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玲 商素娟
棗樹主要病蟲害包括裂果、縮果病、炭疽病、棗銹病、棗瘋病、紅蜘蛛、皮暗斑螟、刺蛾、綠盲蝽蟓等,通過多年的研究和總結,集成了棗病蟲害的無害化控制技術體系。
1.加強檢疫,選用抗病蟲棗品種。
對調進、調出的種苗、接穗等嚴格檢疫,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棗園,選用駿棗、無核小棗、月光、京39等抗病蟲力強的棗品種。
2.農業防治
加強土肥水綜合管理,合理修剪、合理負載,調整樹體結構,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蟲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搞好棗園衛生,通過翻樹盤,早春刮樹皮,清除雜草、落葉、落果、病蟲干枝葉果等,刨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越冬病蟲源。樹干刮皮及涂白,減輕棗樹凍傷及日燒,防治葉蟬及病菌危害等。
人工捕殺或毒殺一些害蟲,如人工刷除龜蠟蚧、刺蛾等蟲體。秋季在主枝基部或樹干上綁草把,誘集越冬害蟲,冬季清除草把,集中燒毀。
及時處理剪鋸口及病傷疤,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消毒,冉涂保護劑,對于大傷口最簡單是用漆涂住其邊緣。
3.物理防治
通過粘蟲膠、殺蟲燈、性誘劑等方法防治,減少害蟲的危害和繁殖。粘蟲膠在3月中下旬涂抹樹干,并保證在每株樹上使用,涂抹粘蟲膠時不要太薄或間斷,發現沒有黏度后要及時重新涂抹(粘蟲太多或粘過多塵土等雜物時會影響使用效果)。殺蟲燈在3月下旬至4月上句安裝,在整個生長期使用,分布應注意其有效防治面積(單燈輻射半徑120米左右),可采用棋盤式布局或環形布局。性誘芯和粘蟲膠結合使用(6月上中旬),不僅可以測報桃小食心蟲,還可誘殺大量害蟲。一般性誘劑誘芯的有效半徑為30米左右,安置密度一般為3~5個/畝;性誘芯每月更換1次,高溫干旱天氣,應適當縮短更換時間。
4.化學防治
在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基礎上,盡量選用植物農藥(苦參堿、煙堿等)、礦物藥劑(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生物農藥(蘇云金桿菌制劑等)、抗生素類(阿維菌素等)、昆蟲抑制劑(滅幼脲系列等)或高效低毒、無殘留的化學農藥,并注意用藥時機、濃度和次數,在害蟲最薄弱的環節施藥。
盡量改進用藥方法,選擇隱蔽施藥,減少對天敵的影響。如防治桃小食心蟲,可在5月中下旬該蟲出土前在地面撒藥防治。棗樹發芽前,全樹噴布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可防治多種病蟲害。重病區7月下旬、8月上句各噴1次l:2:200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25%三唑銅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30%綠得保500~800倍液、12%綠乳銅600~800倍液,可有效防治棗銹病。從幼果期開始每隔10~20天,樹冠交替噴布代森錳鋅、撲海因及百菌清等,可減輕棗縮果病的發生。
5.生物防治
保護天敵,利用益鳥、益蟲自然控制害蟲,降低蟲口密度。
通過科學用藥和綜合治理,盡量采用物理、農業和生物方法,減少化學用藥,化學用藥時采用一藥多治的復合藥物及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物,以降低棗果的農藥殘留,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