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泰?大城市小城市vs在夢想與中現實來來往往撰文>>>朱泰可以很輕易地細數很多大城市的“壞處”。但吸引人留下的理由也同樣多。大"/>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朱 泰
?
大城市小城市vs在夢想與中現實來來往往
撰文>>>朱泰
可以很輕易地細數很多大城市的“壞處”。但吸引人留下的理由也同樣多。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們有留下的理由,也同樣有離開的理由。
2016年2月23日,央視發布2015年度“中國十大幸福城市”名單,長沙、武漢、合肥、鄭州、蘭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石家莊、南寧、南京十大城市榜上有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全部落榜。這一結果應當并不意外,在大城市生活的小人物們或多或少都會都被高房價、戶口、限制交通擁堵等因素影響,感受到的幸福必然大打折扣。
不論幸福與否,大城市依然擁擠著,而另一方面常駐人口增長速度一直放緩,這可能預示,人們在大城市生活的意愿有所降低。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2000年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降幅0.4%。2015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9萬人,增長0.9%;然而,增量比上年減少1 7.9萬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表示:一線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使“移民”環境惡化,導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發部分人“逃離”。
在大城市生活的最大壓力當屬房子了,孩子教育、戶口限制、職場競爭等壓力加在一起,恐怕也不抵一套房子。如今在一線大城市,買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動輒一兩百萬,而這個數字是很多人要攢一二十年的。雖然經常有專家出來預測房地產泡沫破滅,但是一線城市的房價仍然在上升。
今年春節,房價的關注度飆升到新高點,就連街口擺攤的大爺大媽都會在閑暇時討論一下自家的房子又漲了多少錢。
某一線城市的房產中介小李告訴記者,現在,一套房子一周漲價二三十萬都是正常的,有的售房業主甚至不惜違約,賠償給買家雙倍定金也要漲價,還有的業主則先不寫房價,待價而沽。
一線城市的房價一直堅挺著,卻也有人情愿賣房拿錢。201 3年,有網友發帖稱自己把價值302萬的房產賣掉,存5年定存,每年利息收入就有15萬多。無獨有偶,另有一個網友也發貼稱自己出售了價值300萬的房產,其中一半買利息稍高的理財產品,另一半存活期或短期,平均一個月可得一萬多元利息。這一萬元足夠他租房、旅游。
現實的壓力與對理想的忠誠,讓人難以抉擇,年輕人在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的來來回回,便是在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下無所適從的寫照。
幸福感中一個重要的參照指標是自由度,即是人們能否生活得愜意。大城市戶籍制度在孩子教育、購房、購車、醫療等方面的限制并未解除。從2009年開始,北京市逐步加大對“進京指標”限制,每年北京市應屆生進京指標名額已不足1萬人。沒有戶口又怎樣?除去買房、買車的硬性指標限制。最惹人心煩的是子女教育問題,其中高考的戶籍制度首當其沖: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那么其子女就算一直在當地上學也必須回原籍高考。不同地區的高考重點、題型都略有差別,如果學習與考試在不同地區,勢必會影響成績。高考的出現是為了給所有學生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雖然呼吁取消高考戶籍制度的呼聲不絕于耳,卻遲遲未見結果。

如果說房價和戶口讓外來人口不幸福,那么交通擁堵則讓所有城市人的幸福感大大降低。據高德地圖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在2015年中國堵城排行榜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位列榜單前十名。滴滴出行與無界傳媒首發《中國智能出行2015大數據報告》,稱北京以平均1 9.2公里的通勤距離和平均52分鐘的通勤時間成為“上班路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雖然同樣是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可在大城市里,上班下班就要多花2個小時,少了2個小時能夠休息和娛樂的時間。
可以很輕易地細數很多大城市的“壞處”。但吸引人留下的理由也同樣多。大城市的優點跟它的缺點一樣,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比如就業機會多,工資待遇高,個人進步快;醫療條件好,醫生水平高;城市建設好,公共設施先進;休閑方式、娛樂生活豐富等。又或者只用一個理由,這里有讓人拼搏的場地,有實現夢想的土壤。例如,來自甘肅的小孫,去年大學畢業后便做了北漂。他的理由是,在家鄉,沒背景的他必須自己找單位應聘,因為專業不搶手,能找到的也只是邊緣和底層的工作,而且工資很低,沒有發展空間;到了北京,雖然工作也是底層的,但是感覺對自己鍛煉多,發展空間大,收入比在家鄉多。說到幸福感,他說:“現在單身一個人,我的幸福感就是把工作做好,得到認可,以后成家之后會怎么想還不知道。”

