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隨著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時代主旋律,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統計法治建設也在實現長足發展。本文立足于統計法治建設發展的主題,總結統計立法、統計執法監督方面的內容,展示30年來統計法治發展的良好精神面貌,并發現統計法治發展還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統計立法;統計執法監督;統計制度實施
統計是認識社會的強有力的武器之一。運用科學的方法收集、整理、匯總、分析數據的統計,能夠為我國政府機構、單位乃至個人科學的分析更好地服務。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統計工作合法有效,對維護統計調查對象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由國家統計局、政府部門統計系統、地方統計系統組成的相對完整的國家統計體系,以統計法為指導,各類統計工作有效開展,我國的統計法治工作逐步邁上新臺階。
1 統計的立法建設
從1953年第一個統計行政法規的制定,到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頒布實施,再到2009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我國統計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以《統計法》為主體,統計行政法規、地方性統計法規、統計行政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相補充的統計法律體系。
2 統計法律實施
統計法律制度是統計法律實施的依據,統計法律實施是對統計法律實施的鞏固。統計法律實施著重點在于依法辦統計。依法辦統計,是統計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統計立法工作來說,近年來各級統計部門高度重視統計立法工作,建立一系列不同效力等級的行為規范。國家統計局制定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包括《統計違法案件通告制度》、《統計員崗位專業知識培訓試行辦法》、《統計部門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統計信息咨詢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等,涉及到統計人員以及統計工作具體開展的各個方面,推動了《統計法》以及其他各項立法的順利實施。
從統計工作程序來說,各個環節都能做到依法辦統計。在統計調查立項環節,嚴格執行統計法制工作要點,依法設立和組織實施統計調查,依法提供統計信息和咨詢,嚴格實行統計監督。統計匯總上報環節,總體上能夠按照統計法的要求和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搜集、匯總統計資料,堅持獨立調查、獨立上報。數據發布環節,能夠依法發布統計數據,嚴格按照權限和程序辦事。
從統計工作效果來說,統計立法、執法和普法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的開展,自查與抽查相結合,有力遏制了一批統計違法違紀行為,對于穩定縣級統計機構獨立單設、夯實統計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通過創新執法方式,將違法行為懲處與預防、監管、教育、服務結合起來,執法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3 統計的執法監督檢查
3.1 統計執法監督檢查的必要性
從統計工作角度來講,統計執法監督檢查可以及時發現統計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有效督促相關部門和單位改善管理,從根本上防范和減少統計違法違紀的發生,從而促進建立既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一般規則的統計體系、統計制度、統計方法和統計手段,推進統計工作的科學發展。
從統計工作人員角度來講,執法監督檢查有利于在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強化統計執法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意識,預防與糾正統計上的弄虛作假行為。
從公眾角度來講,一方面,各類監督檢查的方式在提高公眾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基礎上,能夠充分調動公眾對于統計工作監督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單位以及公民個人遵守統計法律、法規,切實擴大統計工作的影響力,加深統計工作的作用。
3.2 統計執法監督檢查的具體內容
3.2.1 監察機關的監督檢查
從1983年《統計法》頒布后,國家統計局聯合監察部、司法部等有關部門分別于1989年、1994年、1997年、2001年、2010年開展了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執法大檢查的目的在于通過檢查發現弄虛作假、違法統計的行為,以及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實施情況,達到整頓統計工作,保障依法統計的順利開展的目標。全國執法大檢查對于全面了解統計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凈化統計工作環境,推動統計改革和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3.2.2 公眾的監督檢查
公眾監督是發揮社會民主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約束政府行為的有效方式。統計法治的建設,應以保障社會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為目標,完善公示制度,特別是在互聯網新形勢下要創新監督方式,便于公眾與企業對統計工作進行監督。
3.2.3 統計部門自身的執法監督檢查
為保證政務公開能夠按步驟、有秩序、高效率地推進,以國家統計局為領導,各級統計部門依靠現有制度,繼續強化監督,注重落實,完善了內部監督機制,實行制度監督,將政務公開與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實行組織監督。
4 當前統計法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統計法律制度落實不到位
依法統計是推進統計工作法律化進程的重要手段,只有強化這一手段,才能維護好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但是,從現在基層統計部門的工作現狀看,有兩大問題時有發生。一是執法責任意識淡簿,二是統計不實、數字虛假的問題時有出現。
4.2 統計執法監督檢查缺失
一方面,權力機關對統計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多年來,人大對這方面的情況調研少、審議少、監督整改更少;另一方面,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也存在監督不力的問題,部門之間存在合力不足的問題。統計執法力量薄弱,國家統計局沒有專門的執法檢查隊伍;很多統計違法行為無法得到及時有力查處;統計違法處罰力度低導致統計違法成本低、統計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4.3 統計法制觀念淡薄
從實際情況看,某些統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存在著統計法治意識淡薄,統計執法受到外部力量干預,行政執法存在隨意性以及統計執法力量不足等現實問題。
由此產生的問題有:
1)虛報瞞報,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是《統計法》頒布以來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的領導干部為了追求所謂的政績,授意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統計調查對象篡改統計資料,有的統計對象為了騙取榮譽、利益編造虛假數據。
2)遲報、拒報統計數據現象突出。2014年,廣東省統計局公開通報13家單位統計違法行為,主要是由于這些企業實施了遲報、拒報、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等統計違法行為。根據《統計法》的規定,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拒報或者屢次遲報統計資料,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惡劣影響的,屬于嚴重統計違法行為,為何這種現象仍然頻繁發生,是值得深入思考原因的。
5 結語
統計法治工作在整個統計工作中處于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如何更有效、合理、高校、準確的加快統計工作的步伐,是重要的課題。我們要堅決貫徹執行統計法,全面建設統計法律體系,突出重點,依法辦統計、依法治統計、依法興統計,建設與新常態相適應的現代化服務型統計,推動統計法制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桂菊,王洪飛.淺析統計執法工作在統計法制建設中的重要性[J].商業經濟,2010(07).
[2]馬建堂.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修訂草案)》的說明.國家統計局,2009.
[3]馬建堂.依法統計30年實踐、發展、成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243).
[4]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家統計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R].2016(03).
[5]張志華.如何加強統計法規建設[J].經營管理者.2009(17).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