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昶
(南昌鐵路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西南昌 330002)
?
綜合地質勘察方法在埃塞俄比亞鐵路Kench特大橋工程中的應用
李昶
(南昌鐵路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西南昌330002)
埃塞俄比亞鐵路MIESO-DAWANLE段所遇斷層總體走向NNE,斷層所處地形地貌復雜,巖土類型多樣,且斷層的分布及特征影響線路及相關工程的設計。以Kench特大橋工程的勘察工作為例,采用綜合地質勘察方法查明地層巖性、斷層分布及特征,為鐵路工程設計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綜合地質勘察方法斷層特大橋
埃塞俄比亞位于東非大裂谷區域,是地殼活動的活躍地帶,以斷層、火山為主的地質構造異常發育,斷層以羽狀斷裂為主。埃塞俄比亞鐵路所遇斷層多為埃塞俄比亞大裂谷的次生斷層,總體走向NNE,在一些地段斷層相互切割使地層成塊狀分布,斷層的走向及發育程度影響線路及相關工程的設計。采用綜合地質勘察方法查明地層巖性、斷層分布特征,為鐵路工程設計及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2.1工程概況
埃塞俄比亞鐵路MIESO-DAWANLE段線路全長206km,設計時速120km。擬建Kench特大橋起訖里程為DK137+495.30~DK138+097.66,特大橋中心里程DK137+797,橋長602.36m,橋孔跨類型為18-32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
2.2地形地貌
橋址所處地貌為河流沖洪積平原和剝蝕丘陵兩個地貌單元。河流沖洪積平原:地形平坦,植被沿河床兩側呈條帶狀發育,以濃密、帶尖刺的灌木叢為主,地面高程介于1 018~1 020m之間。剝蝕丘陵:地形有所起伏,坡緩峰圓,自然坡度5°~10°,坡腳侏羅系灰巖出露,地面高程介于1 020~1 025m之間。
2.3地層簡述及水文地質特征
橋址處地層由新到老為第四系更新統沖洪積層砂土及黏性土、第三系砂質泥巖和侏羅系灰巖。橋址跨越Kench河,地表水不發育,雨季流量較大,河水易暴漲暴落。
主要采用地質調繪、物探和鉆探等方法進行勘察。
3.1地質調繪
在收集《1∶25萬德雷達瓦地質圖(GeologicalMapofDiredawa)》、《1∶200萬埃塞俄比亞地質圖(GeologicalMapofEthiopia)》等區域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對橋址范圍內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不良地質、特殊巖土的分布及工程地質特性做初步調查。調查結果:橋址區巖性主要為侏羅紀灰巖(丘坡坡腳出露)、第三系砂質泥巖及第四系覆蓋層,有一斷層沿河流方向發育(見圖1),無不良地質作用。

圖1 線路工程地質
3.2物探
地球物理方法均是利用介質的物性差異進行勘探,由于所利用介質的物理性質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根據物理場的特性和理論原理,地球物理方法可歸納為平面和體積勘探兩類,淺層地震法歸屬于平面(即射線平面)勘探范疇,而電法歸屬于體積勘探范疇。本次工作將地震勘探和電法勘探相結合,以此來提高物探工作的解釋精度。本次地震勘探采用Miniseis24綜合工程探測儀,電法勘探采用WDJD-4多功能數字直流激電儀。本次綜合物探完成的工作量見表1,綜合物探測線布置見圖2。

表1 綜合物探完成工作量

圖2 綜合物探測線布置示意
根據Kench特大橋處電法和地震勘查的野外數據整理,得到該地段的電法ρs平面等值線圖和地震推測縱斷面圖(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Kench特大橋ρs平面等值線

