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據報道,俄羅斯研究人員將在一年半之內公布一款具有情緒的機器人。據研發人員稱,該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還能逐步累積起對人類的信任。
這一系統名叫“虛擬演員”(Virtual Actor),由莫斯科國立核研究大學開發。
它之所以叫做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當一名演員,扮演某個特定人物的角色。
研究人員稱,它將能夠理解眼下發生了什么事情,并跟上這些事情的節奏。
該機器不僅要能通過設定好的程序或增強學習技術進行學習,還需要像人類一樣思考。它必須能自己設定學習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來實現這些目標,并積極地尋求答案。
研究人員的第一步是分析人類大腦工作的方式。“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總結出人腦具有的自然智能有哪些基本準則。”阿萊克謝·薩姆索諾維奇(Alexei Samsonovich)說道,“在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抵抗沒有預見到的干擾能力等方面,自然智能要比人工智能優越。我們希望能在計算機上建立出這些準則的模型。”
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域,它利用神經元來感受空間。如果神經元被依次排開放在一架飛機中,它們的活動將被局限在一個特定的點上。
“問題是,我們有必要僅僅為了表示出兩個數字(0和1),而專門復制出上百萬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之間的數萬個聯系,以及數百億個離子通道嗎?”薩姆索諾維奇教授說。
“我相信,以現有的計算機速度、存儲容量等參數,已經足夠用來打造人工智能了。”
研究人員還計劃把該人工智能的媒介打造成簡化后的版本,成為一個電腦游戲。
“電腦屏幕上的人物可以由虛擬媒介和真正的人類一起控制,能夠與他人互動,從而在受情緒驅使的行為基礎上,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系。”
“它們可以襲擊別人、歡迎別人、給他人讓路,或幫其他人搬石頭等。”
“任何行為都代表著某種情感,是某種關系發展的結果,如信任、屈從、領導等。如果虛擬世界中的人無法區分人類和機器之間區別的話,就說明雖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我們已經設法達到了人類的智能水平。”
“我非常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擺脫人類的缺陷。如今隨著生物和基因武器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算是接下來的科技發現中危害最小的一種了。我相信它將成為人類邁出的一大步,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一件大事。”薩姆索諾維奇說道。
這并非是科學家第一次提出打造情緒化機器人的計劃了。今年早些時候,索尼也曾宣布過,將研發一款能夠“建立情感聯系”的機器人。
(本文轉自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