了在政府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大環境下,市場對綠色建筑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增加,高職院校以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體系中加入綠色建筑相關內容是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的。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專業以原有的建筑節能類課程為基礎,展開了綠色建筑的課程改革,闡述了此次課改的思路和成果,并對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經驗進行了總結,為培養綠色建筑人才提供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建筑教學;課程改革;綠色建筑;性能模擬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與會者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綠色建筑”這一概念,綠色建筑隨之被眾多的國家實踐并推廣;2003年,由于北京奧運場館建設的需要,中國建立了綠色奧運建筑評價體系(GOB-AS);2006 年,建設部又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將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劃分3個綠色等級,并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1號文件轉發發改委、住建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隨及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制定了具體的行動方案。可見,綠色建筑是一個由上而下的實施過程,在國家層面上已經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在建筑相關專業開設綠色建筑課程也刻不容緩。
筆者所在學校的建筑設計專業自2010年開設《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對接市場助理建筑師崗位所需技能——建筑節能設計及計算,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規劃節能設計、建筑單體節能設計、圍護結構節能設計、節能軟件操作4部分。主要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建筑節能的觀念,掌握建筑節能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將低能耗的理念貫穿整個建筑方案設計,熟練運用節能軟件進行節能計算,并掌握建筑節能工程的驗收要求等內容。
近年來,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打出了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建設的旗幟,推行力度由上至下步步強化,建筑各界紛紛反映可以用“應接不暇”來形容。根據友綠網(iGreen.ORG)發布的《中國建筑行業綠色職業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建筑行業在未來5年內將面臨綠建筑“人才荒”,其原因主要是綠色建筑相關職位在中國建筑行業都屬于新興職位、各大企業對綠色建筑人才需求旺盛、國內各大高校幾乎沒有相應的對口專業以及缺乏專業人才的輸送渠道等。面對建筑市場對綠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其專業課程也急待改革,更新知識、拓展技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具備綠色建筑知識技能的畢業生。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將綠色建筑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四節一環保),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其中,節能作為綠色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建筑節能技術》便義不容辭地成為專業綠色建筑改革的先驅,經過教研組的討論后并一致贊成將《建筑節能技術》更名為《綠色建筑技術》,在原有課程內容基礎上,對綠色建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行了更新和拓展,期望能達到以點帶面、逐步滲透到本專業其中設計課程中的效果。
3.1崗位知識技能分析
通過對歷屆學生就業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主要崗位為助理建筑師,那么符合市場需求的助理建筑師應該具備的綠色建筑相關的知識技能呢有哪些,帶著這個思考,對目前市場上的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詳細剖析,具體如表1所示。
通過表1的分析,得出《綠色建筑技術》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綠色建筑技術措施、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室內外聲光熱風環境模擬以及綠色建筑經濟性分析等方面的內容。經過教研組的多次研討,并充分結合該專業長期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特色,總結出了“專題授課+模擬實操+專用周課程設計”三大教學模塊的課程框架。
3.2課程內容及課時安排
《綠色建筑技術》這門課程開設在建筑設計專業二年二期,共計60課時,周課時為4節,采用“專題授課+模擬實操+專用周課程設計”三大教學模塊的課程框架,其中專題授課與模擬實操模塊交替進行,專用周課程設計進行集中強化訓練,具體安排如下。

表1 綠色建筑設計崗位知識技能分析
3.2.1模塊1——專題授課
目前,綠色建筑知識在該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夠深入和系統,首先得安排專題理論授課,課程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綱領,總共設置了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與運營管理6個專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要領,針對每個專題都設置了重點小任務,供課后完成,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具體課程安排如表2所示。
3.2.2模塊2——模擬實操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國學者便開始了建筑環境模擬技術研究,發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并且涌現了大量的模擬軟件,以輔助綠色建筑設計。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建筑環境(建筑內外的風、光、熱、聲環境)模擬分析軟件主要有英國IES軟件、生態大師Ecotect、北京綠建斯維爾建筑環境性能分析軟件等。通過對本地各設計院調研(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就業崗位為湖南省內各大小設計院),顯示采用北京綠建斯維爾建筑環境性能分析軟件輔助綠色建筑設計的設計院占湖南省內各大小型設計院總數的8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綠建斯維爾建筑環境性能分析軟件為國內開發軟件,界面通俗且簡單易學,而英國IES軟件、生態大師Ecotect等國外分析軟件的英文界面較為晦澀,學習時間較長。經過教研組的多次研討,并結合實際情況,一致同意對學生教授北京綠建斯維爾建筑環境性能分析軟件。具體課程安排如表2所示。
3.2.3模塊3——專用周課程設計
為了更好地鞏固理論知識和模擬技能,在專題理論課程和軟件實操課程完成后,在學期末設置一個綠色建筑專用周課程設計,以本學期完成的公共建筑設計課程作業為對象,進行綠色建筑優化設計。學生通過對自己作品的優化設計,從而學會將低能耗的綠色理念植入建筑設計的全過程中,并且整體掌握綠色建筑相關技術措施的應用,以及達到對模擬軟件的強化訓練的效果。具體課程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課程內容、課時及任務安排
續表2
4.1師資團隊
在原有《建筑節能技術》課程團隊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綠色建筑多專業綜合性,積極吸納暖通專業、擅長軟件及企業經驗豐富的老師加入。
4.2教材選取
初步選用《綠色建筑概論》(董靚和孫世鈞編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以及《綠色建筑分析軟件實操手冊》(由課程教學團隊與軟件公司共同編制完成)三本教材。
4.3硬軟設施
多媒體教室、配備AUTO CAD和斯維爾綠色建筑分析軟件的學生機房。
通過對基于建筑節能的綠色建筑課程改革,可總結出以下幾點。
(1)不論從國家形勢政策方面還是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在建筑設計專業開展綠色建筑類的課程改革是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的。
(2)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學生,應在學校階段加強對數字技術的學習,除了掌握傳統的AutoCAD、SketchUp以及PhotoShope等軟件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環境分析軟件,并在設計課程中加以運用。
(3)綠色建筑類課程對設計理念、技術措施與實際操作的結合要求較高,需要整個專業的各個課程老師積極參與,并將綠色低耗的理念融入到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之中。
(4)綠色建筑涉及了建筑設計專業以外的多個學科專業知識,因此綠色建筑課程團隊需吸納多專業領域的教師和專家加入進來。
[1]宗德新,曾旭東,王景陽.基于建筑性能模擬技術的綠色建筑設計教學實踐與思考[J].室內設計,2012(4):13~17.
[2]徐黎明.建筑類高職院校綠色建筑人才培養的研究[J].職業與教育,2014(8):125~126.
[3]鮑麗.綠色:回歸設計——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綠色建筑設計教學探索[J].中國建筑教育,2011(1).
[4]王雪松,周鐵軍.綠色建筑教育實踐與思考—以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為例[J]. 中國建筑教育,2011(4):10~14.
[5]丁以喜.綠色建筑趨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建設改革探究[J].職業與教育,2012(9):107~108.
[6]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土建施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高等職業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標準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016-06-02
尹巧玲(1987—),女,碩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與技術方向的教育與研究工作。
TU201.5
A
1674-9944(2016)13-0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