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健
校長的教育定力
吳健
與校長們閑聊時,大家一致認為,身為校長,要有良好的教育定力。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對于定力一說,我十分認同。定力,就是在動態環境中要有穩定自己心態、穩定自己行為的能力。簡言之,就是定心、定行之力。
良好的教育定力是一種價值取向,它源于對教育的深刻理解與感悟,源于對教育功能與價值的理解與感悟,源于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可、責任與擔當。
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活,使我認識到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于求成,學校必須遵循教育規律,順應人性,才能發展。我始終認為:學校作為育人場所,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關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校發展必須依靠教師,沒有一批優秀教師,就沒有優秀的學生。
作為一校之長,我一直都堅持善待教師。什么是善待?如何善待?
激發內驅力是善待。成長是生命的本真,身為教師,成長是一種精神生活的選擇,是一種生命狀態的選擇。成長,是對工作負責任,對自己負責任,對學生負責任。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激發教師的自主成長,而非行政命令促其成長;注重用行動感染使其成長,而非強迫壓制命其成長。因為,成長是自己贈予自己生命的一份禮物。善待自己,善待教師,享受成長。
搭建平臺是善待。有數據表明,教師對精神方面的追求遠大于物質的向往。因此,關注教師的自我發展和成就需要,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平臺,使其制度化、經常化、生活化。搭建平臺,使教師登上不同的高度,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就是善待。
感受幸福是善待。幸福是內心的追求,幸福是自我實現。引領教師發現幸福,感受幸福,發掘出教師職業內在的價值,更是善待。
不打擾亦是善待。教育需心靜,校園需安靜,教師更需寧靜。而對待教師,我們需要做到:不打擾,常關心;不折騰,常關注。溫馨寧靜的人文環境,才能帶來教師對于職業的認同和生命成長的自覺,才能帶來信念和凝聚力,帶來教育的智慧和幸福。基于此,我十分不愿意折騰教師。新到崗位,我選擇了安靜前行,梳理常規,樹立規矩,只為校園更加有序;初來乍到,盡管躊躇滿志,我選擇了傳承發展,承前啟后,只為使教師內心沒有感受到太多波動,不愿意擾亂校園的寧靜。
為了樹立規矩,梳理常規,我和行政人員們十分辛苦:扎根課堂,蹲點年級,及時反饋,有效引領。抓常規,抓閱讀,抓安全,抓落實,一路走來,大課間有序多了,午間靜讀有效些了,安全巡視員有著落了,課堂小組合作有實效了,更多的老師與我交流的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而非“學生展示不夠精彩,表達不夠流暢”;更多的人在思考“我們可以為孩子們做什么,該為孩子們做什么”,而非“領導來了我們做什么,檢查來了我們怎么做”,教師的思維方式發生了些許變化,我的內心也因此而欣喜愉悅。
然而,當我看到其他學校工作“轟轟烈烈,鼓聲響動”之時,心中難免有些波動,其實我也有很多想做的事,但還不到時候。有人說,抓常規出不了成績,沒有響聲沒有動靜沒有成績。還有人告訴我,作為一校之長,你得做大事情。更有人說,你總得制造些響聲。是啊,或許有些領導喜歡并認可這樣。就像有的教師,默默無聞工作幾十年,沒有一節高層次的公開課獲獎,也沒有這樣的頭銜那樣的獎項,他有的只是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有的只是家長的絕對擁護和支持,有的只是學生的真心喜愛。他們一直默默無聞安靜前行,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節課,帶好每一屆學生。而教育主管行政部門的大部分目光,卻沒有集中和聚焦在這群人身上,其實他們也是名師,他們更是“近民心、得民意”的“民師”!
思及此,我突然間明白了,釋然了。作為一校之長,要辦出一所有品質的學校,是必須既要像這些“民師”一樣安安靜靜,抓常規,立規矩,抓質量,帶隊伍;同時,也要像那些“名師”一樣“光鮮亮麗”,抓特色,樹品牌,抓契機,樹形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好一所優質學校,不僅要有踏實的教風、學風、校風,更要有亮麗的名片、特色和品牌。作為校長,需要既抓常規,又抓特色,需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耐心,更需要有堅定不移的定力。
定,就是不動搖。人的定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要經過無數次的復雜考驗、內心糾結、艱苦磨練,定力才會越來越強。定力表現在心中是始終有靜氣;定力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是臨危不懼;定力在遭遇突發事件時是處變不驚;定力表現出來的是一個人良好的心理素質。
那么目前,我要如何修煉我的教育定力,定心定行呢?
一、持續有效的學習
唯有閱讀,方能定心。忙碌容易使人內心感覺枯竭,需要文字的潤澤,方能維持一個人內心的充盈。讀喜歡的書,讓自己內心愉悅;讀需要的書,讓自己明晰方向;讀專業的書,讓自己提升智慧。
外出學習,拓寬視野。有選擇地外出學習,帶著一顆思考的頭腦“看一看”“走一走”“問一問”,拓寬思路,開闊視野。站在不同的高度看風景,會收獲到不一樣的風景。
聆聽報告,促思導行。每一次報告,都認真記錄。記下精華部分,留下于己有效的部分,并且行動起來,知行結合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二、堅持不懈的寫作
越來越能感覺到寫作對于自身的益處,最開始寫作是為了完成任務,現在寫作是一種平復心緒、理清思路的再學習再思考。我漸漸養成了寫聽課日記的習慣,養成教師會、行政會用文字記錄的習慣,養成一月記兩三篇工作感悟的習慣。深深喜愛這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它是另一種閱讀,讀己心,定己心。
三、持之以恒的實踐
真正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規矩的教育,是習慣的教育。如果學校將善融入教育、融入每一個師生的心里,將規矩融入每一個教學的日常,將習慣融入每一個師生的行為,到那時,我們看到的將會是:校園里干凈整潔,流淌著音樂,飄蕩著書香,孩子們在真誠地歡笑,教師滿臉驕傲,這樣,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教育。
(作者單位:株洲市荷塘區紅旗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