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北京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突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出了若干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李穎津介紹這八項措施:一是取消預算財政評審環節。將項目立項論證和預算評審合二為一,交由科技、教育等項目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完成。二是提高人員激勵支出。將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員激勵支出的比例由不超過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的5%提高至20%,進一步體現科研人員的智力投入。三是松綁科研類差旅、會議、出國經費限制。對這些經費不再簡單比照行政機關和公務員管理要求,項目承擔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研究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四是保障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重大項目配套資金。以市級配套資金投入,鼓勵國家實驗室和重大項目落地北京,促進優質科技成果在京轉化落地。五是擴大市屬公益性院所、高校科研定額經費支持規模。支持高水平人才引進,強化優秀人才團隊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人才高地。六是拓展財政資金支持方式。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投入模式在科技領域的應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創新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機制,通過與企業共同設立聯合基金等方式,拓展基礎研究投入渠道。七是增強科研結余結轉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允許在研期間的項目(課題)資金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對已完成并通過驗收的項目(課題)結余資金可由承擔單位留用兩年,統籌用于科研活動的直接支出。八是下放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權。市屬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單位可自行組織采購科研儀器設備和自行選擇評審專家。(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