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作者書寫的這幅行書作品內容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和河南鄭尹新歲對雪》。初覽全篇取法高古,用筆爽利,直追晉唐,點畫一絲不茍,不逾規矩,顯示出作者訓練有素,具備較好的書寫功底,非兩三年功力可以企及。再仔細揣摩似乎又不盡似王字,于是翻閱字帖發現隱約有幾分日本藤原行成書法的味道,在他的帖子中果然找到了這首詩,是藤原行成四十七歲時書寫白居易的八首詩之一。對比中我初步猜測小作者的這幅作品應該是由指導老師先意臨開稿,而后小作者臨摹老師作品而成。
藤原行成此時正值壯年,書風蜿蜒沖和,中正自然,行筆不激不厲,纖細處精到入微,直接王羲之遺韻。基于以上判斷,反觀小作者這件作品,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一是行書盡量不要用方格紙來書寫。二是行筆速度可以再慢一些,這樣線質綿韌,字的味道就出來了。三是臨帖要準確,盡量接近原帖。四是作為參展作品,要特別嚴謹,藤原行成的作品中有錯字和別字的應該予以糾正:原詩“白雪吟詩”中的“詩”誤為“時”;原詩“裴回”誤為“徘徊”,“裴回”和“徘徊”意思相近但還是有細微區別的。
《曹全碑》是學習隸書的經典碑帖之一,是作為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一路書法的典型。
小作者對此碑用功頗深,書寫時能心氣平和,不急不躁,表現出了含蓄典雅的內在美感。基本掌握了此碑的用筆、結體等技法的特征規律。
在今后的學習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1.還需加強其他字體的練習,如楷書、行書等。2.繁簡字的混用問題。在本首詩中,“采”應為“採”。3.結構安排應做到“縱橫占位力求準,呼應筆勢應分明”。如“物”字的右半邊筆勢不明顯,“最”字縱橫占位不準確,這樣造成了字形結體不準。隸書是相對靜態的書寫,但還是要注意筆畫之間的連貫。
相信小作者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書寫練習后,定會有更大進步的。
點評老師:
崔志洲,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建鄴分會主席兼少兒委員會副秘書長。
徐道忠,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原白下分會主席,江蘇省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南京市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