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豐
近年來,中考對有關《圓》這部分內容作了調整,將圓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降了下來,圓的證明題減少、難度降低;但圓又隨時“潛伏”在中考的考題中,它可以“圓滑”地安裝在幾何圖形中,它也可以與三角函數相“混搭”。下面以部分中考題為例,來體會“圓”的妙不可言之處。
一、圍繞“定義”做文章
圓有兩個定義:①平面上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一定長為距離運動一周的軌跡稱為圓周,簡稱圓;②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根據這兩個定義我們可以在幾何圖形中找到圓的影子。
例1.如圖1,⊙P在第一象限,半徑為3。動點A沿著⊙P運動一周,在點A運動的同時,作點A關于原點O的對稱點B,再以AB為邊作等邊三角形△ABC,點C在第二象限,點C隨點A運動所形成的圖形的面積為—。
【評析】如圖2,連接CO,利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CO=AO,點C隨點A運動成圓。點A在以P為圓心,3為半徑的圓上,根據定義②,那么動點C的集合也應該是一個圓。當OA經過圓心P與⊙P交于A1A2兩點,且OA1≤OA≤OA2,則OA1≤OC≤OA2,所以由點C組成的圓的直經C1C2=A1A2=6,S=27。
在教材中,雖然對圓的概念教學是“認知”“理解”,但是按照學生思維發展的自然規律,學生已經對圓的“定義”具備了分析、運用的能力。在有些幾何問題中圓的條件并不明顯,特別是一些動態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畫圖分析尋找規律(動點的軌跡),將“潛伏”在圖中的圓的幾何特征代數化—如果存在某個定點(圓心),動點到這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半徑)或者與已知線段有一定數量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構造一個圓來解決,體現數形結合思想的巧用,同時通過這一轉化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心“角”里藏玄機
有些題目中,會提到一個角,它是一個定值,它的頂點是動點,另兩個點是定點,要找這個動點的位置。圓里面的圓周角和圓心角都有上面的特點,當弧長一定時,它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是相等的,這時,我們只要構造一個圓,把這個動點“引導”到圓上的特殊位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例2.如圖3,矩形OABC的邊OA、OC分別在x軸、y軸上,點B的坐標為(7,3),點E在邊AB上,且AE=1,已知點P為y軸上一動點,連接EP,過點O作直線EP的垂線段,垂足為點H,在點P從點F(0,)運動到原點O的過程中,點H的運動路徑長為—。
【評析】如下圖4所示,題中有兩個動點P,H,我們首先要找到動點H運動的軌跡,因為OH⊥EP,∠OHE=90°所以點H在以OE為直徑的圓上(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等于90°)。點P運動的路徑決定了點H在圓上的起始位置,即求H運動的路徑長就是求某段弧長。OE=,以OE為直徑構造半圓,圓心是點D。點P從F(0, )運動到原點O(0,0),則EP與半圓的交點從點G到原點O,則點P運動的路徑是弧OG,所以OG⊥EF,OE= ,半徑DO=DG= ,利用面積求OG=。因為OD2+DG2==25=OG2。
所以△ODG為直角三角形,∠ODG=90°,lOG=
本題中∠OHE=90°,所以OE是構造的圓的直徑,找圓心和半徑比較容易。在解決這一類問題時,我們巧妙地“挖掘”出圓中圓周角、圓心角,靈活地利用了垂徑定理,讓學生看到圓的價值,體現圓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圓的興趣。
三、“三角函數”來混搭
例3.如圖5,直線y=﹣x+3與x,y軸分別交于點A,B,與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交于點P(2,1)。
(1)求該反比例函數的關系式。
(2)設PC⊥y軸于點C,點A關于y軸的對稱點為A′。①求△A′BC的周長和sin∠BA′C的值;②對大于1的常數m,求x軸上的點M的坐標,使得sin∠BMC= 。
【評析】本題綜合性比較強,難度系數比較大,特別是最后一小題,題目的條件是很難發現圓的。關鍵地方是∠BMC的正弦值中1和m都是已知的,由BC=2,sin∠BMC= ,我們可以構造一個直角三角形,它的直角邊=BC=2,斜邊長=2m,則該直角邊所對的角就等于∠BMC,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聯想到在以BC為弦,半徑為m的⊙E上找點M。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依次挖掘出圓周角、三角函數、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這些條件,將這些條件得到的結論相結合,使得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在整個解題過程中,圓的知識所起的作用雖不是驚心動魄,但確實不可或缺,似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三角函數在此題中的運用也絕妙無比,這正說明了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可能孤立地研究某一個重點知識,只能是在全面認知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四、幾點反思
中考對于圓的考查,從容易到難都會有,關鍵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圓的條件,將圓的知識作為轉化和過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要做到以下三點:
1.知識過關:對于圓的定義、基本元素及其性質,垂徑定理,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等要熟練掌握并會運用。
2.善于分析:有的問題單純考查圓的知識,難度不大;但有些問題中沒有明顯提到圓,所以要善于分析,挖掘出圓的哪些知識點,并加以轉化構造出圓來解決問題。
3.善于觀察聯想:通過觀察圖形發現基本定理、性質和定義等所對應的圖形,建立條件之間的聯系,逐步將問題轉化。特別是解綜合題,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這種能力。
因此,在中考復習中,對于“圓”的專題練習,教師要教會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將并列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解決問題,使它們始終圍繞著“圓”這一個主題進行,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體驗到“圓”的妙不可言。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操作、分類、歸納等活動進行積極地評價,關注他們思維的多樣化和表達的條理性、嚴謹性,教會他們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