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早就不是新鮮題材了。雖然大城市令小人物們覺得疲憊,卻有更多的人想擠進大城市,選擇進入“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夾板中。幸福是難以計算的,無論數字是怎樣的,選擇終究在個人。大城市里的小人物們有留下的理由,也同樣有離開的理由。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上廣的市場大,在市場里,也大體上能按市場的規矩行事。年輕人無論就業還是創業,靠自己的才能、手藝和創意,是有可能打下天下的。老板用人,至少還是要看這個人能否從市場上給他帶回來什么,而不是更多地考慮別的。可是,中小城市不一樣,很多地方,市場幾乎完全屈從于權勢。
唐駿(著名職業經理人):為了買一輛車、一套房子的目標聽上去可能沒有那么宏偉,但是有目標和追求總是好的。但是,我要告訴他們的是,千萬不要壓抑自己,因為我們說你擁有一輛車又怎么樣呢,那么多人都是有車的人,我也沒覺得擁有一輛車是個偉大的過程,但是我更多的希望是在實現夢想的過程,這個過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千萬不能為了夢想、為了結果而去一味強調得到,要享受這個過程。
劉效仁(安徽省作協會員、江蘇省雜文學會理事):愿留在北上廣深的畢業生降至三成是理性的回歸,也是大學生擇業就業觀日益成熟的標志。有道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且要早起,就得早些醒來,不能遲遲不悟。更何況,創業正當時,不飛待何時?
何三畏(專欄作家):盡管北京并非不存在不公,但在這里,你隨時可以感覺到健康、向上的市場力量——按價論市,給有能力的人提供就業機會,讓勤奮的人得到更多的報酬。房子、空氣、戶口也許讓你的生活異常艱辛,但作為一個平民子弟,你無法忽視,在這個城市里打拼,你的前景將更加公平和光明。
王名(清華大學教授):我支持年輕人離開北上廣這樣的超大城市。我認為,我們選擇一個城市,選擇的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和掙錢方式,很重要的是選擇生活方式,是對生命的使用方式。我現在在北京就覺得很累,大量的時間消耗在坐地鐵上和路上,留下屬于自己的悠閑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就近原則非常重要。
周谷平(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其實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價值取向。留在大城市是為了追求名,回小城市更注重的是利,名利雙收當然好,但沒那么容易。那么,應該怎么做呢?不管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適合自己是最重要的,怎么才叫適合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單純的名利思想當然是不對的,但至少要把握一點,那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許召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研究員):部分青年“逃離北上廣”,其實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體現。由于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生產效率,人才向一線城市聚積。但當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大城市“擁擠”現象越來越嚴重,生活成本、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這時候企業開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區進行轉移,導致經濟開始向其他地區擴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負擔大城市昂貴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轉移。
周東飛(瀟湘晨報評論員):我覺得“走”和“回”,就是一個圍城效應。外面的想進來,里面的想出去。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往往只看到北京的壞處,所以要逃離。但是逃離之后,會想到北京的好。由此說北京是好是壞,肯定不全面。年輕人所厭棄的“大城市病”,不但包括自然性質的,也包括人為性質的。前者好理解,就是堵車、霧霾、房價等。后者,則牽涉到土著人口對外來者的歧視,不僅僅是言語態度,更表現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
李宏(中國產經新聞報特約評論員):對年輕人來講,主要看價值取向;對大都市來講,主要看能否為外來者提供發展平臺。如能找準兩方均能受益的結合點,則何樂不為?
對離鄉打拼者來講,可操作的夢想,才能變為現實。家鄉能圓夢,就“父母在,不遠游”;大城市能圓夢,則“好男兒志在四方”。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安身立命,當然值得稱贊,在小城市甚至鄉村做著平凡而有意義的工作,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中國新時代 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