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蘭
父母老了我們孝敬,父母病了我們護理,這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但有些父母卻不太理解子女。
一

宴嬢今年60歲,只有一個女兒,老伴在她四十歲時因病去世,她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并將她供到大學畢業。宴嬢是國家公務員,單位效益不錯,收入頗好,退休后有一筆不小的存款,還購置了兩套小戶型的房子。照理說她應該過得很開心,可她卻總開心不起來,為什么呢?因為女兒拒絕了她設計的婚姻,跟自己心愛的人結了婚,兩人很幸福!從此以后,宴嬢在心里給女兒筑上了一道坎,對女兒女婿總是看不慣,經常指責他們,總覺得女兒是個白眼狼,忘了她的撫育之恩。宴嬢本人退休公資四千元左右,還要女兒每個月把工資交給她,女兒也總是順從她。
有一次,女兒為她買了去新加坡旅游的往返機票,順便給她4000元零花錢。旅游回來后,她不但不感激女兒一片好心,反而大罵女兒摳門、窮酸,稱別人都給媽媽一萬元,或者一張金卡,女兒讓自己在朋友面前太丟臉了。氣得女兒大哭一場。
當媽的為何要為難自己的女兒呢?就是婚姻沒有按照她設計的模式進行?她的婚姻,她自己做主,你當媽的摻和什么呢?老媽別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子女,也別把女兒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她是屬于社會的,她有屬于她自己的人生。
二
張大爺,82歲,半癱治好后,只能杵一雙拐杖行走,兒女上班前把飯做好,中午他自己用微波爐打熱吃,兒女想為他請傭人他堅決不同意,說自己能動能走,如果請人他就去死。兒女無奈,只好作罷。當兒女們一離開家去上班,他就乘電梯下樓,到處撿紙殼,然后拿到大院里賣,賣不了幾個錢,又怕兒女們知道。結果摔了幾次,一次把鼻梁摔傷,一次把半個臉摔破,頭上還貼了一塊大紗布。兒女們問他,他說是在家里摔的,后來鄰居才把情況告訴他們,兒女們拿他沒辦法,罵他?他年紀也大了。只有警告他,不要去撿垃圾,他當面承諾不撿,兒女們一走就又下樓去撿。鄰居也不管了,這種老頑固真是又可憐又可恨,這是在給兒女們添麻煩。
三
劉大媽,78歲,獨自一人居住,四個孩子不是不來照顧她,是她不同意。劉大媽個性要強,兒女們稍不注意,某句話得罪了她,她就會罵人。她也不要兒女在她那留宿,大家會分批去看望她。有一次女兒說:“媽,你少買點穿的,柜子都擱不下了。”她一聽火冒三丈,大罵,說女兒心疼錢,嚇得女兒從此不再提她買衣服的事情。有一次兒子生病,不能來看望她,叫孫女來看她。孫女來了以后坐了兩三個小時就走了,她就罵:“來了頂個屁用,坐著玩手機,話不說,屁事沒做就走了。”
老媽你悠著點吧,不來人你不高興,來人看你,你也不高興,叫晚輩們怎么伺候你呢?老媽也體諒一下他們吧!
四
李大姐,從農村來給兒女帶小孩,她在家辦了社保,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兒女每月還給她500元零花錢。她唯一的愛好就是收破爛、撿垃圾。最后拿回去放在家里,因為又臭又臟又占地方,兒女反對。她又悄悄藏在過道樓梯間。因為撿紙殼,物管找過她多次,叫她不要這樣做,她不聽,反而破口大罵,還發動一些老太婆幫她撿,說賣了紙殼買東西招待他們。
也許是這些人跟不上形勢,也許是理念、思維和時代有隔閡,也許是觀念不同做的事情就不同。但老媽老爸,你們為兒女們考慮過嗎?你們這樣做是為什么?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錢,為什么你們還要這樣呢?你們可以不要臉面,可兒女還要在社會上生活,誰也不想別人在背后指指點點。老媽老爸請你們悠著點,請多理解一下子女,尊重子女就是尊重你們自己!
責編/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