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玥
他的運道,也取決于她如何布光
在別人眼中,李哥夠倒霉,這輩子遇上“去產能”的大浪潮——已經做到大企業副總的人,先是變成了調研員,然后又被空降的新老總委婉勸退。
李哥倉促離職之后,只聯系到一所三本院校愿接受他當老師,薪水一下子縮減2/3。親友都說李哥被新老總坑了,太憋屈了。
一時鬧鬧紛紛,勸李哥反悔的也有,抱怨李哥耳根子軟沒用的也有,罵李哥讀書讀成弱勢群體的也有。
在迷茫的前途面前,在巨大的經濟壓力面前,李哥也非常頹喪。短短兩個月,他的臉頰已經塌陷下去,神色也不再顧盼生輝。
節骨眼兒上,琳姐插了一句話,“你們都別說他了,提前撤退,是我給他安排的東山再起。他本來就是儒雅的先生,去錯了地方。趁著年富力強,早點轉行,也不負一肚子學問。”
很多人都盯著男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覺得有錢有權,男人才通身放光,不然就成了爛泥菩薩。琳姐卻認為,其實登上社會這個大舞臺,能不能在眾人眼里發光,要看燈光師怎么打光。
大學里,琳姐參加過戲劇社。主角配角都沒她的份,編劇導演的調度想象能力,她也欠奉。可一幕大劇離不了她,因為她會打光。偏暖還是偏冷的光,從上面往下打,還是從側后方往上打,用多大強度來突出人物情緒,讓他的表情生出茸茸的光芒,這是燈光形成的贊美詩。
很多演員下了臺,看演出錄像,覺得琳姐把他們塑造得那么美,“都不像我了。”琳姐鼓勵他們,“那就是你自己。”果真,之后他們努力去揣摩、投入,最終,長出了燈光賦予的那種氣質。
是贊美造就了人的潛能,還是人本身就有潛能,只等燈光來發掘?琳姐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她想,夫妻之間也存在著一個互當燈光師的責任。總是給他打鐵板一塊的冷光,他就逐漸成為陰郁、孤僻、沒自信的人;你多換角度去嘗試,就會讓他發出溫暖的智慧之光、機敏的幽默之光、透澈的哲思之光、細膩安寧的謙遜之光。打上什么光才與他契合,這是運道,也取決于伴侶的眼光。
一切機緣,來自她的遠見
那之后,夫妻倆坐下來認真考慮:在哪方面創業,可以讓李哥發展儒雅愛好,又可能實現全家的財務自由。
李哥感嘆自己,除了喜歡讀書,喜歡栽培盆景,喜歡幫人設計茶席,沒什么特別突出的愛好。擔心琳姐實在是高看他了。
琳姐卻認為,這三樣愛好還不夠?喜歡讀書,可以寫讀書心得的公眾號,只要語言幽默,見地獨特,慢慢積累起千把個忠實讀者,光是人家的打賞都夠買書的了。設計茶席,那是一門綜合藝術,涉及插花、點香、茶具……還涉及舉目所及的審美,包括壁上掛的書畫、案上擺的小屏風、窗上掛的竹簾。喜歡盆景,更是一門考驗耐心的藝術,怎樣選擇老梅樁、老松樁、老杜鵑,怎樣把它約束成旁枝斜出的模樣,怎樣讓蒼石緩慢變綠,怎樣讓小尺寸的風景展現氣象萬千,也只有胸有丘壑的人才能醞釀。“你盡管去發展愛好。把你的才能推廣出去,是我‘燈光師的事。”
琳姐悉心運營李哥的微信公眾號。為他的讀書心得找配圖,做鏈接。她獨出心裁,找了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宋元時期的文人畫來搭配,頓時讓那些文字從一群段子手中跳脫出來,鍍上了經過時光洗濾的沉郁色光,也讓李哥獨到見解的細部熠熠生輝。過了陣子,粉絲漲到八萬多,出版社也爭搶著來商談出書事宜。編輯說得坦誠,“你太太幫你把配圖都做好,粉絲都培養好,省了我們營銷部門多少事呀。”
接著,琳姐把李哥設計的茶席拍了美照,放上公眾號。她親自上陣,配上畫龍點睛的說明,“撿來的蓮蓬已經枯萎,孔洞里隨意插些野花,搖曳出率性的野氣,配上鄉間老茶的味道,就好像俠客在茶棚里等待命運的召喚。”“我學生時代的藍花披巾,安放在敦厚木桌上成為茶席的主角,喝這壺茶,好像坐于鄉間的板藍根叢中,隱隱的藥氣讓浮躁的心安定下來。”
這些茶席先是在朋友圈刷屏,后來被很多做室內設計、做企業文化的朋友大量轉發。不到三個月,就有大型茶葉集團要請李哥去設計清雅茶席;大型國企的工會主席前來聯系開講座、培訓;更有私企老板,為了替手下高管們減壓,要準備“秋風中的園林茶席”,特請李哥去安排。
琳姐這“追光手”也忙起來,不但要替茶席想出人意料的主題,還要把李哥的其他才藝成果融進去。
她試著將李哥培植的迷你盆景融入茶席編排,讓奇松怪石、開花老杜鵑、青苔玲瓏石與菖蒲水竹,成為氣氛主角。果然,來出席茶藝活動、參加茶席培訓的人,又對盆景有了興趣。樂意提供庭院讓李哥辦展覽的有之,要把趣怪盆景拍圖做成文創產品的有之……
運營這么多項目,夫妻倆忙不過來就開了小工作室,聘請讀研究生的侄女來幫忙。
李哥感嘆,要不是離了那老工廠,哪知還有這些個新天地。除了上課,所有時間都是自己的。看似清貧,卻贏下自由。一切都似機緣,一切又來自琳姐的遠見。“真怪,怎么此前,我就沒想到,愛好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琳姐笑吟吟,“因為你是被打光的人,不是燈光師。你這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