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蓮
眼下對于國產電影的判斷標準相當分裂也應當分裂。票房是一個維度,由此衍生出的鮮肉小花擔流量、實力配角成暗梁的現狀必須接受,否則進電影院買票會有選擇障礙癥;影評是另外一回事,公共媒體和自媒體公號的文章,讓人覺得他們仿佛看的不是同一部電影,再去翻一下有打分機制的網站,疑問也只多不少。
導演曹保平最近大概輪番經歷了以上所有的問題,一部原本被看好的《追兇者也》沒有獲得預計中的票房回饋,不但比不上口碑爛穿地心的《大話西游3》,就連青春愛情小片《七月與安生》也憑借穩重扎實的宣傳推進后來居上,打分和票房都在上升。
這還不算,就在剛剛結束的百花獎頒獎典禮上,曹保平的另一部心血之作、幾乎是去年最好的內地華語電影《烈日灼心》失掉了導演獎和全部表演獎。這等于是打了去年A類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耳光:你把影帝頒給了3個也許是目前大陸最好的男演員,不過對不起,在我們的評價體系里,段奕宏不敵李易峰,鄧超打不過馮紹峰。
在一個混亂的語境里,很多常識不得不一再重申,而重申常識顯得迂腐心酸又徒勞無功。身為電影人,無非就是在藝術與金錢之間的羊腸小路上前進一小步再后退一大步,到了曹保平身上,十年拍五片,還有一部從未公映,即便嘗試了多種題材,用了諸如鄧超、周迅、劉燁等大腕明星,有還算成功的票房(《烈日灼心》最終收獲了3億票房)和獎項肯定,仍會面臨著要不要被投資方壓著選擇一些“顏值擔當”的苦惱。
即便用挑剔的眼光看,曹保平也仍然是一個聰明靈活與專業程度兼具的導演,擅長找“臨界點”是經由他自己的表述傳達給大眾的印象,作者電影還是類型片,藝術還是商業性,觸及到了一些敏感的邊緣但又不是雷區,甚至在選演員時,你也不能說劉燁和鄧超有顏值沒演技,或張譯和段奕宏有演技沒顏值。在曹保平的手下,他們都被激發出最大的潛力。而實際上,他最喜歡的御用卻是王硯輝,一個從導演處女作開始就在電影中若隱若現、相貌平常得讓人記不住的男演員,就是《烈日灼心》片尾以模模糊糊的形象出現的男人。

當然,百花獎還是把年度最佳電影授予了曹保平的《烈日灼心》,但是眼下《追兇者也》仍陷入困境,作為一個差評爛片零出品的導演來講,這樣的結果,仍然如此尷尬,也許根本無解。

《光榮的憤怒》 (2007)
導演:曹保平
主演:吳剛 王硯輝 李曉波
“我感興趣的是一種狀態,一種渺小的個體在強勢壓迫下掙扎時,所呈現出來的那種狡黠、猶疑、張惶乃至悲壯的狀態。”曹保平自我評價。

《李米的猜想》 (2008)
導演:曹保平
主演:周迅 鄧超 張涵予
黑色的罪案題材里有精細溫柔的愛情線,周迅貢獻了也許是她表演生涯里最深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