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軍方
近年來,汝城縣委、縣政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圍繞“建設一城三地,推動綠色崛起”的發展定位,實施全域旅游開發新戰略,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給汝城林業事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何利用生態優勢,發展森林康養,加快產業轉型,助推全域旅游,已經成為汝城林業系統服務社會、發展經濟的新課題。
審時度勢,發展森林康養勢在必行
隨著時代變化,傳統林業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立足汝城實際,轉變觀念、轉型升級、轉換發展思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林業事業發展的新方向。
1、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二百余年的工業化道路,工業文明進展很快,社會物質財富總量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上升,但面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氣候異常等一系列問題和壓力也相應增大。而人們關注生命,重視健康,注重康養,社會逐步跨入了休閑養生時代。所有這些因素,都在強力刺激休閑度假康養式旅游上升,已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主流。
2、旅游產業的新興助力。汝城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旅游現狀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有資源、沒品牌,有景點、沒效益,有名氣、沒人氣”。名而不強、全而不專是當前汝城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森林康養是新興的旅游方式,有很好的市場前景,結合汝城溫泉資源,完全可以發展成為“溫泉養生、休閑旅游、健康度假”的康養福地。
審題求證,發展森林康養優勢獨特
汝城縣地處我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位于我國三條主要鳥類遷徙通道的中路通道,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地區,有最清新的空氣、最清澈的河水、最清爽的氣候,這些都是發展森林康養的有利因素。
1、康養資源豐富。一是有優良的生態。汝城縣現有森林面積15.8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3.1%,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120.42萬立方米,活立竹總蓄積量4975.34萬株,是全國林業先進縣。境內有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078株,有原始次生林13萬畝,極具歷史價值、保護價值、科研價值。二是有多樣的物種。全縣有木本植物83科677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6種;有野生動物100余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種。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擁有華南地區保存最好、物種最多的原始次生林,被譽為“南嶺植物王國”。三是有溫潤的氣候。汝城縣夏無酷暑,冬少嚴寒,雨量充沛,空氣清新,大氣中富含負氧離子和植物殺菌素,境內城鄉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被養生專家稱為“一座龐大的天然氧吧”,是名副其實的山水綠色家園、休閑養生之都。
2、汝城是“千年古縣”,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14個文物古跡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18個文物古跡點。汝城區位優勢明顯。廈蓉、湘深高速公路在汝城成十字型交匯,已列入國家鐵路建設中長期規劃的興永郴贛鐵路途經汝城,106國道、324省道貫穿全境,交通便捷。南下廣州、深圳,北上長沙、株洲,東至贛州、廈門,均可朝發午至,同處于“珠三角”、“閩三角”和長株潭經濟區的輻射帶動范圍內,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審情施策,找出發展森林康養支撐點
發展森林康養是一個長期性、全面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宣傳推介、配套措施、基地建設、景點打造、招商引資等方面多管齊下,把森林康養、溫泉保健、公園度假有機結合,從而實現“以基地推康養、以康養帶旅游、以旅游促發展”。
1、建設康養基地。著力推進以“生態、休閑、養生”為主題的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以創建國家生態公園為目標,以大坪、益將、暖水三個國有林場為主陣地,在條件較好的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熱水溫泉旅游區、羅泉溫泉旅游區、南洞西邊山自然保護區等地,各建一個高品位、高檔次的森林康養示范基地,抓好基地功能要素配置,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能力。在基地中,分別按森林康養、森林體驗、森林教育、森林游憩、森林休閑等功能,主線、支線、環線和連接線四類結構,線形、環形、網狀三類形狀,統籌規劃建設森林康養基礎設施,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標識標牌、森林康養服務站、休憩設施、露營地、衛生設施、報警點、應急救護設施和停車設施。
2、打造康養品牌。一是發展森林食品。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加速發展林下經濟,大力發展森林蔬菜、水果、藥材、油料、香料等森林食品,變“山貨”為“山珍”,打響“森林食品”品牌。二是挖掘原生態文化。充分挖掘瑤族的特色風情和文化習俗,結合休閑旅游景區建設,融入瑤族原生態文化,謀劃運作一批獨具魅力、扎根民間、富有傳統氣息的民俗文化養生項目和地方特色演藝項目,讓游客體驗原生態文化的獨特魅力。三是發展康養房產。以長安生態產業園和德壽山森林公園為示范,彰顯養生型居住和養老型居住特色,著力發展生態度假、生態養生、生態療養等房地產,推動休閑養生公寓、療養保健公寓、安居養老公寓、綠色低碳建筑等多樣化房產業發展,進而打造一批環境優美、魅力獨特、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高端森林康養社區,把汝城康養房地產市場逐步推向湘粵贛地區乃至全國。
3、加強康養營銷。一要引發森林康養熱度。通過各種途徑和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汝城的森林康養項目,讓更多的人認識森林康養、了解森林康養、享受森林康養,使“美麗汝城,養生福地”深入人心。二要擴大公眾參與廣度。動員全縣上下共同推進森林康養,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引領群眾有序參與,形成廣泛共識。三要加大爭資融資力度。用好用活國家引導扶持森林康養政策,最大限度爭取項目資金,加強項目對接,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引導金融資本投向森林康養,增強發展活力;強化宣傳發動,鼓勵社會投資,調動社會參與積極性;采取林權抵押和PPP模式進行融資。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籌資,保障建設需要,加快發展進程。四要加深內外聯系密度。整合縣域內各景點景區資源,形成產業互補、錯位發展,避免旅游產品同質化,減少無序競爭和盲目開發。強化區域協作,注重郴州、贛州、韶關兩小時經濟圈市場的拓展,主動融入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旅游圈,依托井岡山、東江湖、南華寺、丹霞山等著名景區景點,拓展旅游業務。
(作者系汝城縣林業局局長)