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豪
“科長,這山間有幾間老瓦屋,擋住了我們工程的重要出入口,我們挨家挨戶地勸說,可就有一戶人家不同意,無論我們和那位老人怎么溝通他也不同意搬走,科長您看這怎么辦?”科長皺了皺眉頭,“小李,肯定是你態度不好,快去買點水果開車帶我去見見老人家。”說罷便起身出發。
開車走了幾個小時的山路,終于到了一間破舊的瓦屋前,科長親自拿著水果,帶著笑臉迎了進去。這的確是間上了年紀的老房子,一副改革開放前的樣子,只有一間紙糊的窗子還能依稀透點光,家中別說電器,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毛澤東主席畫像下面,一個老人顫巍巍坐在長椅上,吃力地看著《毛澤東選集》。科長放下水果,到老人身邊俯下身子說道:“老人家,我們是政府的,您看這房子住得太久了,下大雨了還有一定的危險,我們把您接到子女身邊,再給您一筆拆遷費養老,您看行么?”老人家沉下了臉,看看窗外蒙著輕霧的山巒搖了搖頭。“科長,您說的這些我們都說過,老人的孫子孫女也想把他接到城里享福,可老人死活不同意啊。”科長沉默許久,皺起了眉頭:“老人家,中國發展進步了,城里的條件越來越好,您在這里無依無靠,為什么不進城和子女一起生活,互相也有個照應?”老人緩緩站了起來,向門口蹣跚走去,科長見狀忙上去攙扶。
“我也想跟著子女享福去,但是我走了,誰來照顧他們呢?80年前,我們在這里一起端過槍、架過炮,就在這里!”老人指了指這大山,“他們先走了,我不能走啊!”老人顫抖的聲音愈發激動,“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了自己,你們都住城里了,誰陪他們啊!他們把新中國從鬼門關里架了出來,誰記得他們啊!”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流下了兩道熱流。科長忙攙著老人找了一處地方坐了下來,安慰道:“老人家,政府知道紅軍當年在這里長征吃過苦,知道這山里流著紅色的血液,我們就是為了宣傳這種精神,您看這報告,我們打算在這里建一個長征紀念館,讓更多人能想起能記得當初紅軍戰士在這里為了新中國奮斗過。老人家,您看,等我們紀念館竣工以后,我們給您在館上安排一間住處,每周會有志愿者過來照顧您,您看行么?”陽光穿過薄霧照在老人執拗的臉上,他吃力地站了起來,向科長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