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亮子都是獨生子女,結婚一年后,我們的兒子出生。婆婆是醫院的技術骨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自然沒時間照顧我,我媽順理成章住進了我們家,成了我的專職陪護。婆婆不甘示弱,每天下班后跑來刷一下存在感,嘴里說著“親家辛苦了”之類的感謝話,眼睛卻四處巡視,看看我媽哪里做得不合規范。每次婆婆走后,我媽都會得意地對我說:“醫生有啥了不起,我沒她有文化,可我做家務強她一百倍。想挑剔我,沒門兒!”
在兩位老人明爭暗斗的較量中,我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我和亮子長舒一口氣,夢想著以后清清靜靜過自己的小日子。誰知天不遂人愿,國家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了。倆媽自動結成統一聯盟,動員我們抓緊生二胎,我和亮子用各種借口拖延,倆媽也只好耐心等待。想不到的是,不多久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周圍的許多大齡夫婦都加入了生育大軍,我和亮子知道在劫難逃,既然早晚要生,干脆早生早清靜。
聽說我要生二孩,倆媽的聯盟立即自動瓦解。我媽開始和婆婆談判二孩姓氏問題。我媽說:“二孩隨我們家姓。”婆婆說:“孩子都隨爸姓,單親家庭的孩子才隨媽姓呢!”我媽說:“虧你還是大知識分子,在孩子姓氏問題上,爸爸媽媽享有同等權利。”婆婆說:“別拿那些大道理說事,咱這兒風俗如此,得入鄉隨俗。”我媽反駁:“按風俗該奶奶看孫子,你看過一天嗎?”婆婆說:“那是我把表現機會讓給你。你一個剛退了休的老太太,要不是我孫子哄你開心,沒準兒你還得了退休綜合征呢!”我媽開始威脅:“我已經給你看大了一個孫子,第二個孫子說什么也得隨我閨女姓,要不你自己來看。”婆婆說:“你不愿意看,我請保姆。”我媽氣惱道:“太不公平了!”婆婆隨口說了句:“想要公平,當初你怎么不生個兒子出來?”這話徹底激怒了我媽,因為她一直對自己沒生兒子耿耿于懷。被戳中了軟肋,我媽當即跳了起來,要不是我攔著,巴掌早扇到我婆婆臉上了。婆婆到底更有涵養,說了句“更年期”便離開了我家。我媽坐在我家沙發上歇斯底里地哭喊了一陣,抹了抹眼淚說:“閨女,這二孩必須隨你姓,你要給媽爭回這口氣。”我哪敢違拗,只能連連點頭。
晚上我和老公復述倆媽唇槍舌劍的場景,老公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倆老太太,也真逗,為了這么點小事犯得著嗎?孩子隨誰姓不行啊!”我說:“你的意思是,同意二孩隨我姓?”老公似乎對我的質疑很不解:“當然啊!一個隨我姓,一個隨你姓。”頓了一下,補充道,“最關鍵的是,咱們得想辦法化解兩位老太太的矛盾,早日和平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讓這件事影響家庭和諧。”我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可在我和老公看來無足輕重的姓氏問題,在我婆婆那里卻遭遇巨大阻力,婆婆嚴厲地批評我老公,說他大不孝,說他們家沒這個傳統,不能在他這里壞了規矩。老公說:“現在好多年輕人都這么做,一個孩子隨爸爸姓,一個孩子隨媽媽姓。”婆婆斬釘截鐵:“我不管別人怎么做,我堅決不同意。”
我媽斗不過婆婆,一個勁兒地自責,說自己沒生個兒子,還祥林嫂似的見人就嘮叨,沒過幾天就把自己作踐得進了醫院。我媽這一住院,我兒子沒人接送了。老公只好請婆婆臨時接替,可婆婆腦子里根本沒這根弦,一忙起來什么都忘了,第一天就把我兒子扔在了校門口,多虧同學媽媽幫忙給帶了回來。老公埋怨婆婆:“他姥姥接了幾年,從來沒遲到過一次,你這親奶奶倒好,才接一次就掉鏈子。如果你孫子被人販子拐走了,你后悔都來不及。”婆婆面紅耳赤,訕訕地問我:“你媽好點了嗎?這幾天我太忙了,也沒顧上去看她。”老公說:“難怪你們老一輩都喜歡生兒子,生閨女的下場還真是慘。將來我兒子結婚生了孩子,我非改改祖宗的規矩,孩子愿意隨媽媽的姓我絕不反對。”婆婆聽了,二話沒說,扭頭走了。
婆婆好幾天沒來我們家巡視,也沒去醫院看我媽,我以為婆婆被老公搶白一頓傷了心,老公卻對我說:“我媽這是自知理虧逃避了,一貫的做派。我來逼她現身。”說完,給我婆婆打電話,還按了免提,說:“倩倩懷孕了,可我們不想要這個孩子了。”婆婆語氣緊張:“干嗎不要啊?”老公說:“孩子姓什么你們爭來奪去,就差沒打起來,結果一個生氣住了院,一個又不靠譜,生出來誰給看啊?”婆婆顯然被嚇住了,說:“別的事都好說,可千萬不能打胎啊!”我一聽,不由得對老公豎起了大拇指,并立即給我媽打電話:“我婆婆已經同意二孩隨我姓了,就算她不同意,等孩子出生,我們把出生醫學證明給你,你只管去落戶。”我媽一聽來了精神,嚷著要出院回家。
一場二孩姓氏爭奪戰,雙方就這樣各自收兵了。整個過程中,兩位爸爸始終沒表態更沒出戰,我們也鬧不清他們是出謀劃策者還是旁觀者。
老人一般都比較看重姓氏問題,尤其是雙獨家庭,發生二孩姓氏爭奪戰的概率更高。作為子女,一定要本著公平、公正原則,機智化解,萬不可親自上陣,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