圖4 Kench特大橋地震推測縱斷面
由圖3可知,在DK137+660~DK137+700之間可能存在一個斷層,斷層走向大致EW向,和中線成60°左右夾角;再由圖4可以得出,該斷層傾向NE向,視傾角70°左右(與中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為一正斷層,破碎帶范圍10m左右。
3.3鉆探
在物探測試過程中,發現在鉆孔ZD-Ⅳ-039與ZD-Ⅳ-040之間物性存在異常,同時兩孔的部分巖芯比較破碎,可能存在斷層,因此第二次進入現場在ZD-Ⅳ-039與ZD-Ⅳ-040之間、ZD-Ⅳ-040與ZD-Ⅳ-041之間進行了補勘,增加了ZD-Ⅳ-039-1與ZD-Ⅳ-040-1兩個鉆孔。鉆探揭示地層如下。
(1)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Q4al+pl)
2-1 礫砂,灰黃色,稍密,局部松散,砂質較純,干燥-稍濕,層厚0~5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I級松土,分布于河床。
(2)第四系更新統沖洪積層(Q3al+pl)
③1粉質黏土,灰褐、褐黃色,硬塑,局部堅硬,含礫卵石,層厚0~13.2m,具弱膨脹性,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Ⅱ級普通土。
③1-2礫砂,灰黃、灰白色,中密,稍濕,砂質不純,偶夾細圓礫,層厚0~7.6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I級松土。
③2粉質黏土,灰黃、淺黃色,堅硬,局部含砂量大,偶夾礫石,層厚0~10.7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Ⅲ級硬土。
(3)第三系(N)
⑦2-1全風化砂質泥巖,灰黃、褐黃色,巖芯呈砂土狀,偶夾巖塊,厚0~4.8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Ⅲ級硬土。
⑦2-2強風化砂質泥巖,紫紅色,節理、裂隙發育,膠結較差,巖芯破碎,多呈碎塊狀,少量柱狀,局部為砂土狀,錘擊易碎,厚0~7.30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Ⅳ級軟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Rc平均值為1.25MPa。
⑦2-3弱風化砂質泥巖,紫紅色,泥鐵質膠結,中厚層構造,巖芯較破碎,節理裂隙較發育,巖芯多呈柱狀,節長一般為100~30cm,最大揭示厚度8.1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Ⅳ級軟石,Rc平均值為6.3MPa。
(4)侏羅系(Jh)
⑨1全風化灰巖,灰白色、灰黃色,巖芯呈砂土狀,少量碎礫狀,厚0~3.3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Ⅲ級硬土。
⑨2強風化灰巖,青灰色,呈土夾角礫、碎塊,餅狀,少量短柱狀,節長多為7~10cm,厚0~7.1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Ⅳ級軟石。
⑨3弱風化灰巖,青灰色,隱晶質結構,中厚層構造,巖石結構致密堅硬,巖體較破碎,節理裂隙較發育,裂隙大部分閉合,由方解石充填,巖芯多呈柱狀,節長多為5~20cm,少量碎塊狀,最大揭示厚度11.9m,巖土施工工程分級為Ⅴ級次堅石,Rc平均值為37MPa。
采用各種勘探手段查明橋址區地層巖性及不良地質的分布,繪制橋梁工程地質縱斷面圖,橋址區部分工程地質縱斷面見圖5。通過對比分析,在DK137+681.50及DK137+714.20處補孔進行驗證分析,從鉆孔情況來看,ZD-Ⅳ-039、ZD-Ⅳ-039-1孔部分巖芯風化強烈、破碎,呈角礫狀、碎屑狀,塊間多為方解石所重新充填膠結,擠壓擦痕較為明顯;在鉆孔ZD-Ⅳ-039-1中,深度28.5~29.0m處可見明顯的斷層泥,其上下巖芯均比較破碎,部分成碎石狀。經綜合判定,此斷層屬張性斷裂,該斷層傾向NE向,視傾角約70°,破碎帶寬度約5~10m。

圖5 橋址區部分工程地質縱斷面
埃塞俄比亞位于東非大裂谷區域,是地殼活動的活躍地帶。前期收集了當地區域地質資料,使用地球物理勘探和鉆探方法相結合的勘探方法,對勘察成果進行驗證,查明了橋址區地層巖性、斷層分布特征,為鐵路勘察設計及施工提供了依據。
[1]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鐵路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2]TB10012—2001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
[3]TB10013—2010鐵路工程物理勘探規范[S]
[4]TB10027—2001鐵路工程不良地質勘察規程[S]
[5]張志亮.綜合地質勘察方法在黃土梁峁區隧道工程中的應用[J].鐵道勘察,2010(2)
[6]陳敏,高煥平,紹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綜合應用[J].西北地質,2010,43(2)
[7]蔣向軍,李來喜,韓永琦.地震層析法在調查鐵路路基塌陷區中的應用 [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07,4(1)
[8]袁景山,于平,梁放,等.綜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質工程中的應用[J].東北地震研究,2003,19(1)
[9]張維國,王寶勛,胡朝彬,等.非洲地球物理工作綜述[J].西部探礦工程,2010(3)
[10]楊振武,吳小明.一種新的勘探地球物理綜合方法及其研究[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25(3)
[11]王俊,雷宛,李星,等.綜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礎勘探中的應用[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3,35(2)
[12]譚大龍.綜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斷層勘察中的研究與應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1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Survey method in Kench Super Large Bridge Project of Ethiopia Railway
LI Chang
2016-05-09
李昶(1984—),男,2009年畢業于安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工程師。
1672-7479(2016)04-0042-03
P64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